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亲 节 的 回 忆

May 14th, 2006

(这篇博客已归入新浪博客)

为母亲节献上一篇多年前的文字!

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母 亲 节 时,难 免又 回 想起 我的 母 亲,以及母 亲 的 母 亲 - 姥 姥。

母 亲 出 生 在 河 北 省 平 山 县 的 一 个 小 山 村 - 东 冶 。 尽 管东 冶 村 依 山 傍 水,山 清 水 秀。 可 在 20 年 代, 这 个 偏 僻 山 村 大 多 数 农 民 的 生 活 却 是十 分 贫 苦。 如 果 单 靠 姥 爷 租 种 的 几 亩 薄 田, 五 口 之 家( 母 亲 有 两 个 弟 弟〕 也 很 难 度 日。 但 姥 姥 有 一 双 远 近 闻 名的巧 手。 她 为 方 圆 几 十 里 的 人 家 缝 制 服 饰, 嫁 装,寿 衣 等,日 子 虽 然 清 苦, 但 不 至 于 愁 吃 愁 穿。

姥 姥 没 有 读 过 一 天 书, 可 她 好 像 通 古 博 今, 肚 里有 着 说 不 完 的 故 事。她 不 仅 会 描 龙 绣 凤,缝 制 象 古 装 戏 里 人 们 穿 的 五 光 十 色 的 服 饰, 而 且 她 绣 在 衣 服 上 的 花 草 人 物, 往 往 都 和 一 些 传 说,典 故 有 关。 目 不 识 丁 的 姥 姥 还 会 针 灸! 给 乡 邻 针 灸 姥 姥 从 来 不 取 报 酬。 听 说也 有 不 少 周 围 村 落 的 人 们 翻 山 越 岭 来 找 姥 姥 看 病 的。在 当 时 那 个 小 小 的 山 村 里, 姥 姥 自 然 成 为 村 里 大 人 孩 子 最 待 见 的 人。

我 始 终 不 太 明 白 姥 姥 是 从 哪 儿 学 会 针 灸 的。 好 像 母 亲 说 过 是 跟 姥 姥 的 父 亲 学 的。 但 记 不 太 清 楚 了。 我 只 知 姥 姥 出 生 在 一 个 很 大 的 家 庭。 兄 弟 姐 妹 很 多,我 至 今 还 保 留 着 一 张 解 放 以 后 姥 姥 七 个 姐 妹 一 起 照 的 照 片。 这 张 照 片 曾 给 我 许 多 联 想, 这 里 不 知 蕴 藏 着 多 少 动 人 的 关 于 母 亲 们 的 故 事。 真 希 望 有 机 会 寻 根 探 访, 多 多 了 解 我 们 前 辈 的 那 些 母 亲 们。

妈 妈 不 仅 长 得 象 姥 姥, 性 格 也 十 分 相 象。 两 道 弯 眉 下,也 有 着 一 双 秀 目。 温 顺 中 透 出 倔 强。 从 小 聪 敏 伶 俐, 好 学 要 强。 7, 8 岁 时, 就 懂 事 达 理, 拣 柴 烧 火,带 两 个 弟 弟,成 了 姥 爷 姥 姥 的 好 帮 手。 他 们 对 母 亲 也 格 外 疼 爱。

当 时 的 女 孩 子 都 裹 脚。 小 脚 是 找 婆 家 的 一 个 很 重 要 的 先 决 条 件。 婆 家 挑 人,首 先 看 脚,有 时 比 长 相 还 重 要。 女 孩 子 从 五, 六 岁 起,一 直 到 十 三, 四 岁,每 天 裹 脚 时 都 疼 痛 不 堪, 直 到 脚 定 了 型。 姥 姥 的 脚 裹 的 很 小, 可 谓 标 准 的 三 寸金 莲。 老 年 的 姥 姥 体 态 微 胖, 我 们 都 能 体 会 小 脚 给 她 一 生 带 来 的 痛 苦 和 不 便,母 亲 四,五 岁 时 , 姥 姥 也 开 始 给 她 裹 脚, 每 次 裹 脚 时,看 着 女 儿 秀 丽 脸 上 疼 痛 的 表 情, 姥 姥 心 疼 不 己。 到 女 儿 六,七 岁 时, 姥 姥 作 出 了 一 个 让 全 村 人 吃惊 的 决 定。 把 母 亲 的 脚 放 开 了。 村 里 好 心 人 都 劝 姥 姥, 姥 爷,怕 女 孩 子 以 后 不 好 找 婆 家。 其 实 这 事 儿, 姥 爷 姥 姥 已 商 量 多 时, 最 后 可 能 还 是 姥 姥 说 服 了 姥 爷 。作 出 了 这 个 在 当 时 颇 为 大 胆 的 决 定。 姥 爷 是 村 里 有 名 的 老 实 人, 性 格 开 朗,又 好 帮 助 人,在 村 里 人 缘 很 好, 但 比 较 胆 小,象 这 样 的 大 事 多 半 是 姥 姥 作 的 主。

当 时 中 国 新 文 化 运 动 正 在 兴 起, 只 有 在 一 些 大 城 市,开 明,进 步 的 妇 女 才 开 始 放 脚。 在 那 个 小 小 的 北 方 山 村 , 一 个 没 有 文 化 的 普 通 农 村 妇 女 的 这 一 举 动, 在 当 时 肯 定 没 有 多 少 人 能 理 解。 我 想 这 一 方 面 是 因 为 姥 姥 对 女 儿 的 疼 爱, 另 一 方 面 是 姥 姥 与 众 不 同 的 见 识 和 勇 气。 后 者 使 她 一 次 又 一 次 地 作 出 了 一 些 惊 人 的 决 定。

在 母 亲 十 一, 二 岁 的 时 候, 省 吃 俭 用 的 姥 爷, 姥 姥 把 母 亲 送 进 了 邻 村 的 学 堂。当 时 大 舅 已 经 七,八 岁,也 是 上 学 年 龄, 但 家 境 只 允 许 一 个 孩 子 上 学。在 这 种 情 况 下,即 便 是 较 富 裕 的农 村 家 庭, 一 般 也 只 送 儿 子 上 学, 决 不 会 象 姥 爷,姥 姥 那 样, 让 母 亲 先 进 了 学 堂。 我 们 知 道,在 21 世 纪 今 日 的 中 国, 还 有 少 数 落 后 地 区 的 农 村,在 那 里,学 习 依 然 只 是 一 些 男 孩 子 们 的 权 力 。 因 为 姥 姥 超 前 的 明 智, 母 亲 的 一 生 因 此 而 奠 定 了 一 个 坚 实 的 基 础。

聪 颖 好 强 的 母 亲, 一 旦 有 了 学 习 机 会, 格 外 珍 惜, 在 短 短 3 年 时 间 里 读 到 了高 小(5 年 级), 成 绩 极 为 优 秀。 所 以 当 县 里 一 个 开 明 人 士 创 办 了 第 一 所 女 子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时, 母 亲 被 保 送 进 了 师 专。 经 过 一 年 多 的 学 习, 母 亲 各 方 面 进 步 很 快, 因 为 她 豪 爽, 侠 义 的 性 格, 在 学 校 里 结 交 了 许 多 朋 友, 初 步 显 示 了 她 卓 越 的 领 导 和 组 织 能 力。 当 县 里 一 所 新 开 的 中 学 急 需 女 教 师 时, 学 校 允 许 母 亲 提 前 毕 业, 当 时 只 有 16, 7 岁 的 母 亲 成 了 可能是平 山 县 有 史 以 来 的第 一 位 中 学 女 教 师。

记 得 母 亲 曾 给 我 们 讲 过 一 个 有 趣 的 故 事: 到 学 校 不 久, 一 位 学 生 家 长(是 当 地 的 有 名 的军 阀,为 显 示 其 开 明 进 步,捐 了 一 笔 钱 给 学 校, 校 方为 此 组 织 了 一次 操 练 活 动, 请 那 位 军 阀 检 阅。 每 个 班 的 教 员站 在 自 己 班 的 学 生 前 面 领 队。
操 练 开 始 之 前, 军 阀 突 然 指 着 站 在 学 生 前 面 领 队 的 母 亲 问:“ 那 个 小 丫 头 片 子 站 在 那 儿 干 啥?” 听 说 母 亲 是 教 员 后,那 个 军 阀很 不 以 为 然, 校 方 真 有 些 担 心,怕 因 此 会 影 响 这 次 捐 款。 但 母 亲 带 的 班 在 检 阅 中 表 现 突 出, 军 阀 十 分 满 意。 在 此 之 后 居 然 提 出 要 母 亲 做 他 女 儿 的 家 庭 教 师, 让 母 亲 搬 到 他 家 里 去 住,母 亲 当 然 没 有 同 意。 这 个 军 阀 后 来 还 曾 纠 缠 不 休, 但 第 二 年, 当 母 亲 18 岁 时, 在 姥 爷 姥 姥 的 支 持 下, 她 参 加 了 革 命, 投 身 于 艰 苦 而 伟 大 的 八 年 抗 日 战 争 中。

最 为 让 我 敬 佩 的 是 在 两 个 舅 舅 刚 成 年 之 后, 姥 姥, 姥 爷 把 他 俩 也 相 继 送 入 革 命 队 伍, 追 随 母 亲,开 始 了 他 们 革 命 的 生 涯。 在 那 出 生 入 死 的 艰 苦 战 争 岁 月, 作 为一 个 母 亲, 需 要 多 么 大 的 勇 气, 多 么 宽 阔 的 胸 怀 才 能 为 了 民 族 的 解放 将 其 所 有 子 女 都 送 上 前 线! 姥 姥 自 己 在 抗 日 战 争 期 间 也 曾 冒 着 生 命 危 险 掩 护 过 受 伤 的 八 路 军, 还 曾 将 自 己 家 里 的 最 后 一 点 口 粮 送 给 了抗 日游 击 队。

小 时候, 我 们 经 常 要 求母 亲 和 姥 姥 给 我 们 讲 她 们 在 抗 日 战 争 和 解 放 战 争 期 间 的 一 些 经 历, 对 我 们 来 讲 那 都 是 一 些 十 分 惊 险 或 有 趣 的 故 事, 这 些 故 事 中 姥 姥 和 妈 妈 显 示 了 她 们 特 有 的 那 种 仗 义, 豪 爽 的 性 格。 这 些 常 常 使 我 联 想 起 武 侠 小 说 中 那 些 伸 张 正 义, 劫 富 济 贫 的 女中 豪 杰。

无 论 是 在 战 争 年 代, 还 是 在 和 平 时 期, 她 们 始 终 保 持 着 她 们 的 这 种 热 情, 正 义 和 纯 朴。许 多 跟 她 们 相 处 过 的 人 都 为 她 们 的 性 格 所 感 染。 作 为 晚 辈, 我 也 有 许 多 这 方 面 的 亲 身 经 历。

我 是 在 解 放 前 夕 的 一 个 严 冬, 出 生 在 承 德 山 区 的 一 个 小 山 沟 里。 那 时 父 母 转 战晋察冀 , 战 情 十 分 紧 迫, 出 生 第 二 天, 母 亲 坐 着 担 架 出 发, 时 值 腊 月, 山 区 寒 风 刺 骨, 警 卫 员 把 我 用 棉 被 裹 好, 放 在 一 个 小 竹 筐 里,盖 得 严 严 实 实, 背 在 背 上。 行 军 路 上,不 时 掀 开 棉 被 查 看 怕 出 什 么 意 外。 几 天 后, 为了全 力 以 赴 投 入 战 斗,父 母 把 我 寄 养 在 当 地 一 贫 苦 农 家, 他 们 后 来 就 成 了 我 的 干 爹 和 干 娘。 干 娘 的 儿 子 刚 刚 断 奶, 他 们 两 口 子 待 我 象 亲 生 女 儿 一 样, 父 母 很 感 激 他 们 的 帮 助, 解 放 以 后 曾 多 次 赶 到 山 区 看 望 他 们, 三 年 困 难 时 期,母 亲 还 为 他 们 寄 过 钱 和 粮 票。

两 三 岁 时, 因 父 母 南 下,把 我 和 妹 妹 留 在 了平 山 老 家。 小 时 候 我 们 十 分 乖 巧。 姥 姥 非 常 疼 我 们, 经 常 给 我 们 做 漂 亮 的 衣 服 和 鞋 帽, 鞋 上 通 常 都 绣 着 花。 我 还 隐 隐 约 约 记 得 小 时 候 穿 上 新 衣, 新 鞋 以 后 的 得 意。 后 来 随 父 母 从 安 徽 到上 海, 又 从 上 海 到 天 津, 直 到 上 中 学, 姥 姥 还 经 常 给 我 们 做 鞋 寄 来, 有 时 还 绣 上 花。稍 大 后, 就 不 再 敢 穿 这 样 的 鞋 上 学 了, 但 每 当 收 到 鞋 后 总 是 格 外 想 念 姥 姥,想 起 她 的 关 怀 和 慈 祥,所 以 即 便 不 穿,也 会 把 新 鞋 包 好,小 心 的 收 藏 起 来。

困 难 时 期, 姥 爷 因 营 养 不 良 病 逝, 母 亲 把 姥 姥 接 到 天 津。 有 一 段 时 间, 父 母 在 南 方, 姥 姥 和 我 们 姐 妹 几 人 留 在 天 津。 我 们 当 时 都 住 校, 每 周 日 才回 家。 姥 姥 总 是 把 好 吃 的,有营 养 的 东 西 省 下 来 给 我 们 吃, 现 在 想 起 来, 姥 姥 自 己 可 能 当 时 经 常 吃 不 饱, 因 为 配 给 的 食 物 是 极 其 有 限 的。 至 今 还 记 得 周 末 回 家 姥 姥 常 给 我 们 做 辣 椒,胡 萝卜 炒土 豆。 菜 炒 得 很 香, 可 能 把 一 个 星 期 的 油 都 用 上 了。 那 时 虽 然 学 生 有 特 殊 补 贴,但 定 量 不 够, 也 得 糠 菜 充 饥。 学 校 的 伙 食 油 水 更 是 少 的 可 怜, 正 在 长 身 体 的 我 们 常 常 感 到 饥 饿。 所 以 周 日 的 “ 开 斋” 是 我 们 最 开 心 的 时 刻。 后 来 我 也 多 次 试 着 炒 同 样 的 菜,但 再 也 吃 不 出 姥 姥 炒 的 菜 的 那 种 香 辣 的滋 味。

姥 姥 不 仅 省 吃 俭 用 照 顾 我 们, 而 且 还 经 常 无 私 地 帮 助 他 人 。 记 得 有 一 次, 司 机 的 爱 人 带 孩 子 来 津 看 病。手 头 很 紧, 姥 姥 不 但 把 自 己 身 上 所 有的 钱 都 给 了 他 们, 而 且 在 他 们 临 走 时, 姥 姥 还 给 那 个 孩 子 做 了 好 几 件 衣 服 带 上。姥 姥 的 同 情 心 和 助 人 为 乐, 对 我 们 影 响 也 很 大。 我 们 也 都 很 体 贴 姥 姥。 记 得 学 校 有 一 次 发 柿 子 给 我 们, 我 不 知 从 哪 里 听 说 柿 子 对 咳 嗽 有 好 处, 想 起 抽 烟 的 姥 姥 经 常 咳 嗽, 我 就 小 心 翼 翼 把 柿 子 藏 起 来, 等 到 周 六 回 家 时, 装 在 书 包 里,兴 冲 冲 地 跑 回 家 想 带 给 姥 姥 吃, 路 上一 不 小 心, 摔 了 一 个 跟 头, 放 了很 长 时 间 的 柿 子 软 得 很, 破 了 后, 弄 得 满 书 包 都 是。

每 当 回 忆 起 姥 姥 时, 总 是 想 起 在 天 津 的 那 段 经 历。 想 起 晚 上 关 灯 后,与 我 们 姐 妹 几 人 住 在 同 一 房 间 的 姥 姥, 盘 腿 坐 在 床 上,抽 着 烟 斗, 给 我 们 讲 一 个 个 有 趣 的 故 事, 直 到 我 们 入 睡。 姥 姥 烟 斗 在 黑 暗 中 那 一 闪 一 灭 的 火 光 一 直 深 深 地 留 在 我 的 记 忆 中。

母 亲 的 性 格 和 姥 姥 有 很 多相 似 之 处。解 放 以 后,尽 管 她 曾 历 任 安 徽,上 海 和 河 北 省 政 府 机 关 要 职。 但 对 同 事,下 级 的 真 诚 和 宽 宏 大 量, 象 在 战 争 时 期 一 样, 为 她 赢 得 了 许 多 真 正 的 朋 友。 在 文 化 大 革 命 这 样 的 政 治 运 动 中,母 亲 也 因 她 的 直 率 和 主 持 正 义 受 到 了 残 酷 的 迫 害 和 打 击。可 就 是在 那 些 最 艰 难 的 时 候,她 还 始 终保 持 着 她 的 乐 观 与 大 度。

文 革 初 期, 母 亲 和 许 多 老 干 部 被关 进 了 设 在 保 定 市 省 委 大 院 里 的 “ 牛 棚”, 遭 到 了 非 人 的 待 遇。 不 少 老 干 部 被 打 致 残, 还 有 一 些 人 忍 受 不 了残 酷 的 折 磨 自 杀 身 亡。 当 得 知一 个 中 学 同 学 的 父 亲 在 那 里 自 杀 的 消 息 后,我 们 分 外 焦 虑。加 上 我 们 姐 弟 几 人 将 相 继 上 山下乡,所 以 我 和 一 位 父 亲 也 被 关 在 同 一 处 的 同 学 立 即 从 天 津 赶 往 保 定 希 望 能 在 下乡以 前 见 一 见 母 亲, 但 去 了 多 次,均 被 把 守 的 造 反 派 拒 绝。 最 后 只 好 托 我 们 家 老 保 姆 在 保定 当 工 人 的儿 子-金 壮,把 一 封 信 设 法 转交 给 了母 亲。我 们 怀 着 极 其 担 忧 的 心 情 告 别 了 年 老 体 弱, 将 被 送 往 干 校 的 父 亲, 离 开 了 天 津, 奔 赴 内 蒙, 山 西 等 地 农 村。

记 得 当 我 接 到 第 一 封 来 自 保 定 的 书 信 时,看 着 被 拆 开 过 的 似 乎 沾 有 血 迹 的 信 封 时,担 心 万 分。 但 信 的 内 容 却 使 我 非 常 惊 讶。 我 记 得 很 清 楚,母 亲 以 轻 松 乐 观 的 语 调 告 诉 我 她 那 里 一 切 都 很 好, 让 我 们 放 心, 还 用 了 很 大的 篇 幅 开 导 我 们,在 艰 苦 的 时 刻 要 有 乐 观 的 精 神,要 能 上 能 下,珍 惜 在 农 村 的大 好 机 会,锻 炼 提 高 自 己,相 信 我 们 的 一 生 将 会 因 此 而 受 益 不 尽……

读 了 信,敬 佩 和心 痛,百 感 交 加。敬 佩 的 是:母 亲 在 遭 受 着 如 此 大 的 精 神 和 肉 体 上 的 折 磨 时,还 那 么 豁 达,开 朗, 考 虑 到 的 只 是 我 们 的 成 长 和 前 途。 心 痛 的 是:为 革 命 出 生 入 死, 忠 心 耿 耿,奋 斗 了30 多 年 的 母 亲,至 今 却 遭 受 到 如 此 不 公 正 的 待 遇 和 折 磨! 我 们 诸 多 儿 女,远 隔 千 里,无 能 为 力。当 我 把 信 给 我 同 一 集 体 户 的 一 个 好 朋 友 看 后, 在 那 个 冰 天 雪 地 内 蒙 古 的 一 间 土 屋 里,在 那 盏 昏 暗 的 油 灯 下,我 们 两 人 流 着 泪, 暗 下 誓 言, 一 定 要 争 这 口 气, 为 我 们 的 前 辈, 也 为 我 们 自 己……

后 来 情 况 稍 有 好 转, 母 亲 被 送 到 了 河 北 的 一 个 干 校 “接 受 再 教 育“。 我 和 妹 妹 有 机 会 同 去 探 视。 当 分 别 两 年 的 母 女 相 见 时,原 本 满 头 乌 发 的 母 亲 已 是 两 鬓 斑 白。 农 村 生 活 的 磨 炼 也 使 文 弱 的 我 们 变 的 面 孔 红 黑,身 体 强 壮。 当 干 校 的 叔 叔 阿 姨 夸 奖 我 们 时,母 亲 的欣 慰 和 自 豪 自 然 是 不 言 而 喻。 记 得 妈 妈 拉 着 我 的 双手 对 同 屋 的 阿 姨 说:” 她 原 来 这 双 手 纤 细 白 嫩, 现 在 比 以 前 粗 壮 多 了, 这 就 是 上 山 下 乡 的 收 获“。 这 时,我 注 意 到 母 亲 的 左 手 有 些 变 形,问 她 时,母 亲 轻 描 淡 写 的 说 可 能 是 因 为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引 起 的。 后 来,还 是 从 那 位 忠 心 耿 耿, 在 文 化 大 革 命 期 间 一 直 设 法 照 顾, 保 护 我 们 的 老 保 姆 那 里 得 知 实 情。 老 保 姆 的 儿 子 金 壮, 为 人 正 直,在 工 人 中 很 有 威 信, 他 出 生 又 好,所 以 是 他 们 工 厂一 派 组 织 的 头。 他 知 道 母 亲 关 在 保 定, 所 以 想 方 设 法 探 听 有 关 母 亲 的 消 息。 千方百 计 出 面 干 涉, 保 护 母 亲。 在 每 一 次” 批 判 “母 亲 的 公 开 场 合, 只 要 可 能 他 总 是 设 法介 入,尽 量 靠 近 母 亲 站 着, 以 防 万 一。 在 这 样 的 一 次 ” 批 斗 会“上,一 个 以 前 被 母 亲 审 查, 处 理 过 的 所 谓 “造 反 派” 冲 到 台 上,手 持 铁 棍, 冲 着母 亲 的 头 部 打 去。 母 亲 抬 起 左 手 挡 了 一 下, 虽 然 被 打 得 血 流 满 面, 但 头 部 伤 势 不 重,只 是 左 手 受 伤, 小 指 被 当 场打 断。 那 个 所 谓 造 反 派 举 起 棍 子 还 要 下 手, 被 站 在 旁 边 的 金 壮 推 到 台 下。

母 亲 从 来 不 跟 我 们 提 起 在 文 化 大 革 命 期 间 的 这 些 遭 遇,但 常 以 感 激 的 心 情 谈 到 文 革 期 间 那 些 真 正 的 朋 友 们。 因 为 父 母 的 宽 厚 和 平 易 待 人, 他 们和 一 些 普 通 老 百 姓, 和 他 们 的下 级 常 常 相 处 地 和一 家 人 一 样。 文 革 期 间,在 父 母 最 困 难 的 时 候 , 他 们 曾 冒 着 风 险, 前 来 探 望 父 母 。 其 中 有 战 争 时 期 跟 随 父 母 多 年 的马 夫,有 那 位 背 过 刚 出 生 我 的 警 卫 员, 有 解 放 后 他 们 的 秘 书 和 保 姆。 一 位 带 我 弟 弟 长 大 的 年 近 70 的 老 保 姆, 在 文 革 中, 不 远 千 里, 从 安 徽 赶 到 天 津 探 望 我 们。 她 说 在 安 徽 时 听 到 许 多 传 闻, 他 们 全 家 很 不 放 心。 因 为 她 的 女 儿 和 女 婿〔父 亲 原 来 的 警 卫 员〕 都 去 了 干 校, 所 以 托 她 只 身 来 津 探 望, 希 望 父 母 要 想 得 开,多 多 保 重 等。 这 一 切 都 给 我 们 留 下 深 深 的 印 象。

文 革 后 的 母 亲 又 热 情 地 投 入 新 的工 作, 似 乎 希 望 以 加 倍 的 努 力 来 弥 补 失 去 的岁 月。 60 多 岁 的 母 亲 患 有 严 重 的 高 血 压, 超 负 荷 的 工 作 使 她 的 病 情 加 重,但 母 亲 从 来 也 没 有 一 天 停 止 过 工 作, 终 于 病 倒 在 工 作 岗 位 上。 在1983 年 患 脑 溢 血, 过 早 离 开 了 我 们。

多 年 来。 每 当 我 们 取 得 了 一 些 成 绩,总 会 想 起 母 亲 在 世 时 为 子 女 的 每 一 点 进 步 的 喜 悦。 记 得 母 亲 逝 世 前 几 个 月, 我 第 二 年 赴 澳 留 学 的 事 已 经 批 了 下 来,母 亲 得 知 后 十分 高 兴,曾 骄 傲 地 给 她 的 老 战 友 介 绍 说:”这 将 是 我 们 家 的 第 一 个 留 学 生,也 将 会 是 我 们 家 的 第 一 位 博 士“。 当 我 在 国 外 拿 到 学 位 时,我 是 多 么 希 望 能 和 母 亲 一 起 来 庆 祝, 多 么 想 再 看 一 看 母 亲 脸 上 洋 溢 的 那 种 满 意 和 自 豪。

 

身 在 异 国, 母 亲 节 时总 是 感 慨 万 分。对 姥 姥 和 母 亲 的 回 忆 使 我 时 时 想 写 些 什 么。 可 多 次 动 笔 后, 因 种 种 原 因,难 以 继 续。 这 次, 终于鼓 足 了 勇 气 ,拿 起 生 疏 的 笔, 试 着写 一 写 我 的 怀 念, 写 一 写 我 的 感 激。

EP (photo)

枫叶红了,小草绿了,桉树依旧是蓝色

April 29th, 2006

旅澳-留学-生涯

(一)墨尔本春秋

墨尔本的秋天,那么美!枫叶红了,小草绿了,而那些桉树们,依然保持着它们特有的蓝色,在那蓝绿色精细的树叶间,逐渐吐出浅紫色或浅黄色的花蕊…

当夜色临近,这些红绿蓝的草木在经常出现的更加绚丽的晚霞映照下,让人陶醉,让人早早地进入了梦的境界。

很多年前,在一个这样的初秋的夜晚,在墨尔本大学礼堂的讲台上,身着罗马教皇似的金碧辉煌礼服的校长,将一纸证书授予我这个据说是文革后,墨大第一位完成博士学位的来自中国的女生,对那一纸证书,我没有太多的激动,但却有生以来第一次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

上个月的某一日,偶尔瞥了一眼搬家后一直放在桌边小书架上镜框中的证书,发现那历历在目的情景,居然是发生在许多年前同一天!也好像第一次发现,那一时刻,在时间的长河中,已不知不觉地流淌得很远,很远 ……

望着证书旁边的毕业照,又一次体验到了当时的那份自豪;但也感觉到往事如过眼烟云,已逐渐在眼前消失…

有了一种写作的冲动:虽然久居海外,笔头生疏,但自从学会了网上博客后,发现小小键盘,可以帮我,浩瀚Google(或百度)可以帮我,为什么不写一写呢?写一写那第一次踏上异国国土时感受的文化冲击,写一写数不清的美好而愉快的留学生活片断,写一写我所遇到的那些形形色色的可爱的人们…可写的很多,但我知道,从我的笔下(键盘下)流淌出来的记忆,绝对已经经过筛选,因为我是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记忆只选择了美好留下,我也没有办法。

南半球的澳洲,很多东西都是倒过来的,对我们留学生来说,最初的,最有影响的“倒过来”,恐怕就是季节了! 悄悄地说一句话老实话,那么多年了,谈到季节,照旧还是按国内的说法,始终还没有搞清所居地墨尔本的季节 – 墨尔本的春和秋!一年之计照样是在于春;在澳洲的秋天照样怀念的是清明时节的春雨纷纷;尤其是在成为了伦敦一个足球队的球迷后,谈到季节更加绝对地按北半球,有时还按英国的足球赛季,除了感觉到温度的变化,知道是冬天还是夏天外,那两个最有诗意的季节:春和秋,始终搞不清!也经常听其他国内来的,已久居澳洲的朋友春秋季节在问:“墨尔本现在是什么季节?”,他们也和我一样,在谈到墨尔本的春与秋时,绝对找不到北! 我们可是真正地名副其实地“找不到北”!如果你相信风水的话,什么房子的方位啦,什么门窗的朝向啦,统统倒过来,统统地搞不清爽!

还是回到季节问题吧,造成墨尔本春秋混淆的原因有很多,自己体会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那些可爱的小草:
在南半球种类频多的万种植物中,只有野火烧不尽(因干燥,夏季的澳洲山火频繁)的小草,总是春风吹又生!总是在澳洲干燥的夏季(国内的冬天)变得枯黄,而在澳洲的秋季(国内的春天)变得绿绿葱葱!而其他植物(除了枫树类),恨不得一年四季都是那个样子,这就给了我们许多的错觉,看到变绿的草地时,自然想到了春天…

第二个原因:墨尔本“一日四季”的气候:
随时随地,墨尔本的天气就会变脸,在炎热的40度高温下,一种海风,温度就下降到20度,下降了一半,大家都体验过,一点也不夸张。
“说风就是雨”,在墨尔本,这种说法也不大成立,毫无迹象,也可能晴空突然阴霾,暴雨倾盆,也可能瓢泼的同时,另一半天空,变得阳光灿烂!
冷热处理,是当时对我们这些初来乍到者最普通的考验。后来发现,我们需要很大很大的衣柜,因为换季换下来的衣物,最好不要装箱,否则会经常地翻箱倒柜找不到合适的衣服来穿。

时间长了,许多事都习以为常,只是还是搞不懂墨尔本的春秋。

虽然枫叶红了,但小草转绿,那桉树,无视季节,依旧是美丽的蓝色 – 我们却时时怀念起故乡纷纷的春雨,和千里之外的亲人们……

“Sunny England ” – 伦敦之行二(松鼠和天鹅)

April 20th, 2006

… 一座漂亮、雄伟的古城堡矗立在山坡上,那是齐格菲尔德王子的宫殿。静谧的湖上几只美丽的天鹅在飘游着。小松鼠玛格丽达忽然发现有一只白天鹅头上戴着金冠,她感到又是惊奇又是羡慕。这时王子带着侍从也来到了湖边,王子完全被那只戴金冠的白天鹅吸引住了…

这是经典名著Swan Lake《天鹅湖》动画片开场的一幕。

去过伦敦的几大公园之后,才明白为什么英国童话中,松鼠和天鹅经常是主要角色。

从澳洲来,自然会将伦敦的与我们的所住地墨尔本相对比,动物也必然是比较的内容之一。

人们想到澳洲,必然想到袋鼠,可是我从来没有对袋鼠有过好感!主要原因是袋鼠的好斗!两只巨型袋鼠打将起来,你死我活,拳打脚踢,让我想起了人类野蛮的体育活动 – 拳击!而且袋鼠会对表示友好的人类进行突然的攻击。我的一个朋友,初到澳洲,在一个以袋鼠多而著名的高尔夫球场上,走的距一只袋鼠近了一些,被踢到肩部,回家后肩部疼痛,还发烧好几天!

虽然人不可貌相,动物亦是如此,但对彰头鼠脑袋鼠的形象,也不看好!一次,我们请一位从国内来的老朋友吃饭,问她想不想吃袋鼠肉,那位朋友听后脸色都变了:“哎呀,千万不要,和大老鼠一样!”

同样命名为鼠,但那只海布里小松鼠,有多可爱!而且我们见到的所有伦敦的小松鼠都那么友善和可爱!

松鼠加上美丽的天鹅们,使伦敦的公园充满了幻想和浪漫!

在墨尔本市区也能看到天鹅,但只限于个别的地方,比如想看黑天鹅(或白天鹅),要到墨尔本皇家植物园才可看到一些。而伦敦公园天鹅的数量,绝对是墨尔本所不能相比的,以白的为主,有时也能看见黑色的。

下面是我们那几天在伦敦拍摄的一些照片:

可爱的松鼠

美丽的天鹅

幸福的伦敦人

“Sunny England ” – 伦敦之行一(阳光明媚,烟花三月)

April 15th, 2006

本人就出过两次国。第一次出国留学到澳大利亚,没想到会在此定居,成为澳洲公民。这次伦敦之行,是去中国和澳州以外的第三个国度,所以应该算是第二次出国了,虽然只是一次两周之旅,但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当乘坐的澳航Qantas飞机在伦敦机场安全着陆时,机舱中响起了一阵掌声,这似乎是近年来形成的一种习惯,26个小时的航程顺利结束,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虽然疲惫,但看来却兴致勃勃。这时幽默的机长操着澳洲口音,对乘客们说:“Welcome to sunny England!” 其语气中所含的善意但明显的讽刺,引得机舱内一片笑声!

阳光明媚,烟花三月

机长的这句话,似乎给我们的伦敦之行带来了好运!

Sunny 好像应该与伦敦答不上茬。雾都,是从小就灌输给我们的,关于伦敦如何阴雨寒冷的概念。但第一次亲临伦敦,就彻底打破了我对这个城市的成见。

在这两周的时间中,伦敦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虽然不能用一句话来完整地描述,但漫步在伦敦的街头,公园,游览城堡,宫殿时,总是不自觉地想重复那位澳航机长的这一句“Sunny England”!

Sunny – 如果翻译成“阳光灿烂”,似乎只适合于澳洲而不是英国,但如果翻译成阳光明媚,用它来形容我们那两周的伦敦,却是再恰当不过了!

在此就不说那三场球赛的大胜使我们的心情如何地阳光了,先放上一些照片,与大家分享一下阳光明媚,烟花三月的伦敦!


Regent’s Park
摄政公园是伦敦
中心区4大公园
之一,据说原为
亨利八世的一处
狩猎林地

*
*
*
*
*
*
*
*
*
*
*


St. James’s Park
正对着白金汉宫
的圣詹姆斯公園

*
*
*
*
*
*
*
*
*
*
*
*
*
*
*



Hyde Park
海德公园
*
*
*
*
*
*
*
*
*
*
*
*
*
*
*
*

Kensington Palace within Kensington Gardens
在肯辛頓花園中的肯辛顿宫前庭院一角 ,两只鸳鸯在池边晒太阳

Windsor Castle
温莎古堡三月天

两位游客
(图略)

(待续)

两周后再见!

March 24th, 2006

明日去伦敦,将在海布里看一场球赛(至少),在此郑重向诸位保证:回来一定贴多多的照片!

猫猫说话!

March 19th, 2006

1)你好!
2)叫妈妈!
3)我就想知道你是不是爱我?
哦…爱你爱你爱你爱你…
4)噢我的狗啊!
噢…!
噢…!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6036658873440327262&q=cat+talking

吃面点滴 (一)

March 19th, 2006

春夏秋冬,天南海北,想到哪写到哪!

身兼数职,除了打理财务外,既是秘书又是司机。昨日送老板去开会,会后,小老板又被那位以色列合伙人请去吃半生不熟的牛排,我则乘机到购物中心闲逛,然后坐在快餐厅,在中餐处要了一碗海鲜汤河(河粉)。一有机会就来吃汤面,也称得上是他们的老主顾了!

没有几分钟,面就做得,当我开始有滋有味地欣赏那位大厨的手艺时,才看见斜对面一位金发碧眼的女士,熟练地操动着筷子和勺子,一样有滋有味地在欣赏同一个大厨的汤面的手艺,不过注意到她的是面而不是粉。那熟练程度,比我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突然觉得好笑,本人爱好汤面已是小有名气,这位年轻的老外,吃面居然如此熟练,真让我们这些从北方面食国度来的人汗颜!

用筷子和勺子吃面,其实还是来澳州后才学会的,应该是广东人的一种科学而文明的习惯。因为这样吃面,可以静悄悄地吃!在北方,吃面只需一双筷子,像韩国人,日本人一样,吃时就可以发出稀里呼噜的声响!我们知道在西方,吃饭弄出响声,就是缺少饭桌上的修养,很遭忌讳。本人并不是因为崇洋媚外,才推崇勺筷兼用的吃面方法,而是因为比较喜欢安静,对任何噪音,包括吃饭时的噪音一向不太喜欢。即便在国内,也尽量减小进食时噪声的分贝!不过至今我们家还只是我一人吃面时勺筷兼用,其他人,不是只用筷子(老的),就是只用叉子(小的)!面食的老祖宗们,吃面的技巧竟比不过一个洋人,怎不汗颜?

面吃得只剩下1/3时,突然从眼角处瞅见右边座位上又来了两位女士,虽然不是金发碧眼,但也是地地道道的洋人,这两位居然也在勺筷兼用地对付着每人面前的一碗汤面!动作虽然不如碧眼金发那么纯熟,但吃面的姿势也颇为自然优雅!不由突发感慨:汤面,这种曾被我认为是国粹之一的主食,居然已被这么多的澳洲人接纳,并能如此自然地将中西方文化结合在吃面的艺术上!

吃了这顿面后,居然还浮想联翩起来!

喜欢吃汤面(北方人称面条儿),可能是从小养成的一个习惯。那时家里的一位阿姨是保定人,她的公公原来是开面馆的,因此她擀得一手好面条儿,面长且细,切好后码放在那里,整整齐齐,如机器压出来一般,看起来好看,吃起来好吃,比机制面好多了!当时很羡慕阿姨擀面时的麻利动作,于是不知怎么也学会了擀面条,虽然不如阿姨擀得像面馆的那么专业,但已相当不错。那时,身怀擀面绝技,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已属凤毛麟角!文革中,阿姨被造反派赶回保定后,我就经常为我酷爱吃面条的父亲擀面,父亲曾十分感慨地说:“没想到我的这几个饭来张口的儿女中,居然还有一个学会了擀面!”

第一次出国,来到澳洲悉尼附近的一个小城市 – 纽卡索。当地华人很少,纽卡索大学的中国来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来来往往,一共也不过5-6人。因而大家常在一起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一个节目就是聚餐!有时在各家,有时在餐馆。

聚餐,恐怕也是全世界中国留学生最经常组织的活动!我们几位不像当时其他一些留学生们那么节俭(80 – 90 年代中期),经常下饭馆,吃喝玩乐!次数多了,于是就吃出些门道和花样,还组织了一个什么牛蹄筋协会,每餐必点蹄筋!本人因吃面的嗜好,而荣获面条皇后的桂冠!

待续

吃面点滴 (二)

March 18th, 2006

第二次出国,到了墨尔本大学念学位。墨尔本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在澳洲,可以称为是一个相对的“历史悠久的”多元文化城市了。地处市中心附近的墨尔本大学,旁边有一条著名的意大利街 -莱岗大街(Lygon Street)。以意大利餐馆,咖啡馆,皮萨店和各类高中档服装店著名。

后来才发现,聚餐,不光是有丰富食文化的中国留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其实也是澳洲学生们最常组织的活动形式。于是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在那几位师兄师弟(只有一位师妹)的带领下,吃遍周围各类餐馆!记得第一个餐馆是土耳其餐馆,吃了烤肉,烙饼等,有些像北方的饭食,估计和新疆人的饮食习惯可能差不多(没去过新疆,纯属瞎猜)!然后一个印度餐馆,许多的咖喱!吃到第三个时,我们那位年轻的导师也一同加入。

那是学校附近的一个意大利餐馆, 他们几位MS是常客。 落座后,个人很熟练地点了个人的饭食。(同他们一起吃饭,点菜点饭总是让我头痛!几年以后,还是如此,实在看不懂菜单!)轮到我了,我只好挑了一个菜单上唯一认识的名字,Spaghetti 意大利面 。自己还很得意,到了这里,居然还可以吃上自己喜爱的面食!何况这意大利面,也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偷学去的,改头换面,面条的宗旨总还是一样的,所以不会不爱吃。可是等到意大利面端上来后,偶就有点傻了,突然想起来这里是不会提供筷子的! 面盛在盘子里,我右手拿刀,左手拿叉,不知如何下手!好在导师也点的是意大利面,于是就虚心从师,模仿导师的动作,试图解决那盘面条!嘿嘿,这恐怕是导师给我的第一个最有用的技术指导了!

只见导师左手叉子叉住几条面后,熟练地将叉子逆时针旋转,右手的刀子功用如同泥瓦匠的抹子,贴在叉子旁边,将面条捋顺,于是面条就整齐地卷在叉子上,然后导师举起叉子,很文雅地将一叉面条塞入口中!看着容易做起来难,我很费劲地模仿着,勉强能将面条送到嘴里,心想,导师吃意大利面的技巧想来也非一日之功,没想到在吃的技巧上,这年轻的导师也堪称吾师!这多多少少让俺们这些民以食为天的中华学子不太服气!(哼!) 那顿饭我吃得最慢,还颇为狼狈地将西红柿酱溅得到处都是!以后跟他们一起去意大利餐馆,再也不敢点意大利面了,虽然意大利面,已成为我最爱吃的面条的品种之一!我只敢点一些短小的 pasta, 虽然也是面食,但不是面条了,而是类似面疙瘩,或类似一节一节电话钱之类的东西,右手持叉,即可解决!

从吃面,吃土耳其,吃印度咖喱,吃西餐等多元餐饮文化的十几年经历中,发现中西餐如此不同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 西方厨师忒懒; 懒到连肉都不愿细切,血呲呼啦地就端到了吃客面前,西方吃客习惯了这种待遇,于是就右手拿刀,左手拿叉,桌上还整整齐齐,像手术室护士眼前的托盘上的医疗器械一样,摆着一溜刀,叉,勺等等…然后对眼前的食品进行再加工,几经周折,最后方能将食品送入嘴中!而中国吃客,懒到只用一双木棍(或竹棍,或塑料棍),来对付所有美味佳肴! 食不厌精的孔夫子教导下的中国吃客,实实在在是被惯坏了,惯到许多人连吃面时多用一支羹匙,都嫌麻烦!

多年来,吃面条无数,写面条只有这一次,这次是因为看到中华食面的艺术,能在澳洲发扬光大,才有感而发!

家有宠物(一)

March 15th, 2006

自从搬家后,我们的宠物由一个增加到八个!

主要原因是新家周围环境颇具田园风光-说白了就是很农村,邻居相隔甚远,动物叫声彼此不大干扰。左邻右舍家家养狗,从前边邻居家经常传来半夜鸡叫,而左边邻居, 居然养了一只公鸡和十一只母鸡!于是从农业大国出来的我们,农民的天性被激发,也小打小闹地养了一公一母两只小鸡。这样,我们原来的宠物 – 一只梗类犬 / 玛尔济斯(Terrier / Maltese Cross)的杂种犬咪莎,就有了两个新伙伴!

住进新家不久,就发现屋里经常有小老鼠(这里野地里常见的小田鼠),在经过几番与小老鼠的激战后,自认不敌,于是从宠物店买来一个只有6个星期大的小猫,以期她长大后能为我们报仇雪耻。

小猫一抱回家,全体人民都被她迷住!据一位经常上宠物网的朋友说,虽然是个杂种猫,但她是有资格参加世界美猫大选的:“凭她那酷似埃及艳后的小脸!”

但我们给这位“艳后”起了个极其普通的猫名:咪咪,这样,从名字上看,小狗小猫也像姐妹。

不久,一个幼儿园园长硬塞给我们四只漂亮的小荷兰猪,说是“硬塞”,一点也不夸张!当那个园长很高兴地收到两只漂亮的(据说都是母的)小荷兰猪时,绝没有想到十个星期内,两个小家伙居然非常迅速地添丁加口下了两窝,每窝四个!

这种类似小兔与小鼠之间的动物非常好养,而且繁殖力极强。因为很难辨别雌雄,领养后,时有“人口暴涨”的危险!又不能随便遗弃和处理,园长费尽心思,疏散人口,东家送,西家给,乱乱的一窝,更加搞不清雌雄,弄得这个园长狼狈不堪!所以在塞给我们时,还特意赠送了一只精美的笼子!因我们的院子很大,杂草丛生,不用担心它们的伙食问题,所以虽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经不住那四个漂亮的小家伙的诱惑(还有那个笼子),颇有些冒险地收养了他(她)们。

从此后,家里宠物多达八位 (其实已是多达九位了,帖子发出不久,一日早起,发现荷兰猪又添一丁,见上图)!

家有宠物(五)

February 10th, 2006

以前那篇《家有宠物(四)》可能都属胡言乱语!对宠物来讲,命运主要决定于其出身(品种和主人),自身行为的因素很少,要宠物自己努力改变命运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们家狗狗和弟弟家狗狗的出身截然不同!

咪莎是Terrier / Maltese Cross,中文可能叫梗类犬 / 玛尔济斯杂种犬。梗类犬(梗字据说应该是犬字旁加上更,但字典上查不到,电脑上也打不出)比如“雪纳瑞犬”

 

 

 

 

 

 

 

原产地可能是在蘇格蘭西邊海蘭特的地方,在很久以前土著就開始用來追捕田裡的老鼠及水獺。

 

 

 

 

 

 

 

而马尔济斯却是端庄高雅的欧洲最古老的犬种。

 

 

 

 

 

 

 

咪莎没有继承太多的马尔济斯的高雅,却显示了当年为土著人捕食的梗类的热情!

 

 

 

 

 

 

而弟弟家的壮壮是纯种英国宫廷犬,改良后的京叭,正式的称呼是“北京犬”。图中的不是壮壮(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照片),但和壮壮张的一模一样, 只不过壮壮是白色的。

由于北京犬具有东西方皇室背景,加之其独特的个性,在犬类世界中一直占有荣誉地位。在8世纪唐朝已有此犬的记载。它是皇族专有的玩赏犬,不允许流入民间,得以保持很纯的血统。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在准备撤离前下令处死全部小狗,但有一个太妃没有执行,英国兵在掠夺皇宫时,在帐幔后找到了5只北京犬。犬的主人在英军接近时已自杀,据说宫内随处可见此犬的尸体,皇室宁愿将它们处死也不愿让它们落入外人之手。英国兵夺到的5条北京犬毛色各异,一条淡黄褐色的到英国后被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

北京犬被引入西方后一点也没有改变它的习性。它具有明显的端庄和令人恼怒的固执,它仅仅讨自己主人的喜爱。它一举一动都显示出独立和庄严。

所以,壮壮是血统纯正的一个东西方宫廷“传人”,而咪莎却是大部分继承了土著人饲养时个性的小杂种!我们两家的狗的命运,也就截然不同了:

壮壮出生后,舅舅护送至京城,并随后三次进京护驾;而咪莎是购物城的宠物店里最便宜的一种狗(不过也花掉了我们200大洋),买回家后经常一人孤零零地锁在车库里,等待着主人们的归来;

壮壮一日多餐,有荤有素,主人早出晚归,伺候精心,在外就餐时,经常享有小锅炖子鸡的美味;而咪莎车库里一碗水,一盆狗食,偶尔得到一块骨头后,就会东藏西躲地将其埋在土里,几日后再刨出来享用……

加上养父母教子态度截然相反(这点在《家有宠物 三》中已有介绍),两只狗狗的性格也就十分滴不同!壮壮端庄固执,目空一切;而咪莎热情活泼,却有点欺软怕硬,现在居然还学会了通过打喷嚏来吸引大家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