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中场得天下,而阿森纳中场有一个位置,5,6年来一直让球迷们感到纠结 :这就是后腰(防守型中场)
从中场三宝,到前两年的拉姆齐,到目前的小威胁…
看教授看了十多年了,其实应该可以看出教授对阵容中这个位置上球员的要求是什么(以下是俺们这个比较业余球迷的看法,欢迎指正,讨论或声讨)…
虽然我们看不到训练,也不知道教授选择球员所依据的科学数据,但从教授赛前赛后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一位置球员最重要的要求一是体能要好,第二点可能就是训练时的表现了…这些球员要有从后场至前场的突破能力,能够在中场靠后的位置上观察全局,协助防守,伺机突破..
而对球员的防守意识和技巧,教授似乎要求并不是很高?
无论是德尼尔森,拉姆齐还是小威胁,他们都符合这一最基本要求:他们都有很好的体能,当然也有带球突破的能力,但在防守意识和技巧上,估计在联赛防守型中场中,仅仅属于中下?
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场三宝中,后腰出生的宋的机会倒是来得最晚的…
也就是为什么在拉姆齐前两个赛季踢得相当差的时候,教授依然在他和其他防守型球员中,以他为首选…
也就是为什么这个赛季小威胁明显代替了上赛季的拉姆齐,成了球队中场的最弱环节,但在张伯伦中场踢得风生水起时,教授重要比赛这个位置首发的选择,还会是小威胁而不是张伯伦?
德尼尔森为什么未能达到教授的期待?
这个赛季的拉姆齐并不是突然成神,教授早已看到了他优秀中场的潜质,但为什么在前两个赛季踢不好?
小威胁,更是枪迷们对球队未来的期待,但为什么在灵光一现后,还是经常看到他闭者眼睛望人堆里闯,看到他被犯规后倒地张着两手的无奈?
能力和技巧是要靠多年积累的,以上提到的这几位球员都是在同一辈人中出类拔萃的,他们都有很好的基础
拉姆齐这个赛季的“突变”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就像小宋后来在这个位置上踢得不错一样,我们说他们“开窍”了
开窍,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看清了自己的问题,有了信心,于是状态大飞跃…
这时,他们才真正达到了教授对他们的要求:靠他们的能力,在中场靠后的位置上观察全局,协助防守,伺机突破
在这个位置上,需要有大局观,需要对周围情况的警觉,当然更需要与自己队员的配合,厄齐儿的到来,增强了中场控球,也卸下了拉姆齐身上的压力,信心十足的拉姆齐,能够做到“观察全局”,于是他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小威胁现在还没有开窍,他还像在青年队一样,横冲直闯,以为无人敢阻拦,太多地被犯规,即不能保护自己,又放慢了球队的速度,失去进攻机会,也扰乱了中场防守…
总之,动一卒,动全局,张伯伦虽然更年轻,但他比较沉稳,前个赛季就可以看出来,而且他带球突破的能力可与卡佐拉相比,他又有爆发的能量和速度,在球队中,能够提高比赛节奏的,除了小老虎,也就是他了?最重要的一点,是张伯伦能“观察全局”,无论在进攻端还是防守端,不会闭着眼睛…
这就是张伯伦首发中场与小威胁首发中场效果不同的原因?
最近在看英文版的博格坎伯自传,我们球迷读后很感慨,但没有什么用,只能用来在这里YY,而年轻球员如果能认真读一读,一定会大有好处:
博格坎伯对他的三个教练(克鲁伊夫,范加尔和温格)作了比较,优秀球星出身的克鲁伊夫注重直觉,技巧,很少分析;范加尔则是谆谆教导,有一整套体系,每个球员都有自己的任务,每个人完成自己的任务,球队体系才能工作,所以他总是在提醒每个球员:“Think, guys…”
而温格的方式则趋于两者之间
被称为教授的温格虽然注重战术,但不喜欢谈体系,而是更注重每个球员的能力和智慧,让他们自己决定在球场上让他们自己决定采用什么体系(这当然只是在博Tools格坎伯时代的情况,现在有所不同了,)。他不会对球员谆谆诱导,需要球员自己去领悟,和克鲁伊夫一样,教授也很喜欢技术型球员…
所以在教授手下取得成功,年轻球员不能太被动(如德尼尔森),不要等待教练的指导,需要像法布里加斯,范佩西那样,主动找问题,勤于思考,多动脑子
博格坎伯在他的自传中谈到:“范加尔提醒我们,要考虑我们在场上的每一步动作,要有目的…于是我开始通过了解与周围球员的关系,在场上选择更明智的位置。如果对方盯我的是一个中场球员,我就选择尽量靠前的位置,逼着盯人者在他自己的防守队员之间活动,而感觉不自在。如果是防守队员盯我,我就退到接近自己这边的中场,对方防守队员就会感到自己失位而不敢紧盯…我喜欢这样来分析自己在场上的位置…”
一个有潜质的球员如小威胁,只要有心,应该还是可以做到这点的,拉姆齐是榜样,张伯伦后来居上,小威胁需要静思,学聪明一些,这就是我们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