有关“外国人”的几句话

April 24th, 2007

from:
http://www.tppblog.com/

……

有人说我们没有权利抱怨外国人的收购,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不应当因为收购者是外国人而抱怨。

问题的根本不是企图拥有俱乐部的人是不是外国人,而是他(她)是否喜欢阿森纳,而是他们想怎样来管理这个俱乐部。即使是英国人企图收购俱乐部,如果他们不是阿森纳的支持者的话,如果他们像阿布运作切尔西(或美国人运作曼联)那样来管理球队的话,我依然不会希望他们得手。正像温格前日所说(略)……

所以总结几句:

外国球员是需要的,如果你希望要世界上最好的球员的话(他们最有希望赢得英超最佳球员,比如这个赛季第一第二的Drogba 和 Ronaldo,还有我们年轻的法布里加斯,都不是英国人);

外国教练是需要的,如果你希望要世界上最好的教练的话(英超四强的教练都不是英国人,严格的讲爵爷也不能算);

而如果你希望有世界上最好的东家(董事会)的话,那他们应该是俱乐部的球迷,而且又有很好的建设俱乐部的规划,而且还个个腰包鼓鼓,并且不把俱乐部作为他们自己的一棵摇钱树… 而我们阿森纳俱乐部的董事会不正是这样吗?

别忘了当美国人买走了曼联时,曼联球迷们的愤怒,别忘了球场上,枪迷们讥讽地“天女散花”后,飘扬在球场上空的“美钞”,看一看曼联在被美国人拥有后的每年的财政预算,就明白为什么曼联的球迷们在听到阿森纳也被美国人垂涎欲滴时的暗自窃笑…

今天太阳报的头版头条 – 女王 :No.1是阿森纳球迷

April 23rd, 2007

今天太阳报头版头条(?没看见报纸)的消息让我很高兴! 于是开始遐想: ~~~如果大家都顺了潮流,将来英超只剩下枪手的东家是英国人之后,那阿森纳是不是要改回它最初的名字“皇家阿森纳”?或干脆现在就不要像其他英国俱乐部那样,等着俄罗斯大亨,美国大亨,或阿拉伯大亨来收买,英国皇室全盘收购阿森纳算了!~~~ 一谈到阿森纳,就完全没有了阶级立场,只要是阿森纳球迷,管他(她)是王公贵族还是贫民百姓,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呵呵,都是好人! http://www.thesun.co.uk/section/0,,2,00.html Queen: One supports Arsenal 女王是阿森纳球迷! 像她的妈妈一样,One(女王)也是阿森纳的球迷!为什么?因为阿森纳的传统?还是受她妈妈(还有她小孙子)的影响? Fabregas said on Spanish radio: “It seems the Queen follows football and she told us she was an Arsenal fan. She appeared to definitely know who I was and we exchanged a few special words.” 法布里加斯在西班牙电台说:“看来女王一直看足球,她告诉我们她是阿森纳球迷。看起来她绝对知道我是谁,我们还有几句(很珍贵的)对话” The senior royal source said: “Her Majesty has been fond of Arsenal for over 50 years. 皇家上层透露:“女王阁下作为阿森纳的球迷已经50年了”。 “Her late mother was a self-confessed Gooner, due largely to her admiration of their former player Denis Compton.” “她去世的母亲,自己承认是个阿森纳球迷,主要起始于对阿森纳以前的一个球员,丹尼斯-康普敦(Denis Compton.”)的热爱。“

还是听听温格怎么说的吧- Wenger wary of investor(温格对投资表示要谨慎)

April 23rd, 2007

关于戴恩的离开和温格对此事的态度,对俱乐部的影响很大,各方媒体,都争相报道,当然传言纷纷,又一次再现当时“亨利是否续约”时的热闹!

戴恩的走,无疑是俱乐部的重大损失,无疑将许多没必要的工作加到了温格的身上,无疑会影响到整个俱乐部对未来的规划和改组(教授要亲自选择新设的“football director足球董事”,就是一例),无疑也让我们众多球迷心神不定!

比较客观地了解实情的办法,就是听当事者的原话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相信俱乐部,相信温格,听听他们的原话,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得出自己的结论。

温格对外资全面收购,有一个很明了的讲话,只翻译了引用的温格的原话因为现在对任何媒体的评论(和猜测)都抱怀疑态度

http://home.skysports.com/list.aspx?hlid=462372&CPID=8&clid=3&lid=2&title=Wenger+wary+of+foreign+investor

这是skysports的报道

题目是:Wenger wary of investor(温格对投资表示要谨慎)

“The game has moved on but at the moment, apart from Abramovich, we do not know how much more money is inside the other clubs,” Wenger told the Sun.
“游戏(指外国人收购英超俱乐部?)还在进行,但目前除了阿布,我们不知在其他俱乐部里到底有多少钱”温格对太阳报说

“Only Abramovich can say ‘Yes I give the money, no matter what it costs’.
“只有阿布拉莫维奇可以说:‘对呀,我会拿出钱来的,无论需要多少’!

“United use their normal resources and we have to see what Liverpool and Aston Villa do on that front.
“而美国人是用他们常规(正常的)的资源,我们必须得看利物浦和阿斯顿-维拉做得怎样

“I think it is wiser to build up the club like we did with a bigger capacity and use our normal resources because we know that is the future and a guarantee for the club.
“我想还是像我们以前做的那样,以更多的投入(?),用我们常规的资源来建设俱乐部比较明智,因为我们知道,这才是俱乐部的未来和保证。

“At the moment we have a little handicap because we have to pay the stadium back.
“目前我们有些拮据,因为我们要还新球场的贷款。

“In three, four or five years this club will be financially very solid and we can live at the top level with just our own resources.
但在三,四年的时间内,这个俱乐部在经济上将会非常坚实,只要用我们自己的钱,(在经济上)我们就可以位居顶级。

“That is much better than any guy coming from the outside and pumping a lot of money in.”
“这比让任何外面来的人投一大笔钱,要好得多。”
=====================================================

以上是sky昨天的报道,找到了文中所提到的从sun的原出处:也是4月21日的报道,其中有教授关于此事的这段讲话:

http://www.thesun.co.uk/article/0,,2002390000-2007180525,00.html

相信这是温格一贯的态度,戴恩的事,给温格打击不小,但并不会因此改变他反对外资全面收购球队的态度

看来这次戴恩动作以前没有跟俱乐部任何其他人商量,包括温格,否则如果温格一再表示反对外资全面收购的话,是不是在规劝(或暗示)戴恩,说明他自己不同意戴恩的做法?如果戴恩听而不闻的话,那岂不更糟糕?

所以可以肯定戴恩没有跟温格商量过此事,他协助美国人收购,完全置大家于黑暗之中,因此温格才和群体人民一样,有些大惊失色…

http://www.arseblog.com/WP/index.php

arseblog上有一段觉得讲得比较清楚,温格希望即使要卖,也要 done in the right way,看来温格对戴恩这件事确实很矛盾,但相信他几乎参加每次的董事会,清楚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结局,知道为什么戴恩会被撤职。温格对阿森纳俱乐部的传统以及俱乐部的许许多多的做法一直很自豪,所以戴恩这次的做法决不是温格的风格,arseblogger相信这点,本人对此也坚信不疑。

根据 The Time 戴恩对朋友说,他要“笑到最后”,“他还会回来”…当然,这也可能又是媒体的胡诌,也十分希望是媒体的胡诌!

还会回来?还会回到阿森纳来吗?这句话满含“杀机”,听着是不像要打回阿森纳,倒像是因俱乐部董事会撤了他的职,而要报一箭之仇的意思?若真是这样的话,对俱乐部有什么好处呢?戴恩对俱乐部的态度真值得研究研究,希望戴恩对阿森纳还有感情,也希望戴恩看在温格的面子上,手下留情,不过最希望的还是:所谓戴恩的“笑到最后”,又是媒体的YY!

一点想法和两张照片

April 21st, 2007

本想接着昨日的写,但觉得好像没有太多的必要了,在这里加上了自己的一些似乎很不入潮流,也很不完整的想法

作为一个普通的球迷,当然对俱乐部上层不可能十分了解,只是一些大面上的事,左右了自己在他们之中比较喜欢谁,或比较不喜欢谁。也许是因为温格(可能还有亨利等人)的缘故,所以一直有些崇拜邓恩,当听到媒体或球迷中的一些对他的贬义的评论时,总有替他辩解一下的愿望,因此还为此写过一些帖子

所以当听到邓恩离开俱乐部的消息时,除了震惊,更多的是惋惜;但当整个过程逐渐清晰后,又感到了非常非常的失望!

本人相当轻信,总是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好人,尤其是自己热爱的俱乐部里的人(事实也证明,在我们跟随阿森纳的日子里,俱乐部和球队中,恐怕也就一两位让人不是十分的感冒)!对政界或什么其他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一向搞不明白,也懒得去搞明白,这次也是如此,对这次俱乐部上层中的矛盾和分歧,没有太多的兴趣去探讨,自己的许多想法,还是基于对自家俱乐部董事会成员的相信,尤其是对温格的100%的相信。

温格反对收购的态度一直是比较明了的,很可笑的是最近一些媒体在温格不支持收购的谈话中,居然能总结出一些相反的题目来!邓恩这次站在了董事会的对立面,支持和帮助了美国人收购阿森纳的企图,他在其中的一些操作,不仅让整个事件迷离扑朔,而且让董事会和温格都有些蒙在鼓中(in the dark),因而,他的离去让我们全体球迷,甚至温格,都难以相信,难以接受,也觉得十分的惋惜!

惋惜的并不是因为美国人没有买成阿森纳,惋惜的是,在阿森纳的新球场即将盈利,教授的新球队逐渐成长起来时,俱乐部又走了一位功臣,少了一位运筹帷幄的天才!

邓恩的离去,让人想起了亨利-诺利什爵士(Sir Henry Norris这位将枪手带入顶级联赛的第一人)在1929年的离去;也想起了乔治-格拉汉姆(George Graham 这位打造了枪手80-90年代铁军的主帅)在1995年的离去…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岁月沧桑,人世变幻,但枪手依旧!而邓恩,也将会和两位前辈一样,在阿森纳的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脚印,无论今后事情怎么发展,在俱乐部的史册上,他已经为自己写下了相当辉煌的一个章节!

还有一点想说的是:不担心教授会在和约期满后离去,原因有两个,新球场-他和俱乐部七年心血建起的新家,还有他的年轻的满营新兵的球队,新家为俱乐部长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而球队是温格自己的“孩子”,教授不会因邓恩的离去而舍弃自己还在成长中的“孩子”。


当年索取戴恩签字


阿森纳的女股东尼娜.史密斯夫人

欢迎访问我们的新博客(英语)
http://www.tppblog.com

我们没有必要随大流 – 因邓恩离开而想到的

April 20th, 2007

邓恩的离开,像在全世界枪迷中投掷了一颗炸弹(烟雾弹?),引起了不小的混乱!似乎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这件事给球迷们带来的困惑,失望和焦虑使整个事件显得更加严重,甚至有些迷离扑朔;自己在开始的震惊,继而的失望,再后来的试图从迷离扑朔和众说纷纭中寻找原因之后,和大部分球迷一样,对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也大概理出了个头绪。虽然至今余波未息,但球迷们大都有了各自的想法,大同小异,无疑有两种主要的观点:支持收购和拒绝收购。

在这里不打算做任何猜测,只是就几点实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邓恩不是辞职,而是被股东会撤了职;显然,邓恩希望美国人收购,所以没有能够与董事会其他股东取得一致意见,显然也没有在那个“一年不准卖股份”的合约上签字,这种不可调和的分歧,造成了邓恩的离开。

在两周前,当克伦克买了ITV的9.9%股份后,并说他将拥有更多的股份,包括阿森纳最大持股者费兹曼的658个股份时,“看起来好像阿森纳就要成为英超最新的US拥有的俱乐部;俱乐部的持股者会排着队来领取巨额付款并在酋长球场占据一个永久的最高级的包厢。”

http://football.guardian.co.uk/News_Story/0,,2059461,00.html

但主席希尔- 伍德说:这种估计是大错特错,他跟阿森纳的三大股东谈了(没有提到戴恩),他们都没有放弃股份的意思:“这些人热爱阿森纳,他们不需要这些钱,他们没有卖掉阿森纳的想法,”主席说:“俱乐部一直是为了球迷们,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和球员的利益存在的,股份持有者希望继续控制俱乐部,而不是将俱乐部卖给一个没有支持过俱乐部一天的什么陌生人。”

希尔- 伍德和其他三个主要持股者-费兹曼,史密斯夫人, 和卡尔家族一致认为:引以自豪的传统胜过金钱。

这种想法与当前的英超各大球队被外国人拥有的形势,相当的背道而驰!甚至球迷们对“让热爱球队的球迷来拥有俱乐部”也都产生了怀疑。但主席认为,拥有44%的其他三位股东认为让美国人收买没有什么必要,只会损害俱乐部的形像和传统。他说其他俱乐部被收买是“有他们各自的原因”,但阿森纳不一样,阿森纳刚建起了新球场,他们认为这允许俱乐部在经济上有与其他俱乐部竞争的能力,所以他们不需要卖股份,“我们没有必要随大流”。

切尔西暂且不谈,曼联是个上市的公司,而利物浦需要钱修新球场…

阿森纳今年进驻新球场时,是花了一笔一次性的“搬迁费”(约2,000万英镑),但从明年起,球场每年的盈利就超过了球场需付的贷款,记得还会有2,000-3,000万英镑的盈余(确切估算可以查看赛季初俱乐部的财政报告),这还没有算上新球场周遭的房地产的收入。这些钱是来自新球场的,场场爆满的球票,阿森纳球队在各种各样比赛中的收入(“sumptuous wining and dining”),还有从电视转播中的大笔款项…(http://www.tppblog.com/)

这些,将使得“阿森纳俱乐部会一年一年地富起来”。而咱们现存的这几位股东,虽然拥有的阿森纳股份已经使他们身价倍增,但他们并不是靠俱乐部来赚钱的,这2,000-3,000万英镑的盈余,多半还会用回到俱乐部的再建设上,不像曼联的美国老板或利物浦和其他球队的新东家那样,对他们来说,收买纯粹是一种投资,一个赚钱的门道。

阿森纳最大的股东,是62岁的珠宝商费兹曼,其财富的总价值为1.54亿英镑。他的父亲是二战中纳粹集中营的存活者,而他本人是阿森纳热衷的life long球迷!

阿森纳第二大股东,印度血统的Nina Bracewell-Smith爵士夫人, 是在1996年嫁给了 Charles Bracewell-Smith 爵士 – 1953-1976期间阿森纳董事 George Bracewell-Smith,爵士的儿子;1948-1962年期间,阿森纳主席Bracewell Smith的孙子。Nina Bracewell-Smith爵士夫人在The Sunday Times UK Asian最富有者名单上排名44,据说她的家族拥有七,八千万英镑的资产…

这两位股东的身价加起来,也已值2亿多英镑,加上阿森纳另外两位属于卡尔家族的最有影响的股东的股份,阿森纳现在的东家们与企图收购阿森纳的美国大亨克拉克,从金钱的价值上比较,也是有相当的抗衡实力!更何况,这些股东与阿森纳的渊源,是任何“外来者”所不能比拟的。

阿森纳另外两个卡尔家族的股东是Clive Emsley Bracewell Lascelles Carr 和他的兄弟Richard Carr,这个家族在40年代就扎根阿森纳,两位股东是阿森纳1948-1962年阿森纳主席Bracewell Smith爵士的外孙,也是阿森纳忠诚的簇拥者!说白一点,就是在阿森纳董事会中,除了身为希尔- 伍德家族的第三代的主席外,还有另一个阿森纳世家的三个成员:老主席Bracewell Smith爵士的孙媳妇和两个外孙。

至于咱们的主席,他对阿森纳的感情之深,通过他这次的表态,是再清楚不过的了!作为第三代阿森纳世家,虽然只拥有500个股份,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但如果美国人要买的话,他还是可以从他的股份中得到340万英镑。但主席没有想让自己在银行里多出这340万,与其他股东(当然不包括邓恩)一样,很坚决地表示反对出卖阿森纳。

若全面收购阿森纳需要大约五亿英镑,那位意图收购阿森纳的美国大亨克伦克的身价是21亿美元,想当12亿英镑,但其中绝大部分并不是可以动用的资产,因此美国人要收购阿森纳,可能还需要很大一笔贷款!即是他完全用自己的钱买下了阿森纳,他还有什么资金可以用来转会呢?
http://home.skysports.com/list.aspx?hlid=462137&CPID=8&clid=3&lid=2&title=Hill-Wood:+We+will+resist。

从经济上讲,阿森纳并没有需要外人投资的当务之急。

看一下英超被美国人收购的球队,也还并没有因为被收购而得到了更多的投资,曼联今年的火爆好像和新东家投入的资金(不知是否有投入?)没有太大的关系,爵爷这个赛季并没有化太多的银子在购买昂贵的超级球星上;而利物浦被收购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建新球场,在收购之前,他们也赢得了欧冠杯,如果今年还能赢欧冠的话,似乎也没有新东家银子的什么功劳?

现在美国人把大钱花在英国足球上,形成了一股潮流,但还没有机会证实这样的收购对英国足球俱乐部就一定有利,也还没有能够证明,对美国人来说,这一定是一个赚钱的门道!曼联一直是一个上市的公司,他的球队经常到世界各地,做商业上的交流,在美国人收购之前,虽然不能说他是唯一的盈利的足球俱乐部,但起码是盈利最多的俱乐部!但自美国收购后,曼联的盈利额大幅度下降(因为要还新东家收买时的贷款);

而阿森纳,距年初经济预算,这个赛季末,就有可能得到2,3千万英镑的收入,就有可能在赢利上超过曼联。

潮流之上,必定有很多的泡沫,在还没有事实证明让美国人收购就一定比英国人自己掌管有力的情况下,阿森纳董事会的“一年拒卖”,应该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何况每个俱乐部情况不一样,特别是阿森纳,和其他俱乐部有一点不同的是:几个现存的主要股东个个腰包雄厚,而且从来也没有将俱乐部作为摇钱树。俱乐部的经营方式和其它俱乐部也不同,除非有一个和阿布一样的美国人买了阿森纳,大把银子,尽情挥霍,但如果还是咱们教授掌舵的话,他也还是会把钱用到刀刃上,宁愿50万从非洲买来另一个“图雷”,而不会一掷千金,为了安抚球迷,或为了壮观球队,为了买超级球星而买超级球星!何况这个克伦科即不是美国的阿布,也不一定是个我们球迷想要得新东家;在他经营下的美国足球队,虽然近年来,为东家赚了很多的钱,但球队的表现,似乎并不怎么样!足球俱乐部赚钱的方式并不是单靠赢奖杯,所以俱乐部即时赚大钱,也不一定能保证球队就要好的成绩,两者之间好像没有成正比的关系,作为球迷,我不担心俱乐部在邓恩走后,经济上就会一落千丈,对现存董事会成员和我们的教授,在这方面还是有足够的信心的,阿森纳在经济上的潜力,与新球场的建成很有关系,而在新球场的建设上,最主要的驱动力量不是邓恩,而是温格和俱乐部第一股东费兹曼。

说实话,阿森纳近十年来,教授是俱乐部许多行动的“主谋”,虽然戴恩走了,只要教授在(为此祈祷吧!)俱乐部的成功的经营路线,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我可能比较轻信,所以还是相信我们的主席所说:“他们(指其他阿森纳股东)各自都很富裕,所以并不需要这些钱,”他还说:“他们对在银行里多出额外的几百万并不感兴趣。我们在这里是为了阿森纳足球俱乐部,并不是去赚几个小钱(bob -shilling 先令)。我们不愿意看见阿森纳俱乐部成为大西洋彼岸的财产,这将会使我们感到十分的不安。” – “They are independently wealthy and do not need the money,” he said. “Having a few extra million pounds in the bank is of no interest to them. We’re here for Arsenal Football Club, not to make a few bob. We would be horrified to see it go across the Atlantic.”

费兹曼和温格都大力介入了新球场的规划项目。2004年,他从他的钻石公司董事的位置上退了下来,阿森纳成了他经营的主要兴趣… http://football.guardian.co.uk/News_Story/0,,2059461,00.html#article_continue

而且在开始时,邓恩对建新球场就与董事会的其他人有了意见上的分歧,在此就不必细说了…而且也不想猜疑邓恩在这次“收买”事件中起的作用…

但我们知道,在费兹曼最近卖掉659股份时,他并不知道卖给了克伦克,因为股票是通过美国银行JP Morgan Chase买走的。当费兹曼跟主席商量时,希尔-伍德也没有从中看出什么不妥。

正像主席所说,当他花了七年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有6万座席的新球场之后,费兹曼(同样还有史密斯夫人和卡尔家族)是不会“眼看着金蛋掉进别人的腰包里的”-“to see the benefits go to somebody else”。

虽然自己以前对收购和董事会的人事有很多的误解,但始终是相信和支持阿森纳董事会的逆潮流而动的!

为什么要随大流呢?如果没有任何实例证明美国人手中的英国俱乐部就一定比在英国人手下好,如果我们在等待着俱乐部的一个经济上的飞跃,如果英超还有阿森纳一个属于传统英国足球的俱乐部,如果俱乐部能继续由一群热爱俱乐部的阿森纳世家和英国的亿万富翁来掌舵,如果球队能继续沿着温格制定的方向走下去,那我们现在有什么必要选择一个“没有支持过阿森纳一天的”美国的亿万富翁来做我们的新东家呢?

况且静观其变,“一年拒卖”的政策,似乎更加安全和明智我们的新博客(英语)
http://www.tppblog.com

 

副主席戴恩离开了阿森纳!

April 19th, 2007

BBC Sport
Last Updated: Wednesday, 18 April 2007, 16:59 GMT 17:59 UK
======================================================

戴恩的突然离开,让人震惊

因为与其他董事会意见不一致,他离开了俱乐部!

美国亿万富翁Stan Kroenke买了9.9%的股份,还从主要股东Fiszman那里买了更多的股份。

这一举动引起了收买阿森纳的传言,但主席Peter Hill-Wood 制止了这一动向。

他说占有45.45%股份的其余股东会成员一致通过至少在一年内不会卖掉他们的股份。

在Hill-Wood的通告中他说:“我代表股东会其他成员,对戴恩在多年来为忠诚地为俱乐部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我们十分遗憾,由于戴恩先生和股东会其他股东意见的不一致,致使他决定离开。”

======================================================

枪手前教练George Graham说:“我相信温格对他的朋友戴恩的离开一定非常失望。”

太让人失望了,没想到戴恩的野心那么大!居然想排除所有股东会其他成员,与美国亿万大亨独揽阿森纳俱乐部!

为阿森纳俱乐部的前景担忧!

====================================================
原文如下:

Dein’s sudden departure from Arsenal is a stunning development

Arsenal vice-chairman David Dein has left the club with immediate effect because of “irreconcilable differences” with the rest of the board.

American billionaire Stan Kroenke has bought 9.9% of Arsenal and more shares from major stakeholder Danny Fiszman.

It sparked takeover talk, but chairman Peter Hill-Wood played down moves.

He revealed remaining board members, who own 45.45% of the remaining shares, had agreed not to dispose of their shares for at least one year.

In a statement, Hill-Wood said: “On behalf of the board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our gratitude to David Dein for the many years of loyal service he has given to the club.

“We sincerely regret that irreconcil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Mr Dein and the rest of the board have necessitated a parting of the ways.”

Earlier in April, ITV plc announced that they had unconditionally sold their 9.99% shareholding interest in Arsenal Holdings plc to American Kroenke’s KSE UK INC.

Kroenke Sports Enterprise have also co-owned American Football franchise St Louis Rams following their relocation to Missouri, while NBA side Denver Nuggets and the NHL’s Colorado Avalanche are now too under the group’s umbrella.

That development was not seen as the first step towards another American takeover of a English club, although the move to buy ITV’s stake came less than a month after KSE stated they had “no interest or intention” of buying into Arsenal.

Both Dein, who joined the Arsenal board in 1983, and fellow director Fiszman had previously stated their intention to keep their shares.

Dein, chairman of the G-14 group of Europe’s most influential soccer clubs, was instrumental in bringing French coach Arsene Wenger to Highbury in October 1996.

Fellow Premier League clubs Manchester United, Aston Villa and Liverpool are owned by Americans, while champions Chelsea, are owned by Russian billionaire Roman Abramovich.

Arsenal 3 – Manchester City 1

April 19th, 2007

介绍一个博客:http://www.tppblog.com/

April 18th, 2007

Two wins in a row! That’s no defeats and no draws in a whole two games! And people say we’re in transition …

As the game was on 4:45am local time, and wasn’t being shown on TV anyway, I slept in. A good way to wake up to a result, and once again it was Rosicky, Cesc on the scoresheet (plus the “Beast”). I ended up watching the match through downloading the torrent for it.

Sneaky Rosicky
We started very brightly, very much in good confidence from beating our old friends Bolton. Rosicky scored almost an identical goal to the Bolton one … he really likes to sneak up from behind and score in the box, erm … or something. Ian Darke and Trevor Francis went on and on about how quiet our stadium was, which they probably have a point. “Could hear the drop of a pin”, “quieter than the Sahara Desert as night” (does desert wind count as sound?). It really is a problem sometimes, of course for someone who has only ever been to Highbury (and only once at that), maybe it’s not up to me to say, but a little noise definitely helps the team (although too much noise, like during the last match at Highbury, might disrupt our team since they are not used to the noise). It’s sad when the loudest noise the crowd makes during the entire game is the booing, followed by the sound of 30,000 people leaving around the 85th minute.

Still no goal for Adebayor. He needs a goal the most now. Hleb too (at least he got an assist in this game, sort of). Ade has a habit of scoring important goals, so a hat-trick on Saturday would be nice. Diaby should be back for that game, and what a great tackle that lead to our first goal.

We’re 3rd temporarily, and hopefully we’ll still be 3rd by this time tomorrow

嘘声的作用多是反面的

April 18th, 2007

今晨,阿森纳3-1胜了曼城,很是欢欣鼓舞,但酋长球场上观众对枪手球员发出的嘘声(或不满声),使大家在高兴之余,多了一分担心。

在官方网站上,温格就此讲道:
“我一直觉得作为一名职业球员,或作为一个教练,你必须知道怎么面对这些(球迷对球队不满的发泄) – 人们花了相当的钞票到这里来看球,他们有权利发泄不满。如果他们的不满是对球队或对一个不好的传球,我完全理解他们。将他们带到一个不同的世界(指享受赢球后的满足?),是我们的责任,如果我们做不到这点,他们不高兴的话,我们也得面对这些”

On the crowd’s frustratio。。。
“I have always felt that as a p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 you have deal with that – as a manager as well – when people are coming here, they pay good money, they can get their frustration out. If sometimes their frustration is with the team or a bad pass I completely understand that. It’s down to us to transport them to a different world, when sometimes you cannot do that they are not happy but you have to deal with that.”

当然,场上许多球迷表示的不满可能是情不自禁,我们在电视机跟前有时也会骂不绝口(好在球员和教授听不见),但作为球迷,听了教授这段话心里很不是滋味,球队和教授不容易…很为球队和教授对球迷(甚至看客)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不管怎么说,无论球队表现好坏,球迷们(特别是场上能让球员们听见的球迷)都应以鼓励为主,嘘自己的球队总不是好事,因为嘘声的作用多是反面的! 相信即便是那些即将降级球队的主场也不会总是除了嘘声还是嘘声吧?

不过相信我们的球队能承受球迷们(或看客们)不满的发泄,这也是一种锻炼!

也相信海布里精神早晚能在酋长球场延续下来!

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甚至香槟酒也会有的!

April 17th, 2007

因为继续在潜水(懒一个),所以打算继续转一篇 liu5chuan 在枪手论坛上的帖子:

http://bbs.arsenal.com.cn/viewthread.php?tid=99648&extra=page%3D1&page=1

再次介绍一下:liu5chuan 是论坛上不多的几位能在伦敦看球的幸运儿(嫉妒一个);而且很可爱地总是及时将现场比赛的观感和图片放到论坛上(感谢一个)!

他的这篇帖子解答了许多疑问

搬到新家,总需要许多的调整,俱乐部已经想得够周到的了,感动温格和戴恩,他们不是一般地体谅球迷!本来估计可能有几个赛季的不适应,虽然与海布里只有几步之遥,但毕竟有九十多年的距离,现在看来,球员和球迷比较快的适应的。

在电视机前看球,毕竟与现场看球不同,这个赛季,俱乐部,球员,和许多球迷因为焦急,对主场球迷(或看客)的某些表现都表示过不满,包括本人在内,但仔细想想,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能要求过切,不能要求大家都像一小部分铁杆儿球迷一样,为了支持球队,可以不吃,不喝,不睡(汗自己一个)!

适应总有一个过程,相信慢慢会好起来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甚至香槟酒也会有的!

重复下面帖子中作者的结束语: “这里是一个开启俱乐部历史新纪元的舞台,或许和以后的伟大相比,今年可能连序幕都算不上。”

顺便介绍一个新的博客:
http://www.tppblog.com/

======================================================作者strong>liu5chuan

关于新球场的综合感受

伦敦号称国际性大都市,但是其实传统远胜于现代化,别说和美国等现代化大都市相比,就是和国内一些城市比,高楼大厦也要少得多,尤其是街道,最繁华的牛津街放到国内,可能大部分人都会对他的狭窄和肮脏嗤之以鼻。我们的主场处于2区,周围被居民区紧紧包围,可供疏散的地铁站只有三家:阿森纳站,海布里站和Finsbury Park,此外霍洛维路那一站似乎和阿森纳站相通,伦敦地铁和地铁站都是十分狭窄,设备也十分陈旧,地铁车厢仅有北京地铁3分之2宽,只有购票系统稍微算得上先进,去年夏天阿森纳站关闭了一个月进行整修,但是并没有什么扩充,四个地铁站中Finsbury Park为最大,是地下交通,公路和铁路三方交通的枢纽站之一,也是这三家地铁站里客流量最大的一站。住在市区内的球迷相当一部分会选择从这里出来,绕过正在施工的老海布里入场。阿森纳站入口则显得过于狭窄,每次入场和散场球迷主要是从这两站出入,入场拥挤还在接受范围之内,散场时就显得十分严重,俱乐部首先会保持继续开放体育场,大屏幕和场内所有的电视会播放本厂和其他场次的集锦来让一部分球迷呆一会,另一方面主场的两个专卖店延长营业时间也能留住一部分球迷,但是每次散场的人流还是十分恐怖,体育场西面通向两个主要地铁站的街道被骑警一分为二,左面的路通往较近的阿森纳地铁站,一批一批往里放人,大部分人都只能在原地等着,右面是绕一圈往Finsbury Park走的路,虽然较远,但是一部分住在城里的球迷也选择这条不是很拥挤的远路回家,因为和等在阿森纳站排队的时间差不了多少。

以我的观察,联赛之所以提前退场的问题不是很严重,那是因为下午4,5点钟散场相当一部分球迷还会在周围逛逛,适逢周末,有的还会去喝一杯,一散场就挤地铁的人要相对少一些,欧冠和一些联赛的夜场,包括俱乐部承办的一些国际友谊赛,10点左右散场,如果再折腾了两三个小时才能坐上地铁,一部分家离得远的球迷确实受不了,而且Finsbury Park附近治安不是很好,晚上经常弥漫着一股大麻的味道,体育场建在这个地带,6万多一点应该确实是个极限的数字,这一点俱乐部应该是和警察局和当地政府沟通得很好的。

刨去这个针对周边环境的分析,曼联的老特拉福德之所以可以一扩再扩,那是因为整个曼彻斯特,只有他和曼城两家大俱乐部,曼城02年之前还不在超级联赛之列,而伦敦呢,老牌的大俱乐部,往北不远就是白鹿巷,下面还有切尔西的斯坦福桥和西汉姆的厄普敦公园,再偏远一些还有富勒姆和查尔顿,周边的沃特福德,此外的老俱乐部还有水晶宫,每年超级联赛的队伍都会保持在6只左右,一个城市6到7只顶级联赛的球队,这是什么概念??一到比赛日,警察据就不用干别的了,所以我们的6万也是一个相对厚道的数字,曼联的体育场球迷基础可以是整个曼彻斯特的市民,我们这6万还是构建在老海布里那将近4万人上的。

至于能不能扩建的问题,很多球迷觉得不能扩建做不到英超第一心理赌得慌,其实这和我们的心态也有一定的关系,在这稍微扯远点,但是和这个话题还是有很紧密地联系的。

arsenal.com.cn世界上容量最大的体育场在哪?有人说是伯纳乌,有人说是圣西罗,但是其实就在我们的好邻居朝鲜那,人家有个放10多万人的超级体育场,就是奔世界第一修的,但是结果呢,除了举办一下当年金日成主席创办的“反帝国主义运动会”,竞技上的用途微乎其微,还有我们的五里河,都说中国足球恶心,但是我想谁也不能否认01年的那个秋天沈阳这座体育场给全国人民带来的欢乐和愉悦,现在呢?被爆破了。这让我觉得一座体育场必须得有相应的历史传统和球迷的支持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说伟大。老海布里被很多球员形容成一座堡垒,他们在那有足够的安全感,但是酋长其实也拥有成为伟大的基础。据说教授和戴恩谋划这座新主场的缘起是当年我们把欧冠迁到温布里的时候,他们惊讶的发现温布里的差不多8万座位也座无虚席。之后教授坚定了在自己执教期间为阿森纳重建一所符合我们豪门身份的新的现代化体育场,起初选址的时候想到了更多的交通便利的地方,比如说我现在住的King’s cross一带,这里找块地皮建一座8万人的体育场应该毫无交通上述三的烦恼,而且距阿森纳站仅有三站地,但是最后教授和整个董事会还是圈定了海布里旁边的阿什伯顿,原因何在?放在远离阿森纳站的体育场也远离了他这100多年来赖以生存的球迷土壤,俱乐部等于是在一块陌生的地盘上重新建立人气,最后环顾海布里左右,阿什伯顿成为最黄金的一块地带。酋长的这块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充分继承了老海布里传统的。

至于人数,这不仅仅是个安全和疏散问题,戴恩说得很明确,如果我们建8万的场子,会有2万球迷变得远离体育场,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都说戴恩是典型的商业头脑,但是能有这个考虑的俱乐部却是屈指可数。曼联现在扩建老特拉福德,俱乐部有考虑将来坐在扩建那批座位上球迷的感受么?这个赛季的将近20场比赛,我坐了几乎各个位置的看台,但是所有位置的看台都设计极为科学,下面的看台气氛很棒,但是说实话看比赛不如上面的看台,有时候球员甚至会挡住你的视线。而且俱乐部在票务上面的安排也是十分科学的,除了季票持有者,对于有数年会员资格以上的老球迷,他们是可以优先买到下面开台球票的,而我们这种新会员则是抢上面最后几个看台的球票,这样其实仍然保证了忠实球迷的人气聚集。

至于体育场的外观设计,我觉得不管是不是阿森纳的拥趸,绝大多数球迷看见这座体育场的第一反应应该都是一致的。作为一个努力做到标准主场球迷的我而言,我挑不出这个体育场的任何什么缺陷?看台远离比赛场地?容量不够?这些可能都是球队成绩不佳的原因造成的吧,说实话这个赛季这个新主场庇护了我们不少,看看我们惨不忍睹的客场成绩,我们有什么理由来责怪和质疑这个刚刚处于第一年新生期的新家。我觉得只要你走进过这个主场,你就不会再对它产生埋怨,这里是一个开启俱乐部历史新纪元的舞台,或许和以后的伟大相比,今年可能连序幕都算不上。

转帖《快意恩仇——对博尔顿现场观战图集(添加皮雷亚当斯签名照片及个人看球感受)》

April 15th, 2007

自己最近在潜水,几乎不上博客,也不想多写东西,今天在枪手论坛上看到这么一个好帖,就忍不住转了过来:

http://bbs.arsenal.com.cn/viewthread.php?tid=99499

那些精彩图片,就不转了,还是上论坛看比较方便(懒一个);作者liu5chuan 是论坛上不多的几位能在伦敦看球的幸运儿(嫉妒一个);而且很可爱地总是及时将现场比赛的观感和图片放到论坛上(感谢一个)!

======================================================

隔了大概一个月之后今天又重返酋长体育场看了一场比赛,阿森纳对博尔顿,记不得这是自己多少次来看球了,似乎是第17,18次把,当时订票没想到这会是一场重要的比赛,但是最近球队的连败让这场比赛成了保住欧冠席位的重要比赛。

之前的三连败,连续数场不胜,枪手中国新年之后就再没顺利的拿下过什么比赛,上周更是稀里糊涂的输给了保级球队西汉姆,将近30多脚射门把门柱横梁轰了个遍就是死活不进球。今天的比赛照例又是刚开场丢球,然后又是猛攻,自从亨利和小范大修之后球队就彻底没什么人能在锋线上给教授分忧了,今天就一个阿德顶在前面,对博尔顿防线也就只能起到个骚扰的作用,永贝利和罗西基攻得很凶,小法也开始不断前插寻找机会。罗西基上半场扳平比分,小法下半场开球仅32秒帮球队反超了比分,进球后的小法把这11个月的联赛进球荒的郁闷全部发泄出来了,正常人看见这个平时老成稳重的小伙子涨红着脸挥舞着双臂不顾一切的冲向观众席是不可能不被打动的,开场仅32秒啊,很多球迷还没回到座位上,在座的球迷已开始也没反应过来,看见进球了就全跳起来开始欢呼,等看清楚进球的是小法之后大家的情绪被小法感染得更加疯狂,我后面是残疾人座位区,有身体上残疾的也有轻度智障的,但是小法的这个进球让我很清楚地听见身后也传来了那种发自内心的欢呼和怒吼,教授看见进球之后也停在指挥区没有回到座位上,小法果然冲过去像恩师致意,全场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之后全场不时唱起篡改《弄臣》中《女人善变》那个著名旋律的“We get Cesc Fabregas, We get Cesc Fabergas”,在亨利和罗宾不在场上的时候,只有小法和阿德时常被球迷唱起,加上那首著名的“只有一个阿瑟纳·温格”。不过在如此热烈的气氛下,博尔顿那几个人品不佳的球员受到的待遇也是平时“正规待遇”的好几倍,假摔专家迪乌夫退场的时候全场的口哨声和嘘声震的人耳朵难受,旁边的球迷说估计过几周科尔回来也就是这意思。

叛将阿内尔卡虽然进球了,但是由于没有获胜,球迷的嘘声还不是很过火,伤停补时莱曼大叔有一次明目张胆的拖延时间,其他门将拖延时间都是鬼鬼祟祟,小心翼翼的,莱曼大叔则是你不给我黄牌我不开球这种气势,联想到对阵维刚反超比分后,莱曼大叔冲着球童大喊,呆在那别动,我去检,之后又故意把球扔在广告牌上弹出去重新捡回来,莱曼放到古代绝对是快意恩仇的那种角色,他可以很直接的说自己不知道队友的号码,可以很直接的向卡恩叫板,我不比你差,也可以很直接的和卡恩在点球大战前击掌互相鼓励,事后面对记者的采访也敢很直接的说我和卡恩现在也只是OK而已,没你们想象得那么完美。上个月刚刚被提名为英超联赛“阅读之星”的莱曼业余时间最大的兴趣居然是阅读,而且不乏晦涩难懂的世界政治论文集和哲学方面的书刊难免让人难以把他和场上那个脾气暴躁的火药桶联系在一起,希望他下个赛季能留下来。

不过最后散场我还是很希望看到球队能围成一圈互相鼓励一下,印象中只有49场不败那个时期这么做过,今天依然没有这样。

散场出来淘到了皮雷和亚当斯的签名,都在降价,皮雷的这种规格的照片足球传奇卖到175,只不过用的是金属像框而已,今天这个14磅的我很满意。亚当斯这个是他标志性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形象,现在队里似乎是缺少这样一个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