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一份杂志,引起许多感叹,上个八卦从物入手,这个八卦以人为主
===================================================
沃尔科特的女友进了阿森纳女队
(图1)小沃的女友真的加入了成绩辉煌的阿森纳女队!
不过她是作为未来的理疗师来球队实习的;虽然目前她可能还没有女队主力队员的水平,但据小沃透漏,近朱者赤,他的这位小女友在足球上还是有两下子的:“她足球踢得不错,她还会一些keepyups,但她和我一起踢时,不管什么时候,她总是拿不到球!” – 这不是废话吗?
不过从沃尔科特评语中的得意洋洋,我们可以看出,以我们一般人的水平来衡量,他的小女友在足球上真的可能还是有相当的水平的!
是公关的问题,还是魔咒的继续?
a) 亨利- way out
亨利走了。其实官方是不是早有暗示?大家都知道,新赛季所谓的“复古”白色球衣,在阿森纳地铁站的最初广告中的那个way out的标记?在这一期杂志上刊登的就是原始的画面(杂志第18页):(图2)中一个明显的 “way out – ” 标记的箭头正正当当地指着亨利的头部!后来官方网站将这图片放到网上时,居然没有注意到这点!据说因此遭到了很多球迷的质疑,于是他们后来就悄悄地将网上图中的这个标记从画面上抹掉了(如果查找,可能还能找到以前的没有改动之前的图片),但不久之后,亨利真的顺着箭头而去!
仔细看这个画面,又开始有些担心:沃尔科特左边墙上的标记居然也是……!
(图)way out!
b)埃米尔阿森纳杯的广告:
对比下面一前一后出现在官方杂志上的两张广告(图3,图4),就会发现在第一张图中(是上个月杂志的内封底,当时亨利没有表态),其他三个队的代表好像都是队长,而阿森纳的却是法布里加斯,而且亨利已经和维耶拉一起,被放在了背景上!于是又有许多球迷质疑;而第二张图中(这期杂志中的,出版时亨利还是没有公开表态),艾杜出现在画面里了,估计球迷们的质疑起了作用?
记得最早还有一张宣传画(找不到了),画面上除了3个队长和小法外,背景中好像只有维耶拉,亨利不知去向…
这个阿森纳埃米尔足球杯宣传画的改动过程,究竟是阿森纳公关的暗示,还是阿森纳公关的无能,是不是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始终被蒙在鼓里的?
(图3)阿森纳埃米尔足球杯宣传画
(图4)阿森纳埃米尔足球杯宣传画
c)新球场的画面
大家都应该熟悉下面这张新球场的广告画吧?发现什么没有?
三点提示:
a).图中第一个背影是艾杜(没有找到大图,大图中可以看清名字和号码);
b).注意14号和3号的位置,从3号的左脚的位置来判断,他应该在亨利之前;
c).28号图雷,还没有完全进入场地!
(图5)新球场广告画的魔咒?
应该猜到了吧?诡异得有些吓人!
早些时候,即便隐隐约约感觉到亨利的动向,但那时谁都觉得雷耶斯肯定会早一步离开的,哪想到他却是最后一个?
前两天看了教授友谊赛后记者采访的录像,问到雷耶斯是否会留下来,教授的态度很有些玩笑:“我也不能改变伦敦的雨天,再说温室效应也没有那么快!”
当问到他合约结束后,是否会继续留在阿森纳时,教授满面笑容,在说明自己一向尊重和约后,在说明“我一直是遵守诺言”后,又继续取笑小面雷:“况且,伦敦的雨天也不会让我感到烦恼!”
看阿森纳官网的付费录像,我们还可以听见教授继续说(大意):那些来阿森纳的16,7岁的孩子们,很多都是冲着我来的,我会保持自己照顾他们的承诺!
(很讨厌,官网为了钱,不愿意将这些可以消除我们许多担忧的内容公布于众,看来负责公关的,真的不是阿森纳球迷,对我们的心情真的一点也不理解!)
但听了教授关于16,17岁球员的讲话,我们好像也没有必要继续担心,也许等到教授停止引进小将时,我们再开始担忧也不算晚?如果你不相信阿森纳主席这两天的关于教授和俱乐部(因新球场)在经济上看好的一席话的话,那就请相信教授的话吧!
相信教授一定会遵循他自己对小将们的承诺,等到停止招揽小将于麾下时,他可能已经决定转战非洲;而且也相信那时,教授已经为阿森纳找好了他自己的接班人!
枪手球迷麦克-摩尔
今天早上,澳大利亚主要媒体之一《The Age时报》娱乐版的头条新闻是关于墨尔本国际电影节(MIFF – 7月25日至8月12日)上,我们的一位著名枪手球迷麦克-摩尔(Michael Moore)的影片,让人吃惊的是,这篇长达4页的,有关摩尔的新纪录影片《Sicko》的报道所采用的照片,好像是在阿森纳的艾米尔球场外的那座白色的桥上?
http://www.theage.com.au/news/film/moore-than-meets-the-eye/2007/07/19/1184559909509.html
(图4)麦克-摩尔在阿森纳球场外?
Sicko opens MIFF on July 25 and screens in cinemas from August 9. Photo: Supplied
Sicko 将在7月25日揭开MIFF的序幕,并在大小影院中上演至8月9日。照片:supplied(没有说明是由谁提供的)
不知照片出处,但google上有一摩尔在新球场的录像,摩尔的穿戴和这张照片中的似乎完全一样!
http://www.google.com/search?hl=en&sa=X&oi=spell&resnum=0&ct=result&cd=1&q=Michael+Moore+emirates&spell=1
呵呵,没有看完比赛就走出球场,在走廊的荧光屏上看比赛结果?
这篇报道的题目是:Moore than meets the eye – 不只是亲眼所见(又是英语谐音的巧妙运用)
而报道的主要内容是:You may think he’s making movies about the US health system, guns or the Iraq war, but Michael Moore says the real subject of his films is the sickness in the American soul, writes Stephanie Bunbury.- “你可能会认为他在制作一些关于美国的卫生体系,关于枪或者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影片,但麦克-摩尔说他的影片的真正主题是关于美国人病态的灵魂…”
了解摩尔制作这部影片的本意,就会发现对影片名字的中文翻译需要仔细斟酌;
目前的翻译有《精神病人》《医疗内幕》《病秧子》,《病态》,《道德败坏的人》等,除了《医疗内幕》和《病态》外,其它都是直译;
《医疗内幕》比较容易理解,而《病态》可能更多表达了摩尔制片的原意?
摩尔的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影片《华氏911》获得了奥斯卡奖,而这部影片又揭露了美国医疗制度的问题:
“美国导演迈克尔.摩尔的纪录片《精神病人》(Sicko),反映了美国医疗体制的痼疾,揭露了美国医疗保健行业的黑幕,还对美国负责药品审批的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负责监督医疗保健行业的国会议员提出严厉批评。
医院大门朝南开,有病没钱别进来。对美国政府宣称“关押在关塔纳摩监狱的囚犯可以接受与美国公民相同的高质量医疗”的说法,为了拍摄这部纪录片,他调查了当年参加“911”救援行动的志愿者。这些人当年自愿参加救援“911”幸存者的医疗行动,但大部分人因此罹患疾病。为了形成强烈对比,摩尔亲自率领一群当年的志愿者访问古巴,参观关押当年“911”袭击相关恐怖分子的集中营,了解那些犯人在狱中受到的医疗待遇,结论是无情的:那些参加救援活动的无名英雄,事后得到的医疗待遇远不如狱中囚犯。
因为此片的拍摄,摩尔已被政府一纸诉状告上法庭,理由是违法进入关塔纳摩和古巴。
关于影片本身,摩尔表示:“我希望制作一部不同于以前作品的影片。我希望观众看了《精神病人》之后,能产生做点事情的欲望。这部电影如同一个行动号召令。”同时他承认说:“我不愿意把话语权交给与我持不同意见的人,而是更愿意呈现自己的观点。”
摩尔的律师表明,美国政府对摩尔的态度明显含有歧视!这个将世界搅得一团糟的布什政府,一定是把我们勇敢的枪迷代表麦克-摩尔看成了眼中钉!
作为枪迷的摩尔与强权的抗争,再一次证实了我们许多人,是为一种正义所吸引,而聚集在阿森纳的旗帜之下的(见上一篇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