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枪手及枪迷’ Category

Friday, October 17th, 2014

这几章看时没有做笔记:

 

第十六章:权力游戏(Power Player)

主要谈的是荷兰球员对球队的影响

 

第十七章: 罚点球(The Penalty)

博格坎普因罚点球没进,从此以后,在阿森纳就拒绝操刀罚点球,但在国家队没这个问题。

看出博格坎普性格上的一种特质

本章后一部分有作者与丹尼斯就荷兰球员点球很糟糕原因的争论

 

第十八章: “有意”的含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

博格坎普谈论他的最佳进球是“有意的”,还是蒙的?

 

第十九章: 首领 (The Chef)

讨论谁是球队首领,亨利还是博格坎普他自己

Friday, October 17th, 2014

 第二十章:打高尔夫球的人(The Golfer) 

博格坎普做什么事,都一定要以精确的方式去做

那时阿森纳球员经常一起打高尔夫,打得不太专业,但每周都去。
帕洛尔回忆:丹尼斯来到阿森纳后,第一次与他们一起去打球时,帕洛尔等正坐着休息厅喝茶,看见丹尼斯进来,注意到他的高夫球棒等设备都相当专业,于是帕洛尔他们有些担心,怕献丑,就说,你第一次来,你先打吧,丹尼斯一棒下去,打得很远,大家问,球呢?丹尼指着远方说,就在那堆树丛里

结束时,丹尼斯握着大家的手说,很享受与大家一起打球,帕洛尔心想,我们可不那么享受,许多球都不知道让他打到哪里去了!

博格坎普提到他与有名的高尔夫球手一起打球时,很紧张,完全不像他在足球场上那么从容镇静,那么“冰王子”
他认为隔行如隔山,高尔夫球场上就是不一样

博格坎普似乎很喜欢菲德勒,采访时几次提到菲德勒的网球

博格坎普还谈到他在英国加入高尔夫球俱乐部多么不容易…后来还是靠有名望的阿森纳董事肯·弗莱尔的引荐和努力,丹尼斯才被高尔夫俱乐部接受…一个让他不能理解的英国传统…

 

第二十一章:未来的未来(Future of the Future)   

在克鲁伊夫主持下,阿贾克斯的“政变”成功,他们有关阿贾克斯整顿的方针是“培养天才球星”,培养出多个博格坎普…
他们认为,如果荷兰队有十个顶级球星时,荷兰的足球就能统帅全球

博格坎普在克鲁伊夫的影响下,目前是重振阿贾克斯球队工作中的重要一员,他现在全心致力于荷兰青训

也许还有不少阿森纳球迷希望博格坎普能回阿森纳执教,读了这本书后,了解到他对荷兰足球的热爱,他与克鲁伊夫的关系,他的足球观念,他的性格,以及恐飞症等可以知道,他回阿森纳执教基本是不可能的。

反复无常的乌斯马诺夫

Thursday, August 7th, 2014

在狗孩上看到那篇翻译的有关乌斯马诺夫表态的《枪手股东:走出困境,期待开启夺冠新纪元》,十分好笑,这位大亨一如既往,重复着2007年以来不断的反复无常。于是忍不住发帖如下:

…最不可信任的人就是那些总是拣着人们最喜欢听的说的人,这个乌胖说的都是球迷喜欢听的话。但当他一买到阿森纳股份,就反对阿森纳股东不分红的老规矩,提出要分红,于是成为几十年来要求分红的大股东第一人,估计当时是以小人之心度了君子之腑,以为那些持股球迷们喜欢听…可惜,这行为只是暴露了他买阿森纳的目的(也许是主要目的)… 
后发现时机不对,又立即改口… 

有朋友问:还有这事儿?兄逮,求链接求科普…

其实咱们论坛上就有一篇当时土卫十七翻译的arseblog的帖子《反复无常的乌斯马诺夫》,讲的就是这事儿,但不知为什么狗孩禁止提arseblog,上次发了一篇自己认为很不错的帖子,只因提到arse竟被一棍子打死,粗暴地扔到了什么地方(垃圾箱?)

所以只好找出英文原报道,翻译回帖如下:

2007年的事儿了:October 4, 2007 
http://www.ft.com/intl/cms/s/0/7cce6a7c-7205-11dc-8960-0000779fd2ac.html#axzz39esY42mv 
题目《Arsenal strikes back at Usmanov demands-阿森纳反击乌斯马诺夫的无理要求》 

“Arsenal hit back on Wednesday at Alisher Usmanov, the Russian billionaire metals magnate, saying his demands for an independent board and dividend payments were unacceptable  – 周三,阿森纳回击乌斯马诺夫,斥责这位亿万富翁俄罗斯矿业巨头,认为他提出的所谓成立独立董事会,以及发放分红的要求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
。。。 
(乌斯马诺夫认为): 
“The business partners, who want the board to consider dividend payments, are unhappy about a lock-down agreement signed by board members who hold 45 per cent of the shares – 生意上的合伙人(股东),希望董事会考虑发放分红,他们不满意占45%股份的董事会成员签订的阻止协议(两年内不卖俱乐部股份的协议)… ”

The Arsenal Supporters Club(ASC球迷股份组织)与科伦克谈过,科伦克表示完全支持董事会不分红的决定(其实一直没有分过红),ASC发表声明: 
“We fully support the current board’s decision to forgo dividends, allowing all surplus monies to be re-invested into the club,” the supporters club said. 
“We call upon Red & White to clarify their position. So far Usmanov has paid a lot of money to purchase 23 per cent of Arsenal but he has not put anything into the club itself. It would be appalling if he were to now seek to extract monies.” 
“我们完全支持现在董事会的不分红的决定。以便所有结余都可以为俱乐部建设再投入。”
“我们要求”红&白”(当时乌斯马诺夫和邓恩的公司)阐明他们的立场。目前为止,乌斯马诺夫花了很多线,买了阿森纳的23%的股份,但他自己还没有为俱乐部做任何事情。如果他现在就希望从俱乐部拿钱的话,相当令人震惊。” 
… 
这时,乌斯马诺夫才发现自己以小人之心,度了君子之腑,于是马上表态:我支持董事会! 

在对待阿森纳的态度上,七,八年来乌胖就一直像这样反复无常,昨天看到球迷不满,他就扇风,今天看到球迷高兴,他又来谄媚,但还不忘借此机会指责这些年来,董事会(两届)和教授以此为荣的一个最重要的决定:以自立更生的模式与超级富豪的腰包对峙

枪手自来有共识,此事无关“红& 白”!

“在什么是英国足球灵魂的辩论中,阿森纳是一种象征 – 象征着自力更生的模式与超级富豪腰包的对峙” -David Bond-BBC体育编辑

作为枪迷,去年这句话让我们感到有些沧桑,而今年这句话让我们很有些得意 

阿森纳赢足总杯图

Sunday, May 18th, 2014

 

卡佐拉世界波扳回一城1-2

ARSENAL FC V HULL CITY FC, THE BUDWEISER FA CUP FINAL

 

科斯切尔尼转身射门追平2-2

Arsenal v Hull City - FA Cup Final

 

吉布斯和枪迷们

 

Arsenal fans react after Kieran Gibbs' miss

 

 

拉姆齐制胜球逆转3-2

Arsenal v Hull City - FA Cup Final

 

 激动

激动

 

 庆祝

 

Arsenal celebrate

庆祝

 

R7

 

哥俩好

哥俩好1

 

 

卡佐拉+模特

 

老哥俩

 

哥俩好

 

吻鞋

 

与教授萨尼亚

 

 

???…

报仇1

 

 

报仇2

 

 

报仇3b

 

 

更衣

更衣

 

 

皇帝的新衣

皇帝的新衣

 

 

举杯

波蒂顶奖杯盖

 

Thomas Vermaelen lifts the FA Cup aloft1

举杯

 

 

 

枪坛八年

Saturday, December 7th, 2013

还没有写好,一不小心就贴出来了,只好慢慢边写边改了…

=======================================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逛《枪手论坛》已有八载

枪坛之前,虽已追随阿森纳数年(98世界杯后),但仅限于在电视上看球,看球后与身边球迷聊上几句,一直不敢自称球迷,在我看来,只有那些几乎每天都能将时间花在足球上的人,才可称球迷。

上论坛后,自己逐渐在转变…
“八年了,别提它了…”一个本来和球迷形象完全不搭界的阿姨(奶奶),居然也变成了“疯狂”枪迷大家庭中的一员

论坛八年论战无数,尤其是在一个球迷论坛,在众多痴迷者之间,论战五花八门,论者形形色色,激烈,温和,幽默,粗野,深沉,肤浅…而球迷间,有一见如故,惺惺相惜者,有视如仇敌,势不两立者,自然也有唇枪舌剑,不打不成交者…
总之,逛论坛的经历相当丰富多彩,从中学到了许多。

不过几次较大的,影响到论坛秩序的论战,似乎全部起始于2007年。
当收购风波及阿森纳后,在俱乐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空前的分裂,从上到下,从内至外,形成了对立的两种势力
反映在球迷论坛上,辩论成论战,论战成吵架,任何一个话题,都可能引起恶言相向,枪坛气氛不再那么和谐,这应该是引起论坛几次因躁动而改版的主要原因?

在此之前,对我来说,枪手论坛似乎更像一个球迷聚集的娱乐场所,一个球迷的“家”

加入论坛是在2005年,相当偶然。国外多年,中文比较荒疏,当时为了解国内互联网状况,建了一个中文球迷博客,那是第一次接触中文网络,第一次上国内的球迷论坛,对论坛的丰富多彩,对网友中的人才济济,感到十分的好奇而惊异。在胡乱闯了几个论坛后,就留在了枪坛,并坚持8年,再也没有认真上过其它中文论坛。

逐渐地,上枪手论坛成了一种习惯,也可能下意识地感到是一种责任?

我想,当初吸引自己到这里的,应该是当时论坛的团结,包容,激情和远见;是论坛上那些管理人员的认真和投入;那些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帖子;那些高超的写手;那些可爱的球迷…

8月16日注册论坛,自己并没有意识到,第二天就是亨利的生日,于是“小海”的一篇生日祝贺帖《流年》,成了自己在论坛上的第一次惊艳。激动之余,将文章转给了一个喜欢文学,唯一保持频繁通讯联系的大学好友,那朋友不是球迷,读后可能对自己的激动颇感大惊小怪,没有太多共鸣。这种情况后来又发生过几次,于是再也不与这位朋友谈论足球。而“小海”的那篇《记忆中的旋律》,则更是让我感到惊异而亲切,我不明白“这个八十年代出生的新新人类”为什么会和我们这些过来人一样,对那些俄国优美深沉的歌曲,有着同样的怀念和感动?后来翻烙铁还看到他的一篇祝福皮雷斯生日的《逝水无音》,也许因为对皮雷斯的偏爱,读时,觉得这是多年来读到的最佳诗作之一
而在结识了论坛大侠柳驿之后,很快就成为其扇子,首先将这两位在短信群发中列为好友
但后来发现好友太多,无法一一列出,于是至今好友栏目中还是只有这两位的大名…

而与号称“南柳,北love”的论坛两大写手的交往(南:柳驿,北:lovethisgame),则是自己成为球迷过程中的一件幸事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让人难以忘怀的写手和帖子,这些人中,有些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虽然(除一人外)大家都没有见过面。

太多的往事,许多的朋友,无法在这里一一点到,帖子里提到的,只是因为他们出现在这篇帖子回忆到的一点往事中。
现在,除了几位尽职的管理员和版主,当初那些论坛好友大多退出或潜水(希望此时他们会冒出来窥视一下 )

有趣的活动
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是在原创。为了活跃原创气氛,阿姨别出心裁搞了个古诗接龙,原本只是希望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你一首我一首热闹一番,没成想却引出了枪坛南北两大写手,第一次领略了这两位年轻人的风采。他们是自己接触过的年轻人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古文功底也让不学无术的阿姨打心底里佩服。那次接龙没有接成,话题却由古诗转到“红楼”,进而转到“红娘”,于是结识了那位论坛上唯一见过面的,曾在海布里工作,当时仍在伦敦的“AB”妹妹。从那次“接龙”回帖中,才知这位活跃在国内论坛的女孩子,原来是个侨胞,据她讲,她那相当不错的中文,是在论坛上得到了提高,对此深有同感:论坛,的确是个能够提高和学习的地方,只要你有心。

和谐的气氛
当时论坛气氛相当和谐,不要说枪迷之间的亲切,就是一些其他球队的球迷,也能在论坛上畅所欲言,甚至混到精华

记得最早是看到一篇ID为“…守护神”的利物浦球迷的帖子,第一次感觉到球迷论坛上需要这种不同球队球迷间的真诚交流
后来,在论坛上还出现过两位比较活跃的切尔西球迷,一位是当时切坛斑竹“岛主”,尽管这家伙曾指名道姓叫板阿姨,但考虑到他既是切尔西球迷(后来承认只是穆帅的球迷),又欣赏温格,所以之间还是有许多共同语言的,在咱们荣誉室,还收藏了他的一篇精华。
另一位切迷“人生”有些让人捉摸不透,这孩子喜欢调侃,几乎把当时斑竹们逐一得罪,不过因他对教授的支持,以及一些相当准确的评论,比如阿森纳后腰的作用等,所以阿姨也经常为其开脱,管理员们对他相当宽容,甚至对他某些调侃论坛众生的帖子也能予以支持…
现在穆帅又回来了,估计这两位曾经活跃在枪坛的切尔西球迷也会追随他们的偶像,再次回到切坛,但不太可能重新出现在这里了。2007年之后,枪坛气氛变化太大,这些“敌对”球迷在这里已无立足之地,即便披着马甲,估计也会被立即“婊”“狗”般地扫地出门?

8年来,也结识了一些可爱的台湾球迷,比如论坛上的那位视频高手Isiah…

 

(题外话:谈到台胞,自然要提一提这几年在论坛之外“结识”的一些台胞,如flyingdog等,还有那位在台颇有影响的“大仙”,他是唯一称asn14为14妹的同胞,但因对他为球迷的贡献所敬佩,所以也就不怪罪他降了俺们的辈分。在此还要感谢大仙littleboyzt,diosaga,yeahngin,木鱼猫,liu5chuan(现在俱乐部工作),阿斯猫,扇子,小威胁,罗宾侠,Yoko(曾希望…),TNT,Hyper,sw,astroangel,eleven,Amber等对自己博客的支持…以及扇子等在豆瓣上对AY的支持;
枪坛之外,对几年球迷生活最有影响的还有arseblog的论坛,arseblogge自己也成为枪手球迷中最有影响的一位,一些颇有影响的英文球迷博客也是起源于arseblog…所以当那个博客的中文站出现后,很是高兴了一阵子,觉得是两国球迷交流的很好平台,可是后来发现中文站翻译人员多,有人超喜欢发挥,于是逐渐失去了兴趣;
另一个论坛之外比较有影响的球迷博客就是97的博客了,可惜论坛没有留住他,不过读97,一直是赛后一大乐趣)

 

难忘的朝圣
在2006年告别海布里的朝圣之旅中,有很多的“第一”和’唯一”

在一家还算优雅的意大利餐馆幽暗灯光下,见到了论坛的“AB”mm。我们去海布里看球的决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了这位mm的影响,在这里要再次感谢她的提示,让我们有机会在2006年4月1日的那场比赛之后,在球员停车场的过道上,得到了亨利等的签名。
那天,阿森纳主场5-0大胜阿斯顿维拉,阿德巴约为场上最佳,进一球,助攻亨利一球,并助攻迪亚比进了海布里的处子秀,他为我们那次唯一海布里现场观球带来的娱乐,是不能忘怀的。这也许是后来当他为阿森纳进了30个球却被黑得出翔时,阿姨为他辩护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他的偶像卡努。卡努是离开阿森纳的,最让俺们怀念的球员之一,还有埃杜,当然最最怀念的就是皮雷斯了
那场比赛中,也是我们看球以来,第一次看到亨利在半程时被换下,估计是场上大家发挥超好,教授为了给其他人机会吧?
范佩西那场比赛还为我们奉献了一个当时大家都没看清楚怎么踢进的小角度进球,在大屏幕显示后,球评才又一次对那个进球做了解释,这是小范许多精彩进球的一个典型。
而场上球迷的歌声也让我们第一次,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的一次,在现场欣赏到了伦敦球迷的幽默:

“…对方球迷坐在大钟下看台的左手边。开始进球时,没有顾上看他们的反应,只听见他们的歌声还是很激扬和整齐的。但随着比赛深入,维拉球迷的歌声中流露出越来越多的无奈,有时一只歌没唱完,歌声就逐渐减弱,乃至销声匿迹。而他们歌声的矛头也逐渐指向了自己的教练 – 那位曾经的阿森纳球员:“你们把他(维队教练)收回去吧,我们不想再要他…”自嘲的歌声中显示了英国球迷特有的,沮丧的幽默。
而阿森纳球迷也报以同样幽默却无伤大雅的对歌:…知道你们只想进一个球,可是莱曼不答应...”

《极度狂热》
很庆幸自己能为中文版《极度狂热》的引进作了些工作。2005年,一本为阿森纳会员再版的《极度狂热》吸引了我,这是当时唯一的一本球迷为球迷写的书,唯一的关于阿森纳球迷的书。读后十分想与同胞球迷共享,于是在2005年开始逐渐摘译了这本书的十篇主要章节…

两年后,论坛上的迎风老弟,不辞劳苦将全书翻译了出来,并找到他曾经工作的出版社负责图书引进的苗主编(80年代中末的那批颇具江湖豪气的北大才子之一,一位资深的利物浦球迷)。毕竟是英超球迷,能够理解我们的心情,于是苗总买了版权,参考台译本,准备编辑出版。但因种种原因,拖到2009年还没有搞好,出版社老板有点不耐烦,下了最后通牒,勒令苗主编三周内交活…

无独有偶,当苗主编把初稿交到有出版权的某出版社审批时,负责审阅的主编,居然就是前面提到的论坛上的“Love”!因此阿姨有机会帮着苗主编,奋战三周,完成了最后的编译。还荣幸地应邀为书写了导读 (这本书已有两个序:原作序,再版序,于是普通话版的序就改为了导读)

书出版后,可爱的论坛小朋友“扇子”等,又热情地将书送到了许多枪迷朋友的手中…

当时在给苗主编的邮件中曾写道:
=====================
“…枪迷论坛上有朋友发帖祝贺《极度狂热》的出版,于是大家纷纷购书!
沙迎风老弟也在论坛上那篇祝贺帖中露面,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回想起05年8月,第一次上中国球迷论坛,首先发的帖子中,就有一个翻译的《序》,回去翻了翻烙铁,发现当时我那个帖子的板凳上,坐着的居然就是xx老弟(“love”):“这是谁写的呀,写得真好!楼主能否把这个文章全部贴出来,或者给我看看!”
4年后,他如愿以偿,成了论坛上第一个看到全部文章的枪迷,想起来真的是很巧
=====================
(待续)

阿森纳是一种象征

Wednesday, December 4th, 2013

在什么是英国足球灵魂的辩论中,阿森纳是一种象征 – 象征着自力更生的模式与超级富豪腰包的对峙” –David Bond-BBC体育编辑

讨论上面链接的这篇翻译文章时,一位论坛朋友所说:“…切尔西的亏空是阿布掏腰包买单。切尔西向阿布的一个公司贷款,欠下巨额债务,然后阿布减免了这些债务,这就是切尔西能够维持竞争力的原因。我厂的嘴炮老板和铁公鸡老板从来没有帮助俱乐部还过一分钱的债务,这是他们和阿布的本质不同…”
(不用解释大家都知道,嘴炮和铁公鸡指的是阿森纳两大股东,不过阿森纳目前只有一个老板,嘴炮还没有挤进来)

这位球迷说得没错,两位大股东“从来没有帮助俱乐部还过一分钱的债务,这是他们和阿布的本质不同”

因为切尔西这种不遵循常规的俱乐部经营方式,可能只有球迷阿布才想得出来?
当然,阿布还要像球迷玩《足球经理》一样,为了“挥金买笑”而“一掷巨万”,要有能力和金钱搞到世界级教练才行,所以切尔西的冠军,穆帅及安帅的会花钱,善执教,至关紧要,这些主帅是第一功臣。

因此,咱们还是比较喜欢阿布的,毕竟有共同语言嘛,而那些玩足球游戏玩到迷失的球迷则可能嫉妒无比?相信许多球迷(包括自己),如果钱财堪与阿布媲美的话,也很可能会(在犹豫之后)掏出自己的腰包,把俱乐部的钱袋塞得满满
不过现在看来,不需要哪位富豪枪迷学习阿布了,阿森纳的钱袋已经满得快要溢出…
于是俱乐部才能够学习阿布好榜样,一掷千万买巨星,教授才会有一个让其它豪门球队流口水的中场,得中场者得天下,于是教授可以一如既往地说(现在更有底气啦):我们花自己的钱,也有竞争力

联赛的外国投资者并不都是(基本都不是)球迷,格雷泽以曼联球队抵押将俱乐部搞到手,然后一直用俱乐部的收入还付其巨额欠债,但他倒是没有像阿布,阿联酋那样干涉球队具体操作(这点与阿森纳的美国同胞科伦克类似),不过前几个月还有格雷泽们密谋偷卖老特拉福德以抵还巨额债务的传言…(瞎猜一下:弗格森退休前也许看到了迁移的危险?)

在阿布,阿联酋,阿狗阿猫投资的俱乐部中,曼联能夺得最多冠军,可以比较放心地说:功劳完全属于弗格森(而不是阿美)。

阿森纳与他们都不一样,因为“阿森纳是一种象征

教授一直在强调(从2007年就不停地强调),去年7月份又说
“…其实我们一直在花钱,因为我们需要顶级球员来实现我们争冠的野心,回顾过去的15年,你可以看出,我们一直拥有一些顶级球员。”
“我们的球迷可以为我们俱乐部的操作感到骄傲,为了我们所拥有的优秀球员,为了俱乐部现在的财政状况而骄傲。
而不是去指责俱乐部,他们有更多的理由为俱乐部的状况感到自豪。”
“我们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建立了一个球队和球场,拥有很强的财政能力-而且总是能够在联赛的顶级占据一席。
这表明在财政上你如果不能与其他俱乐部竞争,并不一定不能赢冠军…”
去年听这话有点郁闷,今年听这话相当得意,这是自己的真实心理
(怯怯地加一句:可惜因多年无冠,一些顶级球员已陆续跑掉,所以有时如果“曲线救国”一下,偶尔大手大脚一下,花点“自己的大钱”,增补一下球队空缺,还是有必要的?)

在英超,用金钱堆砌起来的球队能夺冠(比如曼城),众多传统球迷表示:不羡慕
像弗格森那样的冠军,大部分球迷表示:还算信服
而像阿森纳这样,如果能够完全依靠自己挣得的钱赢得冠军的话(如果的话),相信世界体育界众多人士(不光是英国,不光是足球),也就会像对待《点球成金》中的比利一样(尽管比利除了赢得比赛外,还没有赢得奖杯,但他也是一种象征),也会像对待阿森纳双冠年代和不败赛季时的教授一样,继续对温格无比敬佩,并对阿森纳无限仰慕?
到那时,我们的自豪,将会胜过不败时的得意!

这些年来,我们支持教授和俱乐部董事会坚持的自力更生原则(包括科伦克接手以后的董事会),就是因为相信即使阿森纳独树一帜,不花俱乐部没有的钱,自力更生,作为与“超级富豪腰包对峙”的象征,只要在球队的具体操作上稍作改进,阿森纳还是可能夺冠的
而这个赛季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

阿森纳现在有乌斯马诺夫和科伦克两大对立的股东,因有两股势力,球迷中立场不同,对这两位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存在支持一方,反对另一方的对立面,不过在时间稍长,逐渐看清两大股东“嘴脸”之后,现在似乎各打五十大板的越来越多,也还有不少球迷希望他们能互利互信?

股东中是有两大势力,但阿森纳老板只有一个
乌斯马诺夫与科伦克地位不同,有点像执政党和在野党,但这个“在野党”却没有像澳洲(3年)或美国(4年)那么多大选的盼头,轮到俄国人掌权的希望看来极其渺茫…
目前这个“在野党”只有yy的“话语权”,而没有平衡俱乐部决策的“投票权”(voting power)

“在野党”也叫’反对党”,因此希望他俩互利互信是不实际的
乌斯马诺夫最近有进步,但他以前的一贯表现就是企图拆“执政党”的台,他挂在嘴头上太多的表白,太多地装球迷,太多地在外边吹冷风,其行为颇有挑拨之嫌(在我看是间接地挑拨了球员与俱乐部的关系),让那些“苍蝇”借机盯住球队那些“有缝的鸡蛋”,挖了阿森纳墙角…

这个样子冒充的球迷,实在让我们无语

完全不相信乌斯马诺夫先前的诸多言行,是和我们球迷一些本性的自发行为一样,只是为了阿森纳好?
还记得买阿沙文时,原来那个俱乐部也是乌斯马诺夫合股的,当时曾天真地希望,乌斯马诺夫能帮俱乐部压压价,或说说好话什么的,但结果在最后时刻,阿森纳付了创纪录的转会费,阿沙文还需要倒贴,才能在最后一分钟来到大雪中的伦敦…
乌斯马诺夫当时不知龟缩何处?

其实乌斯马诺夫这个“在野党”,完全没必要装球迷,像现在这样假装“示好”(见前链接),我们球迷就谢天谢地了

若乌胖真心为阿森纳好,想在俱乐部上层有投票权,以便与科伦克搞平衡或夺权的话,“调和”远好过于’挑唆”,也许还能混入董事会,甚至还有可能买到科伦克的股份,谁知道呢,一个有钱,一个可能也有卖的底价?

而在此之前,乌胖只是个特大股东而已,我们不指望他能打开自己的腰包掏出钱来散发,这要求似乎完全不合情理,只要他不继续扰乱人心就好

而对阿森纳目前的老板科伦克,则希望他能继续(像这个赛季转会这样)支持温格,保持俱乐部自力更生的传统,不过不应该像一些球迷批评的那样,老是捂住俱乐部的钱袋,经常松松手,时不时拿出阿森纳鼓鼓的钱袋,“spend some fucking money”

在此热切期望,绿茵场内外,阿森纳能够作为一个象征,在“自力更生的模式与超级富豪腰包对峙”的竞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大本,阿德,小法,小范 – 黑与蜜的转换

Saturday, November 2nd, 2013

继《一个成功的论坛是什么样的》之后,又读到了论坛上那个《 其实,阿德巴约早就把大本看的透透的了》的主题和诸多回帖,往事如潮,不禁有些感叹

论坛上的“黑与蜜”是论坛活跃的基础,也是论坛几次混乱的主因,而其结果,决定于论坛管理人员的态度和方式,是他们的导向决定了一个论坛的风气和风格,而论坛的这“两风”则决定了论坛的命运…
这就是本人有关论坛的几句废话,已经因此与某些斑竹打了无数次嘴仗 ,目前失去了兴趣,就不在此罗嗦了。

只是因为惰性基本上还是只混这一个论坛,无论“两风”如何,只要没有人身攻击和污言秽语,相信大多数会员依然还会乐在其中?

以下言归正传:

任何当时活跃在论坛上的人都应该记得一些已经逐渐被遗忘的过去,可惜的是,当初的那些活跃者现在大多引退,而时间长了,论坛上那些球员与球员,球迷与球员,球迷与球迷间的恩恩怨怨会逐渐淡忘,也会像现在论坛上的讨论一样,实事如烟,也可能逐渐走了样?

好在阿姨还继续混论坛,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还有不少帖子可以为证

大本曾被一些球迷捧为可与博格坎伯等比高低的新星,阿姨实在不敢恭维,于是在怯怯地发帖批评了一下大本之后而被“围攻”(《谈谈本特纳的运气》),也曾因看不下去某些球迷往死里黑阿德,摆了点实事而遭“群殴”(《为什么阿德总是被黑》),甚至与最哥们儿的坛友在德黑德密上也发生了分歧…

大家都记得,大本和阿德的纠纷是早在阿德闹转会之前就开始的,所以当时黑阿德的无数球迷,并不是因为他踢出了成绩就要闹转会,而是因为不喜欢阿德喜欢大本。也许是不喜欢阿德的人品或长相,也许真的觉得那赛季为阿森纳进30个球的阿德比大本差远了?觉的阿德什么都不是,但教授却给阿德许多机会,而不用大本…而且在阿德与大本的纠纷中,也认为大本有理,为大本抱不平…

但时过境迁,现在反倒是当初我们这个被标为“本黑”的一些球迷,觉得骂大本真的没有什么必要了。
他本人不想留在俱乐部,教授也不想留他,但因缺人,不得不用他,踢不好,也不能怪他?
甚至还很有些同情这孩子,他那个爹不知干什么去了,大本似乎没人传,帮,带,也看不到什么前程,虽然依然留在阿森纳,但与队友们看来也有些格格不入。不过还是希望他在阿森纳剩余的日子里,队友,教练能帮他一把?

至于阿德巴约,当时在阿森纳时,队友们对他那么好,图雷与他亲如兄弟,范佩西那时也是绝对支持阿德(因为他球踢得好),而时不时调侃大本的。那场杯赛争执后,队长加拉组织更衣室开会,阿德顺势作了自我批评,一根筋的大本不认错,因此几乎所有人都开始批评他(因为大家知道,阿德上去后是顶替大本的,他是遵循教授旨意,让大本换位,但大本不鸟,给阿德竖中指,于是阿德说了那句踢得狗屎一样的话,大本当然气不忿,后来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踩了阿德一脚,于是阿德回了他一顶)。更衣室会上,队长,法布里加斯,图雷,桑德罗斯等,因大本不愿认错都不客气地在批评他,尤其是桑德罗斯和法布里加斯这些年轻球员,嗓门比较大,批评得也很尖锐,arsebloger上有一内线,与当时在更衣室外的一些工作人员,基本听到了整个开会过程…

而这个阿德巴约翻脸不认人,转会后,居然在球场上踩范佩西,当时是踩在范佩西的脚上,刺在球迷的心里,因为那一脚是冲着阿森纳来的,尤其是冲着阿森纳那些把他黑得不能再黑的球迷而来的?
而从他转会那一刻起,阿姨就从德蜜转为德黑!

无论是大本,还是小法,还是阿德,还是范佩西,针对他们的蜜和黑,真可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蜜与黑就是这样地在转换着,错还是对,自有历史评价,但在这个转换过程中,谁也没有先见之明。

拉姆齐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的这个赛季的崛起让世人震惊,包括一直对他因有信心而无比耐心的教授也感到有些喜出望外?
上个赛季虽然有了一些苗头,但拉姆齐场上的表现有时实在是让人挠头,虽然绝大部分球迷都看出了他有潜力,但踢得不好赛后被黑也是难免的…这个赛季,他的赞扬声已经盖过了一切…

球迷,球迷,痴迷而热爱足球,所以由黑转为蜜,对真正的球迷来说,其实一点也不难?

而我们这类球“蜜”,都可能遵循了一个原则:现役阿森纳球员尽量不黑,偶尔黑一下,也只黑那些不好好踢球或球场上表现狗屎的,至于踢球踢得好的阿森纳现役球员,我们绝对不黑…在这个原则之下,多半错不了

球员离开之后,那就另当别论了

但本阿姨对小法和范佩西始终恨不起来,毕竟是我们曾经的队长,何况本人还曾经那么看好小范,他的小男孩的称呼,也是因为我在《绝对巨星-看好范佩西》的帖子中,第一次为中国球迷(也许是为没有订购官方杂志的世界球迷)贴出了那张从杂志上转拍下来的,那个穿着白袖红衫的12岁小男孩的照片…这个帖子是为论坛的一次活动而写,被收藏在了论坛的荣誉室,而那令人怀念的枪手论坛的往事,也一样珍藏在我们这些老会员的心中。

虽然在球迷看来两位队长的离去是叛徒行为,但从球员角度看,他们的转会是他们当时最佳选择,况且小范和小法转会为了踢球的成分多一些。转会后也都没有像某些人那样,说过阿森纳一句坏话?场上进了阿森纳的球,他们也不会去庆祝,更不可能像那个傻得出翔的阿德一样,跑到阿森纳球迷跟前挑衅?

不过小范比小法还是傻一些,现在看来,他转会曼联,还真有一点“受骗上当”(也许是两点):1)他是冲着弗格森去的,因为弗格森一直很喜欢他,有点惺惺相惜的意思(就像厄齐尔与穆里尼奥一样),没想到这老头子早就打好了退休的主意但没有告诉小范,若小范知道他今年就退休的话,是否会跑到曼联去都难说,现在换了教练,小范自然踢得不高兴,这对阿森纳倒没有什么坏处
弗老头子在退休之前引进范佩西只是为他那最后一个冠军打保票,一些迹象证明教授也有可能知道弗格森要退休,但小范似乎没有估计到这种可能性。
再说他对自己能否在阿森纳拿冠军是一点信心都没有(也难怪他,球迷那时也都没有信心)…
2)还有经纪人的挑唆,他对教授,对俱乐部提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条件,比如该买谁,该卖谁,甚至什么俱乐部老板应该换掉之类不知天高地厚的X话…堵住了自己的退路

枪手三部曲(之一):天时地利人和

Wednesday, October 9th, 2013

《之一》与《之二》时间相隔长了一些,顶上来

论坛上也有讨论
=====================================

追随阿森纳应该是从博格坎伯开始,不过那时还是经常看三个球队的比赛,三个相对弱势的球队:英超在曼联和阿森纳之间我们选择了后者,意甲在米兰和国米之间也选择了后者,而在西甲两大巨头间,选择了当时相对弱势的巴萨…后因时间精力不允许,逐渐放弃了其它两支球队,成了阿森纳的专一球迷,追随当时作为“under dog ”的阿森纳至今,继而就成为了温格的扇子。
我们这一代枪手的曲目也可以说是教授的曲目,此篇称为教授三部曲也算对题?虽然作为球迷来说,本人比较格路,比较业余,但这些年来,在网上为阿森纳花费了无数的日夜,球迷博客估计也有500多篇了,甚至还专程赴伦敦与海布里告别,来回一周,为了看一场球赛…
而这十几年来,教授麾下的队伍,也已经转型为第三代…最近在坛友们的启发下,突然想写一写这十几年看阿森纳的一些想法。在世界绝大多数球迷眼里,这一代枪手有三宝:教授,赚钱,队长跑
细想一下,这岂不也是我们这段历史的一个不算太离谱的总结?
============================================

枪手三部曲(之一)
《天时地利人和》-教授温格之所以在来俱乐部十年时间内,创造了阿森纳的一代辉煌,是因为他对纯粹足球的执着追求,他的攻势足球理念,他的伯乐识马,以及他对俱乐部建设的高瞻远瞩,对足球训练的科学管理…但一个俱乐部的成功是不可能单靠一个人的努力,特别是当你创下了赛季不败这样117年纪录的神话时,绝对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阿森纳急需教练1995年阿森·温格的前任乔治·格拉汉姆因两次接受瑞典经纪人豪格的贿赂丑闻被揭露,阿森纳董事会迫于巨大舆论压力将其解雇。格拉汉姆是阿森纳在查普曼之后,温格之前,最有成就的一位教练。他赢得过2个顶级联赛杯和1个足总杯,并为阿森纳组成了被称为当时“所有球队噩梦”的一条后防线。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整顿后防,创建了以迪克逊、温特伯恩一左一右两个边后卫,史蒂夫·鲍尔德、门将大卫·西曼,以及队长托尼·亚当斯五人组成的,被公认为“英国足球史上最伟大的”一条后防线。他顽固而强硬的“1比0主义” 始终为敌对球迷不屑,”Boring Boring Arsenal”不仅是因为比赛乏味枯燥、现场球迷了无兴趣,而且那时枪手过度重视身体对抗,作风勇猛到了粗野的地步,阿森纳第一球迷尼克·霍恩比在他的《极度狂热》再版前言中说:“比赛的质量可不怎么样(比如50年代后期,或整个60及70年代,还有80年代初和90年代中)阿森纳喜欢把球传给大个子前锋…当时阻止进球似乎比进球更重要!只是在非常偶然的情况时,比赛才会让你聚精会神…”。但格拉汉姆的成绩是不可忽略的,在他被解雇之后,阿森纳开始紧张地选招一位能传承这些业绩的新的教练。温格摩厉以须

1994-95赛季刚开始不久,温格便因“战绩不佳”,被摩纳哥球队炒了鱿鱼,其实连续几年,摩纳哥球队一直在法国联赛中名列第二。
温格带着屈辱从此离开了法国,并发誓永远也不会回到法国足球界执教!
几年之后,直到2001年1月,温格才向外界透露他离开法国的真实原因:

“在摩纳哥执教期间的经历使我下定决心离开,当时最引人瞩目的事件是马赛的行贿案,塔皮因此还进了监狱。每个人都知道马赛一直在干这样的勾当,贿赂对手的三名球员。每一年我们都是亚军,而他们连续拿了五次联赛冠军…我投身足球是因为热爱足球,但很多人进入足球圈并不是因为热爱,而只是为了金钱,这是对足球最大的伤害。’
告别法国足球后,温格去了日本的Nagoya Grampus Eight执教…
2003年,马赛当年靠药物夺冠的事又一次被提到了桌面,马赛球员埃德列爆出马赛集体注射药物的丑闻之后,当时的受害方AC米兰因此要追回他们的冠军杯。在埃德列捅出马赛的这一丑闻之后,温格接受了《队报》的采访,表示了对埃德列的支持。他说:“其实我和很多人都知道这些事情……那是法国足球最丑陋的一面,贪污、假球、禁药,塔皮(前马赛主席)管理马塞俱乐部的那些方式像癌症和流感一样摧毁着法国足球。”

1996年,在好友的极力推荐下,当时阿森纳的副主席邓恩将温格带到了阿森纳俱乐部。

地处伦敦的阿森纳,是英国最经典球队之一,那时球队有一个以英国国家队队长为首的英超最佳后卫防线,包括一个作为英国国脚的最佳门神,可以说是伦敦唯一的“国家级”球队。

温格与格兰汉姆有着截然相反的足球理念。温格来球队之后,几年内就彻底改变了阿森纳足球的风格,比赛不再是以阻止进球为重,不再枯燥无味,在格兰汉姆时代曾被球迷戏称为图书馆的海布里,开始上演出一场场行云流水的精彩:“当你坐下观看英超比赛,观看那个由世界各地汇聚在法国儒帅麾下的球星们,观看他们的那种令人窒息的快攻时,如果你的眼睛离开球场哪怕只是一瞬,在海布里,你就有可能失掉一次观看划世纪精彩进球的机会!”-尼克-霍恩比

格兰汉姆打造的后防线也为温格在来后不久,就夺得一系列奖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不过“后防五老”的称号,是在格拉汉姆下野后才被加上的,那是因为教授有条不紊的科学方法延长了阿森纳后防线的体育年龄,这条五人防线一直延续到了2002年温格的双冠王时代!“五老”离队的平均年龄为37岁。
在格拉汉姆对后防改造的基础上,温格的攻势足球,将阿森纳带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天,地,人三者间,自然是以人为主。

“人和”是温格能在这一时期,实施,落实,施展其才能的最主要的保证。

当时俱乐部有一个稳定团结的董事会,有一个精明能干的副主席,他们承诺了温格来俱乐部的最根本的一条要求:“我要有根据我自己的选择来决定如何操作俱乐部的自由”,给予了温格最大的信任,而副主席邓恩更是对温格有求必应。温格在日本合约尚未结束,在来阿森纳之前,就要求俱乐部为他买来维耶拉,以测试俱乐部的诚意,而当时球队教练“不知如何启用这位长腿的年轻人”,只好将他暂时放在了预备队。

温格来到阿森纳,分秒必争开始了改建俱乐部的宏伟规划,阿森纳董事会则从始到终毫无保留的予以温格最大的支持

1)美丽攻势足球:首先是组建自己的球队,教授伯乐识马的睿智,在坚实后防的基础上,为球队引进了一批可以施展他攻势足球球星:从成绩上讲,温格是阿森纳近130年来,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个教练,因为在他执教期间拿到了最多的顶级联赛的奖杯(3个联赛杯,包括不败夺冠,4个足总杯: 97-98双冠,01-02双冠,02-03足总杯,03-04不败夺冠,04-05足总杯),虽然教授很谦虚地说1997-98的双冠不是他赢的,因为前人给他留下了一个不错的球队…

但别忘了,1994-95赛季,阿森纳曾跌入联赛积分榜下半部,名列第12!而1996年,虽然教授因日本合约尚未到期,9月底才走马上任,但来之前,就让俱乐部签下了维耶拉。96-97 ,教授又为球队增补了阿内尔卡,佩蒂特,奥维马斯等,球队由前赛季的第五名上升到第三…
因此,虽然有格兰哈姆的“底蕴”,但取得97-98的双冠,温格带来的“外国人”绝对是功不可没。
来俱乐部的第一个完整赛季,教授就为阿森纳夺得了双冠,为第一代球队的建设,为美丽足球,为以后的夺冠创造了条件,为赛季不败埋下了伏笔;

亨利,皮雷,永贝里等随后加入,“行云流水”,“水银泻地”…在那一时期,温格手下第一代阿森纳球队,几乎成了“美丽足球”的代名词;

2)俱乐部基础建设:在这方面,教授更是没有耽误一点时间。他按自己的设想,不遗巨细,设计指导,在1999年建成了英国最先进的训练基地(其花费少于卖阿内尔卡的收入),这个训练基地至今依然是英国国家队训练的必选场地。据说当时教授把在日本学到的风水也运用到训练基地的设计和规划中,比如健身房外的人造瀑布(喷泉?)就显示了设计中的风水构思。(没有去过基地,但记得以前看到过照片)。

3)科学的管理和训练:温格在英国开始了一场革命:“他将训练的时间精确到以秒计算,将饮食的控制以卡路里为单位,彻底改变了英国球员酗酒,闹事的态度,也同样改变了球迷们的态度”。他有条不紊的科学方法延长了后防四老和其他球员的体育年龄,“五老”离队的平均年龄为37岁,博格坎普也是在37岁时在阿森纳挂靴。与此同时,温格的这场“革命”也播下了后来闪烁在球场上的那些种子;

4)筹建新球场:来后第3年(1999年),在完成了训练基地的改建后,董事会在温格的建议下,开始了共同筹建新球场的伟业;

天时地利人和,于是,在教授的主持下,阿森纳经历了那一段时期的辉煌

枪手三部曲(之二):道不同不相为谋

Wednesday, October 9th, 2013

枪手有三宝:教授,赚钱,队长跑

=======================

《道不同不相为谋》-赚钱

阿布们和菲兹曼们

阿布们:

从2003年入主切尔西至2007年的4年时间内,“阿布总计投入俱乐部的资金超过4亿英镑(包括收购俱乐部、偿债、转会投入和弥补每年的赤字),而每年超过1亿镑的投入可谓前无古人。因此,切尔西在短短4年就完全控制了英超的转会市场,成为英超竞技上的新“霸主”。这使得英超其他俱乐部只能望“钱”兴叹。”- 《罗曼·阿布拉莫维奇》百度百科

上面这段2007年的“百度”,有些小看了世界富豪巨头们的胃口。事实是,当一个俱乐部不再遵循经济规律时,其它俱乐部除了望“钱”兴叹外,还会有后来居上者,还会有魔高一丈者,这就是后来几年发生在英超的,外资瓜分的闹剧。
当外资入侵英超的闹剧愈演愈烈时,金钱侵蚀到足球的各个方面:俱乐部,教练,球员,球迷,以至足球本身…

2003的阿布,2005的格雷泽,都是外资对英超的强烈冲击,但本人觉得对英超来说,2008才是外资入侵的高潮,是英超足球的一个历史转折。

记得那年转会之后,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些球迷们都很郁闷,因为从此以后,在英超,什么叫有钱已经没有了底线:
赤裸裸的金钱,闹哄哄的转会”,那一年,“转会到最后关头时,曼城老板他信,因面临被通缉的可能,慌忙中转手,于是半路杀出个阿拉伯的程咬金来,此君不仅逼得同城敌手曼联咬牙砸下£30m,买来了本来是£20m就可以到手的贝尔巴托夫;而且居然让阿布第一次因为钱,没有搞到自己想要的球员!
那年转会,曼联以3,075万英镑的高价从热刺买来了贝尔巴托夫,而魔高一丈的曼城为从皇马引进Robinho,抛出去了3,250万大钞。 

英超外籍老板们都是有钱的主,虽然他们完全代表着不同的人类:有玩球加洗钱的俄国寡头(阿布,乌斯马诺夫之流)和亚洲富豪(他信等),有为了赚钱的美国巨商(科轮克,格雷泽),也有就是因为有钱而花钱的阿拉伯酋长们。
阿布是一个玩足球游戏的球迷,钱花得高兴就行;格雷泽和科伦克则是比较传统的美国商人,玩得还比较有规矩,在球队管理上,他们基本延续了传统英超俱乐部的方式:教练对球队有主要决策权;而阿拉伯的富豪们则玩得没有了规矩。
但除了阿布玩足球的成分多一些外,外资收购英超俱乐部的目的,不外乎都围绕着一个“钱”字?

外资收购以前,英超传统俱乐部的球迷们很少对俱乐部的拥有者感兴趣,也很少对俱乐部的董事会成员感兴趣,大家可以读一读阿森纳第一球迷写的1967-1996的那本日记体自传《极度狂热》,当时球迷感兴趣的主要是球星,其次就是教练了,霍恩比认为:俱乐部如同一个家庭,而教练则如同家长…即便是在2003年以前,除了伦敦球迷时不时能在媒体上了解一些俱乐部高层的信息,以及少数持股的球迷外,像我们这样的外国球迷,很少有人会去关注俱乐部的财政以及上层的动向。
但外资投入后,世道就完全变了,现在很大一部分球迷最关注的似乎是俱乐部老板们的钱包?

听起来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悲哀?
当然我们还不能因此说外资投入是英超的悲哀,但事实告诉我们,有钱老板控制球队,绝对是大多数英超教练们的悲哀!
相信除了温格和(已经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爵爷,看着同行们走马灯似的你来我去,所有被收购的英超俱乐部教练们都会感觉到江山不稳;

在这些东家之中,阿布还是有些可爱的,他与我们有少许的“共同语言”,他的玩足球,有点像我们玩足球游戏,看来也是挺上瘾的。2003年他花费1.3亿英镑购买了处于经济困境的英国切尔西足球队后,又投入2亿多英镑为球队还清债务和购买舍甫琴科巴拉克赖特·菲利浦斯球星….但在切尔西这些年的夺冠队伍中,兰怕德,特里等老人还是绝对主力。而且阿布心里很清楚,一个球队的成绩好坏,教练才是第一决定因素。

于是他启动了换教练的走马灯,在十年中“挥金买笑,一掷巨万”地换了十个教练: http://roll.sohu.com/20130604/n377986902.shtml

阿布实打实地这样去玩,难免让众多痴迷于足球游戏幻觉世界中的球迷嫉妒万分…

尽管金钱笼罩着英超,但看看这几年的曼联,曼城,切尔西,利物浦,阿森纳,很明显,一个球队成绩好坏,谁能夺冠,谁能前四,并不完全因钱多钱少来决定,教练似乎才是第一重要的决定因素?

格雷泽没有俄国佬和酋长们有钱,但这几年他们夺得了最多的冠军 – 因为他们有个爵爷
阿森纳几乎是英超中转会花费最少的球队,但枪手是曼联之外的其他几个大俱乐部中,这几年唯一能始终保持前四的 – 因为我们有个教授

对阿森纳来说,除了对球队的管理外,作为教练,温格在俱乐部走向上的影响,更是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英超俱乐部的教练。在外资收购的潮流中,阿森纳能够独树一帜,除了阿森纳当时有个掌舵人菲兹曼外,还因为阿森纳有个与菲兹曼同道的教练温格。在对“钱”字的理解和处理上,在对俱乐部的管理上,他们有着与其他几大俱乐部的东家和教练们完全不同的观点。

菲兹曼们

相比阿布这些英超中的“暴发户”,菲兹曼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英国传统足球俱乐部的“旧式贵族”。

他代表了一些传统俱乐部的管理和经营者。尽管他们都是商人,尽管赚钱也是操纵俱乐部的目的之一,但他们掌管俱乐部如同管理博物馆,建设,发展和扩大俱乐部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比如阿布之前的切尔西老板,那位于1982至2003年期间担任切尔西足球俱乐部的大股东及主席的肯尼思·威廉·贝茨(Kenneth William “Ken” Bates)

1982年,贝茨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从米尔斯家族手中买入切尔西。当时球队由于翻修斯坦福桥球场陷入财政危机,拖欠球员工资。球队由于战绩不佳,跌落至英乙联赛降级区。1992年,贝茨从作为债权人的银行手中买下斯坦福桥的所有权,并成立一家公司专门负责掌控球场的所有权和冠名权,以防止球场再度落入地产开发商手中。84年切尔西获得英乙联赛冠军,重返英甲。此后贝茨在管理俱乐部的过程中,一直着力于改善俱乐部的财政状况。在他作为切尔西主席的后期,斯坦福桥完成了大规模翻修和改造工程,贝茨也成为了当时切尔西史上最为成功的俱乐部主席之一。

当外资抢购的风潮终于在阿森纳内部引起波澜时,代表了昔日英超老板的菲兹曼,第一次出现在球迷的争论中;而在英国球迷眼中,口碑一向不怎么样的阿森纳副主席邓恩,一夜之间突然成了一部分支持收购球迷们的救世主;而喝了一杯就话多,颇受英国球迷喜爱的阿森纳主席希尔伍德,也莫名其妙地成了部分球迷炮轰的对象…
阿森纳俱乐部从内部开始动摇,我们球迷阵营也因此空前分裂…

当我们开始关注俱乐部的老板们时,为了理解现实,我们翻出了历史的画册,读到了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故事:

菲兹曼也是商人出身,一个成功的犹太钻石商。1992年,他在经济上帮助了频临困境的邓恩,加入了阿森纳董事会:

http://bbs.arsenal.com.cn/viewthread.php?tid=106292&highlight=%2Basn14

“费兹曼一直是邓恩在遭受数次生意上的挫折时,向他伸出援手的几位秘密(secret)支持者(backers)之一。邓恩操作的生意中先后至少有两个倒闭,留下了一屁股(a trail of)没有付清的贷款(unpaid creditors)。”

1)邓恩在1992年经济上的困境似乎起源于1983年:
那一年,邓恩与有争议的Esal 商品公司的Rajendra Sethia签订了一项可疑的3百万英镑的财经上的交易。Sethia一度成为当时英国最大的破产者,并因此逃离了英国。但与Sethia的这项交易,最终导致了Punjab国民银行(Punjab National Bank )对邓恩提出了一百万英镑的破产诉讼。邓恩同意赔偿欠款- 以分期付款的方式。

2)1992年时,邓恩糖业公司的被严格认证的帐目上,显示出公司的负债比公司所有的财产多出了1,100万英镑

在邓恩起诉被被驳回的同一年(1992),菲兹曼出现在阿森纳董事会,他买下了邓恩的10,000个股份,价值高于300万英镑,使邓恩足以还清其诉讼赔偿,解救了经济困境中的邓恩。

费兹曼当时公开讲述了他和戴恩在这件事上的全部关系和安排。他同意买邓恩的股份,但仍然允许这位阿森纳的副主席保留他的所有投票权(voting rights),两人当时关系相当密切,还共同拥有5%的俱乐部股份…

若不是与与Sethia的交易引起的麻烦,1983年应该是邓恩幸运的一年。那年,他的London & Overseas Sugar 糖业公司 赚了将近28.3万英镑,他花了30万英镑,买下了阿森纳的很大的一部分股份。随着一次7对1的股份发行,在1992年,邓恩拥有的阿森纳的股份提高到了42%,成为阿森纳俱乐部的老板,他拥有的股份几乎是其他几位董事控股总和的3倍。

但三年之后的1995年,邓恩由俱乐部老板的身份逐渐降为俱乐部大股东之一,而菲兹曼逐渐成了俱乐部的最大股东,有着最多的投票权。

1999年在温格的建议下,以菲兹曼为首的阿森纳董事会(邓恩除外)开始筹建阿森纳新球场。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规划,对一个位居寸土如金的伦敦足球俱乐部来说,这一规划的行使和完成堪称壮举。

球迷是俱乐部的衣食父母,球场则是一个俱乐部的经济基础。
阿森纳建新球场也是为了“赚钱”,但这是与外资投入的“赚钱”有着完全不同意义的举措,是一个长远规划,是为了俱乐部的长远经济利益。

但翻建和新建新球场无论在英国的哪个城市,都是相当艰巨的工程,更不要说在寸土如金的伦敦了。为了整修新建球场,切尔西在1982年曾一度破产,还是为了斯坦福桥完成了大规模翻修和改造工程,切尔西再度频临破产,给了阿布绝好的机会进入英超…

尽管鸟枪换炮,尽管阿布掌管下的切尔西近年来也一直企图在伦敦买块地皮建新球场,但困难重重,至今尚未达到目的。
利物浦、熱刺也都在謀求扩建或新建球场…

但也只有阿森纳,在没有外资注入的情况下,完成了修建新球场的伟业,使俱乐部的经济地位三级跳,成为世界富豪俱乐部之一。

当然,在伦敦,阿布没有希尔伍德和其他董事会成员在上层和财界的影响力,实施中有许多克服不了的困难,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没有对俱乐部的长远规划,没有菲兹曼的高瞻远瞩,也没有温格的抱负。

为了与财政界沟通,搞到更好的贷款项目,2005年俱乐部邀请了克斯维克爵士加入董事会。这位希尔伍德的朋友,在英国财界的影响力非同小可,他与希尔伍德同样毕业于艾顿,并曾是汉布罗斯银行的同事,西尔伍德曾为该银行副主席,而克斯维克曾为主席,他还是香港怡和集团主席和董事。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希尔伍德退休后,这位英国财界德高望重的爵士,成为了阿森纳的新任主席

“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丹尼在任阿森纳董事期间,怀着对阿森纳的热爱领导着俱乐部。他在俱乐部从海布里搬迁至新球场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多年不辞劳苦地工作令球队拥有了世界上最出色的体育场之一。…”-(阿森纳官网)

即使在他生病期间,菲兹曼也经常带病观看阿森纳的比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直在为阿森纳的前程操劳,虽然无法抵挡收购的潮流,但他交给了科伦克一个有着坚实财政基础的俱乐部,而克伦科也保证依然按照阿森纳的原有模式来管理俱乐部,保证教练温格对球队继续有着主要的决定权,保证了俱乐部在变动时刻亟需的稳定。

在谈到菲兹曼时,温格说:没有菲兹曼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的阿森纳。他说阿森纳欠菲兹曼太多,“他认为自己这位昔日同事、好友所做的一切贡献,都将会永远闪耀光芒。”(阿森纳官网 )

(待续)

枪手三部曲(之二):道不同不相为谋(续)

Wednesday, October 9th, 2013

枪手有三宝:教授,赚钱,队长跑

=======================

《道不同不相为谋》-赚钱

温格与邓恩

温格与邓恩是好友,也曾经是事业上最好伙伴,但他们绝对不是同道人。

温格说:“我投身足球是因为热爱足球,但很多人进入足球圈并不是因为热爱,而只是为了金钱,这是对足球最大的伤害…”
金钱足球,曾经最大地伤害过温格。马赛的行贿案中,温格是受害者之一,尽管连续几年,温格执教的摩纳哥球队一直在法国联赛中名列第二,但马赛却通过金钱贿赂,连续拿了五次联赛冠军,因此在1994-95赛季刚开始不久,温格便因“战绩不佳”,被摩纳哥球队炒了鱿鱼。温格带着屈辱从此离开了法国…

也许温格是属于足球界的’稀有动物”,其实很久以来,大部分人进入足球圈子多是为了金钱,包括温格的前任乔治·格拉汉姆,阿森纳俱乐部的前任CEO…都是因贿赂丑闻,被俱乐部解雇。

作为商人,邓恩也不例外,他在阿森纳的发迹与消沉史一直是被金钱所左右。

1985年商业上赚的钱让他有机会花了30万英镑,买下了阿森纳的很大的一部分股份。而后他拥有的阿森纳股权随着一次7对1的股份发行,在1992年时,已经提高到了42%,几乎是其他几位董事控股总和的三倍,所以说,在1992年之前,邓恩曾一度是阿森纳俱乐部的老板。

但也是因为金钱,在他成为阿森纳大股东的同一年,也就是1985年,邓恩与Sethia(英国当时最大的破产者)搞的一项交易中,据说被骗走了1,300万英镑,邓恩的糖业公司也欠债累累,宣告破产。邓恩为了追回被Sethia骗走的钱,打了一场官司,但在1992年,邓恩输掉了官司,法庭裁决邓恩赔偿Sethia公司的银行一百万英镑的破产诉讼。

因此邓恩只好牺牲他对俱乐部的控制权,卖掉股份以偿还欠债。费兹曼买走了他的很大一部分股份,邓恩得到了将近三百万英镑,足以付清赔偿。虽然菲兹曼进入董事会后,依然允许邓恩有着先前同样的投票权(42%),但他已经由阿森纳老板降为主要持股人之一。他只对14%的股份有完全的控制权,他还有5%的与菲兹曼共有的股份,但因他的欠债,还在Bcotland银行抵押了10.7%的股份。

可能是需要用钱,邓恩很快将他其余的股份也陆续卖给了菲兹曼,只留下了14%的股权,菲兹曼逐渐成为俱乐部最大股东…

邓恩后来在足球界的崛起,也是与不可逆转的足球商业化分不开的
著有《英超地理》的颜强,在谈到阿森纳时,曾称邓恩为“商业枭雄” ,“商业天才”(虽为灯黑,本人其实也曾为邓蜜,写过一些蜜邓恩的帖子,其中一篇颜强怎么了?》谈到此事)。这位曾经的足总执委,在英国足球彻底商业化的过程中,有过一些创举,其中包括在球衣背后印球员姓名。所以说,在英国足球彻底商业化的转型中,邓恩功不可没。也可以说,没有邓恩,英超的全面商业化也许不会跑到前头,贝肯汉姆也不会为曼联赚那么多钱?

但邓恩在阿森纳的最耀眼的一段历史,则是起始于1996年:那一年,他帮助阿森纳引进了温格。虽然那时,邓恩已不再能够左右俱乐部,菲兹曼成了俱乐部的真正掌舵人。不过与副主席邓恩的风头相比,俱乐部总管菲兹曼则表现的相当低调。

我一直觉得在温格不得志时,邓恩将他带到了俱乐部,教授对邓恩甚至可能有着感恩之情?而作为副主席,邓恩的职责就是帮助教授搞定球队的转会和球员的签约,没有邓恩在转会谈判上的精明和六亲不认,教授的许多“伯乐识马”和“妙笔回春”都有可能无法实现;而在球队的具体管理中,邓恩对教授也可以说是百依百顺;所以温格为阿森纳带来的那几年的辉煌,有邓恩很大一部分功劳,而教授的成功也为邓恩戴上了耀眼的光环…

然而在面对原则性问题时,在面对建新球场这样有关俱乐部前程的决策时,邓恩与温格的分道扬镳则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在金钱的价值观上(无论是有关个人还是俱乐部),他们从来就不是同道人。

1999年,在温格的建议下,以菲兹曼为首的董事会开始了筹建新球场的规划,而邓恩则是董事会中唯一的反对者,他的租借温伯里球场的想法,现在看来,是相当的短视。

董事会为建新球场克服了重重困难,而温格为新球场付出的心血和精力也不是一般球队教练所能做到的。在新球场的建设中(与建设训练基地一样),事无巨细,教授都会考虑到。比如设计新球场更衣室时,教授建议把更衣室的顶柜取消,他说因为顶柜毫无用处,设计人员不信,教授带他们到老的更衣室参观,打开顶柜,里面塞满了球员穿脏的臭鞋袜…

2005年,“温格的雄心和抱负,使这座花费了3.9亿的球场得以顺利建成”BBC

但从1999年筹建新球场开始,邓恩逐渐失去了他在俱乐部的影响力,而因为他的“精明”,又得罪了英国足球界的一些人,也丢掉了他在英足总的“饭碗”(见本人的另一篇邓蜜帖子《英国队教练的困惑(二)》)。

…………………………………..

2006年,当外资收购的潮流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英超时,不得志但“识时务”的邓恩再也按耐不住。他背着董事会其他成员,策划了一次未能成功的强行收购,因此被赶出了俱乐部。

在对这一事件的态度上,教授所处位置比较尴尬,一方面是一位将自己带到阿森纳的好友,一个曾对自己有过很大帮助的同事,一个球队管理上全力支持的副主席…但同时,又是在关键问题上站在了自己对立面的,造成俱乐部内部分裂的人…
教练当时唯一的表态是:我不反对外资收购,也并不反对外国人,但收购要“以正确的方式来进行”。
并一再表示,阿森纳要走自己的路。

温格在法国的挫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也是一个十分执着的人(得到“教授”这一称呼,是因为他与教授形象的神似,温格也有着许多教授们执着到固执的性格,近年来,甚至给人以固执到与整个世界对抗的感觉)。温格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足球中的“流感”,他对足球的理念和处事行为,都决定了他不会顺应金钱的潮流,会坚持走自己的路。这就是为什么在外资收购问题上,教授会与菲兹曼同心同力,而与邓恩背道而驰。

温格在2006-07年间,曾多次讲话表达了他对外资投入英超的一贯态度

“我想还应该是像我们以前做的那样,用我们常规的资源来建设俱乐部比较明智,因为我们知道,这才是俱乐部的未来和保证。

“目前我们有些拮据,因为我们要还新球场的贷款。

“但在三,四年的时间内,这个俱乐部在经济上将会非常坚实,只要用我们自己的钱,(在经济上)我们就可以位居顶级。

“这比让任何外面来的人投一大笔钱,要好得多。”

———————————————————————————–
2007年,邓恩的离开,让已经受到外资冲击的阿森纳俱乐部又遭创伤。
阿布们进入英超后,扰乱了球员转会市场,教练伯乐识马的优势逐渐不能继续发挥,而大部分球员都在向钱看,物美价廉也已经很难得到。
另外,攻势足球也开始被功利足球所制约…
虽然俱乐部经济上完成了三级跳,但球队的成绩却始终上不去。

雪上加霜的是,2005年,那一批争夺辉煌的球员已逐渐老去,特别是防线的老化,后防四老及西曼都已退出,坎贝尔,莱曼等也逐渐威风不再…温格开始了他组建新球队的规划,球队开始换血。温格对球队的改造是围绕中场核心进行的。在树立起法布里加斯的同时,买来了吉尔伯特,卖走了艾杜等,最后,卖走了维耶拉…当2006年亨利离开时,温格第二代球队的蜕变已基本完成。
但围绕着法布里加斯的中场,始终断断续续地存在着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中场始终是引起球迷争吵的焦点,中场不力,也是球队成绩上不去,球队骨干陆续离开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温格在防守教练上的不足,也开始逐渐显露。

邓恩的离开,在阿森纳外部(以乌斯马诺夫为核心)形成了一股反对阿森纳董事会的力量,通过媒体不断制造舆论,加剧了球迷与俱乐部的矛盾以及俱乐部内部的矛盾,影响了俱乐部的稳定。更糟糕的是,邓恩的离开,对阿森纳转会操作上,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温格失去了帮助转会的足球经理,看起来是相当地孤掌难鸣;而小邓恩利用他对阿森纳的了解,成了专职“挖阿森纳墙角”的超级经纪人。

在同样的大环境下,一个俱乐部转会的成功,首先需要董事会(老板)的支持,其次需要教练对球队组建的明智和识别球星的慧眼;第三,要看具体执行人的能力和效率
1996-2005,我们三点都具备,现在呢?
而且大环境也不同了,目前对阿森纳来说,这三个决定转会是否成功的因素,似乎没有一项令人满意?

2005年之后,在英超球队的竞争中,阿森纳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天时地利人和”
俱乐部再也留不住那些最佳球员,球队的阵容一再减弱。

————————————————————————–

邓邓恩的离开为他自己在阿森纳大起大落的历史画上了一个句号。

1999年之后,邓恩在董事会和英足协的威望和权力都在逐渐减小,所以一向顺应潮流的他,在外资开始投入时,看到了东山再起的希望,2006年背着董事会首先找到最有可能全面收购阿森纳的美国体育大亨科伦克。不知道是因为不了解行情,还是有意隐瞒,没有将董事会其他人抵制强行收购的实际情形告知科伦克。而他的这一行为,在董事会其他人眼中,很明显是对其他大股东们的突然袭击,是企图背着董事会生米煮成熟饭?

当我们了解了一些科伦克的背景后,就可以知道,这种箭拔弩张,完全不是“沉默的斯坦“的行事方法,他不会希望一时间成为媒体喧喧嚷嚷的头号新闻人物,这一切让这位尽量避开媒体的大亨感到有些难堪。加之他所有投资都是长期性投资,他也不会插手他收购的所有俱乐部的日常事务,因此收购一个体育俱乐部,科伦克就需要俱乐部有一个稳定的能够运作的领导班子。当他知道董会中只有邓恩一人在搞收购时,即便能够成功,俱乐部之后的运作也是问题,更何况在此之前,科伦克已经与阿森纳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世界上首位体育大亨的科伦克,开始时,是绝对没有想到邓恩的计划会遭到董事会如此坚定的反对,所以当事情明了后,科伦克态度鲜明地表示:强行收购并不是他的意图。
估计此后,他对邓恩也有了不同的看法。

在科伦克声明了自己对收购阿森纳的态度之后,董事会开始与科伦克坐下来协商,最终,在菲兹曼的主持下,顺利完成了科伦克对阿森纳的收购。

而邓恩却转而投靠了俄国佬,最终将他所有的阿森纳股份卖给了乌胖。

是邓恩的看不清形势,以及”不正确的行事方法,造成了目前阿森纳出现两大股东对立的局势,自此后俱乐部两位大股东间的明争暗斗就一直没有消停过;
科伦克不会轻易地拱手让出他的阿森纳股份,而乌斯马诺夫也不会随便将自己的股权卖给科伦克,因此两位大股东之间的矛盾,还会继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这点,应该是我们球迷感到最担忧的。俱乐部在方向上的不确定性,影响到的不仅是转会的不成功,实际上已经在俱乐部上下诸多层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矛盾和困惑《卫报》

回顾历史,关注现实,我一直有些纳闷,邓恩究竟是不是有点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在他早年经商史上,若不是一时糊涂,涉入与Sethia的那项“可疑的交易”,他也不会因此丢掉他阿森纳俱乐部老板的位置;

而在2006年,试想一下,如果邓恩没有迫不及待地导演了那次”强行收购“,而是继续“委曲求全”,作为副主席,继续帮助温格打理球队,那阿森纳球队的质量一定会比现在高不知几个数量级?(即使在阿森纳经济最困难的阶段,邓恩也曾帮助温格以不菲的价钱引进了雷耶斯,为“不败”上了一层保险,2006年还花了1600英镑买来了小老虎…)
如果那样的话,当阿森纳新球场投入使用,经济上完成飞跃时,我想邓恩一定能稳坐他副主席的位子,也能够更好地继续辅助教授?

再退一步设想,如果邓恩在强行收购不成之后,不立即转而投靠俄国佬,也就不会惹恼科伦克。他再坚持一段时间,像尼娜.斯密斯一样,把股份卖给科伦克,相信他也会像尼娜.斯密斯一样,得以重返阿森纳?以他的功绩和能力,他还会继续成为阿森纳的重要一员,在菲兹曼去世之后,他也一定会继续受到科伦克的重用?

但事实与我们的愿望相反,邓恩最后选择了卖掉所有股份给俄国佬这条不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