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森纳球场疑云》又有新编?- 并非八卦

December 2nd, 2006

此帖与比赛无关,但与阿森纳有关,所以放在这里,可以缓解一下….的心情!
========================================================

1939年,二战爆发前的最后一场比赛,好莱坞在海布里球场拍摄了一部叫做《阿森纳球场疑云》的球场谋杀案电影。

自俄国前特工利特维年科于11月23日因钋210放射性元素中毒身亡后,英国警方对死亡的调查有了新线索。今晨GUARDIAN的报道中,称这件疑案已经直接跟阿森纳球场联系在了一起!

http://www.theage.com.au/news/world/poison-plot-suspects-narrowed/2006/12/01/1164777791817.html

澳大利亚《Age》报上转载的这条新闻的题目是:《放毒嫌疑涉及者的范围已经缩小》

While ruling out any official involvement by Vladimir Putin’s Government, investigators believe that only those with access to state nuclear laboratories could have mounted such a sophisticated plot.
Detectives are closing in on a group of men who entered Britain among a big crowd of visiting Moscow football fans. The group of five or more arrived just before Mr Litvinenko fell ill and attended the CSK Moscow match against Arsenal on November 1. They flew back soon after. While describing them only as witnesses, police believe their presence in the country could hold the key to the mystery.

“虽然排除了普金政府在谋杀事件中的涉入,但调查者认为只有那些可以插手国立核实验室的人,才有可能搞到这种高级的放射元素。现在警方将注意力缩小到随莫斯科足球队的球迷一起进入英国的几个人身上。这五个人是在利特维年科感到不适之前来到伦敦的,他们看了11月1日CSK莫斯科和阿森纳的比赛。之后很快飞回了俄国。虽然警方称他们为见证人,但认为这几个人出现在英国,可能是解决这件疑案的关键。”

据非官方消息,在阿森纳球场也发现了钋210放射性元素的痕迹,据称,这五人买球票时曾要求使用别列佐夫斯基在阿米利球场的包厢。

别列佐夫斯基何许人也,此人乃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众所周知的政敌,而且也是阿布的仇家。早年别列佐夫斯基曾经和阿布联手收购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但在他被迫流亡后,阿布将其在该公司的股份独吞,这就为两人的关系埋下仇恨的种子。

BBC今日有关的一则报道的题目是:《普京政敌办公室发现放射性物质
“俄国前特工利特维年科中放射性物质死亡后,英国当局在俄罗斯总统普京政敌别列佐夫斯基的办公室发现了类似的放射性物质。”

别列佐夫斯基是阿布的死敌,所以绝对不是切尔西的球迷,他在阿森纳球场有包厢,虽然他不一定是阿森纳球迷,但喜欢看阿森纳踢球是可以肯定的。因此那涉及疑案的五人,身临阿米尔球场,为莫斯科球队助威是一件事,是否有其他目的也是值得深究的!联系别列佐夫斯基办公室的放射性物质,因而阿森纳新球场,是否也曾酝酿了一次没有成功的疑案,是否是第二部《阿森纳球场疑云》的绝佳题材,看来一时是不得而知的,不过我们真的需要提高警惕!

其实利特维年科也是阿布的仇敌,因为他曾骂阿布是普金的“会计师”, 而阿布的两个仇敌,利特维年科和别列佐夫斯基曾多次在后者的位于唐街的办公室会面。别列佐夫斯基的所有朋友也会到那里,因为那是别列佐夫斯基的主要办公室。

今年8月份,闹得纷纷扬扬的转会西汉姆的阿根廷球员特维斯和马斯切拉诺,就是逃亡的亿万富翁别列佐夫斯基拥有的MSI集团的财产,也是MSI集团入主英超的前兆。

伦敦钋210放射性元素谋杀疑案,与英超有了越来越明显的联系,而在阿森纳新球场的那场与莫斯科的比赛,也成了疑案中,一个可能是很重要的环节!

今天有关的BBC的报道也指出了:“英国航空公司的三架客机因为疑似发现钋210元素污染而停飞,以待有关方面调查是否与发生在伦敦的俄国特工死亡事件有关。 停飞的三架飞机当中,有两架现正留在伦敦的希思罗国际机场。 另外一架则是停留在莫斯科多莫杰多沃国际机场。
据知这三架飞机上,都发现了钋210,也就是据信造成前俄国特工利特维年科中毒死亡的放射性元素。 虽然英航说,搭乘这些飞机的乘客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机率非常低,但是英航还是正在试图与221个航班、为数大约33000名的乘客联络。 ”

这三架飞机上想来曾载过赴阿森纳阿米尔球场看比赛的俄国球迷们,包括那5名“见证人”?

2006年-世界足坛的悲哀

November 28th, 2006

亨利再次和金球奖无缘,让不少人为之惋惜,许多为之不平的有关报道,并不都是来自抢手球迷。

当意大利足球的丑闻见诸于世时,曾经为世界足坛感到悲哀;在意大利队举起世界时,感到了莫大的讽刺;今天,一个金球奖的选举结果,使足坛的2006年,成了可悲的一年!

作为枪手球迷,我无法用平和的语言来表达一种忿忿不平,只好转几段《枪手论坛》上的一个转帖:

“…2006年,他的表现稳定而持久,率阿森纳打进冠军杯决赛,随法国队进入世界杯决赛,而参加了这两场重大决赛的球员,亨利是唯一的一个。”

“…将不被看好的阿森纳带进冠军杯决赛,给亨利增色不少,客场对皇马单骑闯关破门,令阿森纳成为第一支在伯纳乌获胜的英格兰球队,在海布里的进球则淘汰了卡纳瓦罗所在的意甲冠军尤文图斯。”

“…今年世界杯上…在7场比赛中,亨利打进3球,包括小组出线关键战的第二球和淘汰巴西的致胜球,另外创造了半决赛中致胜的点球。决赛对意大利,亨利也是对卡纳瓦罗等人造成威胁最大的法国球员之一…”

“…和卡纳瓦罗等相比,亨利在个体表现上明显要突出一些,他是阿森纳的核心,冠军杯征途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世界杯前不为人看好的法国队,他也是突出的主角之一,虽然风头不及齐达内,但在淘汰巴西、半决赛以及决赛中,都有出色的发挥。当然,球队的成绩决定着个人荣誉,没能夺冠是法国队以及亨利的遗憾,但作为个体,他做的已经足够出色…“

“…但说起来,此类成绩决定荣誉的规律,却不一定总能生效,否则亨利也不会留下2004年的遗憾。在那一年世界足球先生的评选中,率阿森纳创造49场不败、夺取英超冠军的亨利,却被当时只拿过西甲亚军、尚未取得任何冠军头衔的小罗压过,那一年本是亨利最有机会接近个人荣誉顶峰的一年,但偏偏评委们又换了一套原则,印象分重于实际的成绩,这让法国人徒唤奈何…”

“…虽然数次冲击顶峰未果,但亨利有一点却是让人钦佩的:他惊人的稳定。从2001-02赛季至今,亨利两夺英超冠军,5年内4捧联赛最佳射手。另外,在最近7年的欧洲金球奖评选中,亨利5次进入前4名,3次闯入三甲,而和他同台领奖的球员却换了一茬接一茬。可以说,近几年稳定的保持在第一集团,在最高水平线上持久的发挥,亨利的这一点无人能比,如果要评最近5、6年的金球奖“总冠军”,将非法国人莫属。从这个角度说,亨利虽然不是某个年度的先生,但他同样站在“先生们”的行列中,仍是近年来最好的球员之一…”

不是最好的球员之一,而是最好的球员!

“亨利近年获奖情况:

欧洲足球先生,近7年5次进前四:2006年第3;2005年第4;2004年第4;2003年第2;2002年第6;2000年第4;世界足球先生,近3年均进入前四:2003、2004年都是第二、2005年第四

“这是一个让所有正直的人都感到耻辱的时刻,每一个热爱足球、热爱公平和正义的心都会在这一刻感到寒冷和伤痛。”

2006年-世界足坛的悲哀

新球场风水说- 胜也球迷,败也球迷

November 24th, 2006

转自枪手论坛
http://bbs.arsenal.com.cn/forumdisplay.php?fid=2
http://bbs.arsenal.com.cn/viewthread.php?tid=84766
http://bbs.arsenal.com.cn/viewthread.php?tid=84737

看了今天柳驿在论坛上的一个帖子,和liu5chuan来自伦敦的球场的实况,又引起了本人废话的兴致,将早已写好,但没有发的一篇帖子拿出来改了改,虽然有些文不对题,但也不再另起题目了。

柳驿的破解埃米尔球场的魔咒,使人越发对未知感到畏惧,无独有偶,看球时和看球后,我们也一直在谈论着关于首场的魔咒。迷信也罢,胡扯也罢,总之一些令人费解的巧合,让我们常常想到了风水。

除了柳兄所说的外,最令人生疑的是温格的那个开球 – 新球场阿森纳的第一个射门!据说那是一个用电脑控制好的仪式,只要温格随意一踢,球就应该在电脑控制下乖乖进网!然而当温格开球后,那个球居然飘飘然然,鬼使神差地碰到门框弹了出去!记得当时不祥的感觉让人心中一沉,但绝没想到,这场景,真的在本赛季的比赛中频频再现!

还有阿森纳本赛季进的球大多都在东边(左边)球门,远的不说,利物浦的三个,今天的三个,都是同一方向,恐怕也和博格坎普告别赛时,没有像正常比赛那样换场地有关- 球队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进攻…

记得扇子在一个帖子中,也曾总结出了阿森纳主场几场平局的令人惊讶的类似 – 相当难解释的怪圈!

球场风水,已成了阿森纳球迷间的一个话题。

当然球场风水,不是我们这些迷信家伙们的首创,无论俱乐部,球队,球员,无论是英国还是其他国家,信者大有人在。

盖一个建筑物,或成立一个公司,请风水师,也已不再是香港的专利,许多西方国家,在大型建筑的设计时,在请设计师的同时,也一定要请上一,两个风水师。比如墨尔本的皇冠赌场,设计过程中,同时请了三个风水大师。记得在谈阿森纳训练场的建筑物时,也有人谈到从风水学上看,其设计相当合理。

相信地处亚洲的俄国的新贵们,决不会对风水置若罔闻,因此关于切尔西请过法师或风水师的说法,应该是空穴来风(刚发现以前一直用错了这个成语),事出有因。

言归正传,作为球迷,当然我们既不能为俱乐部请法师,又不能建议温格去咨询风水师。但在对新球场风水的质疑过程中,发现新球场上球迷的行为,也值得仔细研究。

这个赛季,新球场的容量,使场上球迷人数增加了2万左右,那些季票持有者的位置重新分配,原来集中在海布里北看台的中坚力量被分散,虽然海布里球场有“图书馆”的“美称”,但球场小,有北面看台球迷的带领,有南面大钟一端球迷的响应,歌声,呐喊声还是很整齐和振奋人心的,常给人一种万众同声的感觉!但新球场还没有发展出一个像北看台那样的区域,可以发出号召性的球迷中的最强音;而客场比赛中,那些阿森纳铁杆球迷的呐喊声,依然如故,很有鼓动性,这也许是本赛季比赛结果有些反客为主的原因;

这个赛季,也可能是开局不顺,不止一次,在比赛开始不久,或在平局时,就听到枪迷们唱起了:“Come on,Arsenal”,很不喜欢这个歌,因为歌声中的不满和失望远远多于鼓励,似乎在抱怨球员们不努力,这歌声经常让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听得心寒!

这个赛季,是自追随阿森纳以来,第一次听到有关枪手球迷们嘘自己队长的谣言,谣言的起因,可能是因为在亨利拿到球后,球迷们“shoot!”的喊声,也可能是因为球没有进网后,球场上发出的一片失望的叹息;虽然不是嘘声,但这些声音中流露的焦急和失望,对场上球员的影响也是负面多于正面;

这个赛季,也是第一次发现,在比赛开始之前,客场球迷们已在阿米尔严阵以待,而我们主场球迷的座位几乎还有一半是空的(不知大家今天看直播时有没有注意到);而在离比赛结束还有一段时间时,已有许多人纷纷离场,而像liu5chuan在照片中所示,像往常主场比赛一样,提前退场的,都不是客队的球迷!今天倒也罢了,3-1基本已成定局,但在阿森纳比分落后,或比分拉平时,在枪手们最最需要球迷的鼓励和支持时,这些人的离开,无疑会对场上球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亨利在赛前节目单上,在队长的note中已向球迷呼吁,希望大家不要早退,因为球迷在看台上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场上球员的情绪,还提醒球迷,散场后,避免拥挤,可以在球场的休息厅,或酒吧内稍事休息,一般球场都会有其他赛事的免费直播,但好像队长的话也没起什么作用,也许那些新球迷们,根本不买节目单?

还有在中场休息后,比赛已经开始,许多座位还是空的,据一球友说,下半场开始后,居然还有人呆在休息厅里不出来,一边吃东西,一边在plasma大屏幕上看场内的比赛!

也许把球迷的作用看得太高了,也许这只是球队主场发挥不好,又找不出其他原因的胡扯,但看台上球迷的表现,是球队胜负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主场优势,球迷是最主要原因之一。

读了liu5chuan的“宽容我们的球队,尊重我们的对手” 深有同感!看来当个好球迷也不容易,虽然有享受的权利,但也有支持球队的责任,也还需要不断的学习。

在新球场,场上球员们需要适应,看台上新球迷们需要学习,而电视前的我们,恐怕也需要耐下心来,不能太心急。

最后,托柳大侠及诸位的吉言,希望球队能以汉堡为祭品,破解“魔咒“,走出怪圈!

门前的市场(转帖)

November 18th, 2006

转自Da Ping昨天的一个权限很高的博客
=======================================================

我家院外原来是一条安静的小马路。后来逐渐成为一个热闹的市场,市场给这个院子里的居民生活带来方便,但是也带来了脏乱。市场的摊位大部分是卖菜、卖肉、和各种食品的,但也有做其他营生的,总之都是和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我并不一定每天在市场上采买,但是每天进去出来都必须经过这个小市场。市场上的小贩们很多都不是本地人,但大部分都是固定的摊点了,时间干的都不短了。他们无论酷暑严冬阴晴雨雪天天出摊早收摊晚,也是挺辛苦的。时间长了每天见面,不说话也是熟人熟面的了。他们是摆摊点的小贩,自然有他们赚钱的门道。对有时连我都看得出来的缺斤短两之类的小伎俩,我也很少与之论理,总想他们也不容易。一些年轻的同事,对我的态度颇不以为然,认为助长了不良风气。

他们就靠这个摊子养家糊口,供子女上学。一直在干看来是可以过得去,有的就在附近宿舍楼里租了房住,我们这个楼就有好几家。还在干也说明只是能过得去,还没有力量改变现状。
市场的南头,有一间在这个市场算是比较大的门脸,现在卖烟酒食品,挨着它有一个小露天的食摊,饭点时卖拉面等。这都是一个西北汉子开的,他是个退伍兵高个长的也挺精神,十几年前在我们这里卖凉皮的还不多。他推个自行车卖凉皮,看着还挺干净,后来弟弟也来了,几年后就租了一个小门脸,再后来门脸就更大了,他的状况是这个市场上变化比较大的。
从南头的路口往里走,不远有夫妻两人经营的“永康豆业”的一个小摊点,磨豆腐做豆浆,都是下岗工人,儿子在上小学,每天早上上学前来摊点上帮他爸爸妈妈干点活,到时间了再去上学。男的大方友善,女的殷勤亲切。我也常去买豆腐豆浆。
市场中段,一有个看起来有四十上下的中年妇女,修改加工衣服,手艺还可以,她的小小的门脸大约也就有一米左右的开间,这个小小的铁皮棚起的小门脸每月收200元的管理费,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费用。看见过她的儿子,是中学生。她收费低廉,但态度特别好,还经常给顾客出点好注意。常常看到在市场上不忙的时候,女人们围坐在她的小门脸前,她一边干活一边跟大家说笑。
我并不天天在市场采买,每次买的量都不大,所以不是最受欢迎的顾客,但是因为不大会讲价,也比较好说话,所以也不是他们最不喜欢的顾客,也很少得到优惠。口头上的优惠那倒是经常的,让人心情愉快也不错。不过也常常有不愉快的经历,开始遇上是不高兴,后来就见怪不怪了,再后来就只当自嘲的笑话了。
市场上一个卖水果的妇女是我的老乡,人很能干的样子,雇着两三个看摊的,她丈夫一切都听她的,见面常打招呼。我过去总在她摊上买水果,态度都热情而诚恳,让我相信她给我的水果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公道分量足,我也很开心。时间长了,知道她的水果质量一点也不比别处好价钱倒还要高一点,分量是否足我也看不出来,后来我也很少光顾她了,不过见面有时还会打招呼。
有一个卖菜的胖子,一样的进货渠道,他摊上的菜摆在那里看着就比别家的整齐鲜亮,有时还会有一些不是大路货的菜,所以我有时也会去他那里买菜。后来一次和熟人一块去买菜,在他的摊上买了点苦瓜。熟人告诉我这人很狡猾,他在找钱时,看你不注意就少找钱。当时没在意,回去后一看果然少找了一块钱。后来我也并没有去找他,只是想以后不买他的菜就是了。一次,买菜时有点着急,没注意站在他的摊前,一抬头看是他不好意思再走开只好在他摊上买了,心里想怎么没看呀,一分神,又让他钻了空子,拿了菜往回走了几步,回过神来一数钱,又少找了。不禁哑然失笑,还真挺佩服他,人家一眼就看透了你糊涂,看出你又分神了。将此事说给别人时,听者大笑。
这个市场的小贩们,大多数人既没有固定的收入,也没有养老、医疗等等保险,算是这个城市的边缘人群吧。我们只看到他们的劳作,并没有看见他们的全部生活状态。我们看到他们时大都是心平气和的,到底是做生意的,总是要和气生财,忙时各自做他们的生意,闲时打牌搓麻聊天听广播看报纸杂志。真很少见他们发牢骚。
发牢骚的人也要具备发牢骚的条件吧。常常听到大大小小的明星们大叹苦经,好象他们从事的是天下最苦的职业,娱乐明星们大叹苦经毕竟也起到了娱乐大众的作用,就让他们去叹吧!政治明星如果喊忙喊苦的话,那就要被“鄙视”了。难道要尸位素餐吗?扯远了,打住!

最旱,最热,最冷…疯狂的气候

November 16th, 2006

特意在空间加了墨尔本市的天气预报,因为如果只看帖子,可能没有太多人相信!

http://anneyi3.spaces.live.com/PersonalSpace.aspx?_c02_owner=1

今年,是维州(也许是整个澳大利亚)千年未遇的大旱年;

今年10月6日,是有史以来墨尔本最热的10月份的一天;

而昨天(已经改成夏令时两个星期了),恐怕是墨尔本有史以来最冷的一个11月,北边几个区下了大雪,墨尔本市区一天内冰雹不断;

“Crazy Weather”-“疯狂的气候”,是今天墨尔本9频道电视有关报道的题目,因为在维州初夏的冰雹和大雪中,还有其他州传来了因炎热而山火四起的报道!

难道这不是温室效应正在以我们预料不到的速度向我们侵袭?

难道人类还觉得保护环境为时过早?

美国的布什和澳大利亚贺华德难道还要以发展中的中国和印度为借口,抵制京都协议?

相信这两位国家首领已在执政期内创下“丰功伟绩”,难道他俩还想在人类生命的历史长河中“流芳千古”?

越战再现

November 16th, 2006

下面是今天BBC新闻网页的头版头条:

Last Updated: Wednesday, 15 November 2006, 21:33 GMT

US soldier raped and murdered Iraqi girl
美国兵强奸并杀害了伊拉克女孩

一个美国士兵对强奸并帮着谋杀一个伊拉克少女和她的全家表示认罪。

US soldier ‘sorry’ for Iraq death
美国兵对伊拉克人的死表示“对不起”

US investigations into Iraqis
美国调查伊拉克人的死亡

In depth: Struggle for Iraq
陷得很深:在伊拉克的挣扎

========================================================
US soldier admits Iraq girl rape
美国兵承认强奸伊拉克女孩

A US Army soldier has pleaded guilty to raping a 14-year-old Iraqi girl and helping murder her and her family.
一个美国士兵(James Barker)为强奸一个14岁的伊拉克姑娘,并帮着其他美国兵谋杀这个女孩和她的家庭成员而认罪。

James Barker同意认罪,以避免死刑,他的律师说。

Barker是4个被判谋杀罪的士兵之一。他们几人帮着另一个士兵计划,执行并掩盖这次侵害。

========================================================

US soldier ‘sorry’ for Iraq death
美国兵对伊拉克人的死表示“对不起

By David Willis
BBC News, Camp Pendleton, California

A US marine has publicly apologised to the family of an unarmed man who was shot to death by US troops in Iraq.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士兵公开队被美国在伊拉克的士兵谋杀的一个伊拉克人的家庭道歉。

他和控告方有协议,可能会从轻处罚。而参与事件的其他几个士兵有可能面对死刑。

20岁的John Jodka 是执行任务的8个士兵中级别最低的。
这8个加强的小分队是派去搜捕一“叛匪”嫌疑犯。当他们无法找到这个嫌疑犯时,他们几个觉得很懊恼,于是将一位残疾的祖父从他家里拖出,捆绑起来殴打,然后开枪将老人打死。

========================================================

读了头条新闻后,抑制着怒火,又读了第二条和第三条,打开第4条《 陷得很深:在伊拉克的挣扎》,原来是有关伊拉克问题的整版专栏:题为《伊拉克的暴力》,《巴格达的战火》,《战争的故事》…等等的报道:

http://news.bbc.co.uk/2/hi/in_depth/middle_east/2002/conflict_with_iraq/default.stm

决定不再细看,三条足亦!已经破坏了早上起来时,我安怡的心情!

美国越战影片中揭露的人类的罪恶又一次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土星上的“飓风”

November 11th, 2006

类似地球飓风的风暴在土星的南极形成,和地球上的飓风不一样,土星风暴的位置似乎是固定,其直径是地球直径的2/3.

这张来自Nasa的这个图片,这个巨大的“眼睛”,不知为什么,让我觉得有些毛骨悚然!

这是在地球以外其它星球上第一次探测到的飓风。科学家说这个直径约8,000公里的“飓风”的“眼睛”是以550千米/小时的速度,顺时针旋转的一个漩涡。

但不像在地球上,这个飓风似乎固定在土星的南极。“看起来像飓风,但行为不像”加利福尼亚技术学院的Nasa Cassini’s影像组成员之一的Andrew Ingersoll 博士说,“无论这是什么,我们都要密切注视,找出它为什么会出现的原因。”

Nasa的天体物理学专家Michael Flasar说:“我们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任何类似的现象。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壮观的风暴。”

这些科学家的话,更增加了我们对这些宇宙未知现象的不安的感觉!

几家欢喜几家愁?

November 9th, 2006

美民主党选举大胜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只是提个问题,并没有想就此多谈,因为也搞不太懂。

布什愁吗?好像未必,觉得他可能倒松了口气,卸下了一堆包袱,剩余任期内,可以甩手,推卸责任,看民主党如何收拾破烂摊子,好也罢,坏也罢,责任就不全在我小布什了!

辞职的原国防部长自然有些愁,“伊拉克战争没错,错的是国防部长无能!”其实,这个国防部长让谁来当,都会有同样下场!因为小布什发动的本来就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打以前,全世界至少70%的人都知道这点,这也就是为什么全世界至少有70%人反对这场战争!

又都说“共和党弃车保党,但是晚了一步”,其实这一招看来并不是为了保党,而是为了保面子!若在选举以前就把个国防部长撤了,第一:岂不承认共和党在伊拉克问题上失策?可能输得更惨!第二:如果撤了后,还输了选举,再找谁做替罪羊?副总统或莱斯小姐?那民主党岂不赢得更加痛快?看来小布什也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傻!

看见美国人民终于觉悟,松了口气,虽然几年布什执政,世界已被搅得更乱,现在也还是觉得似乎无人能收拾伊拉克的烂摊子,对民主党能做些什么也表示怀疑。但有几件事情,在民主党胜利之后,可能还会有一点新的转机:

比如京都协议书的签订,以戈尔为首的保护环境的民主党势力,有望对此有所突破;

还比如北朝鲜问题。记得克林顿下台之前,南,北朝鲜已在奥运中打出同一面旗帜,而布什为掩饰其伊拉克战争的石油目的,搞了个“邪恶轴心”理论,其中加上了北朝鲜,一个没有石油的,非阿拉伯国家,实际上是放了一回烟幕弹,没想到这一举动,引火烧身,北朝鲜软硬不吃,因而将朝鲜推得更加远离了“文明”世界,希望民主党能提出什么有效的施;

还有…咳,也不要期望太多,最大的期望是总统选举时,美国能再次改朝换代!

总之共和党惨败,是一件大好事,几年来第一次为来自美国的新闻叫好!

美国中期选举博客谈 -‘sleaziest ever’

November 8th, 2006

关于美国正在举行的选举,没有时间,先将英文的几个博客放在这里,选举后,再翻译出来细细品味!

Who’s not Bush?
Gavin Esler
7 Nov 06, 04:08 PM

Here in Washington over the usual heart-attack-on-a-plate American breakfast this morning I turned to the Washington Post for a summary of the elections.

“Has there ever been a more negative, dispiriting election?” asks columnist Eugene Robinson, clearly not expecting an answer. So I switched to the New York Times. Columnist Barry Schwartz called these elections “the sorriest, sleaziest, most disheartening and embarrassing in memory.” Then I switched on the TV just to cheer myself up. The presenter was asking a pundit from the Los Angeles Times what it would be like if the Democrats failed to win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Jonestown,” replied the pundit, referring to a bizarre cult involved in a mass suicide many years ago.

So it all sounds fairly promising, then. The television advertisements I’ve been watching have almost all been negative. The overwhelming impression is that hundreds of criminals, rapscallions and ne’er do wells are currently on the loose on the stree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ll seeking election for the opposing political party.

The Democratic campaign seems to boil down to one phrase: “We’re not George Bush.” And the Republican campaign is similarly taut: “We’re not George Bush either.”

Somehow, however, American voters will sort it all out.

Gavin Esler presents BBC TV’s Newsnight programme

Foreign-affairs crisis
Adam Brookes
7 Nov 06, 04:27 AM

The wisdom – if such a thing exists as the polls open – is that the Democrats will take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but they probably won’t take the Senate.

If the wisdom proves correct and the House falls to the Democrats, what would it mean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Well, possibly not much, it seems to me.

Congress has little weight in the formulation of specific foreign and national security policies. Those get set by the executive branch of government – the administration.

The future of America’s involvement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and the responses to Iranian and North Korean nuclear programmes are being decided in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the Pentagon,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nd the White House.

(One important caveat: there is said to be an intense and important discussion on Iraq and what on earth to do about it taking place between a bipartisan group of Senators. But that may be the exception that proves the rule.)

If the Democrats win the House, they will have some tools with which to confront the White House.

They could threaten to cut off funding for foreign policies they don’t like by voting down spending bills that are funding the wars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for example.

They can haul political appointees like Donald Rumsfeld over the coals in Congressional hearings.

And they can create a political atmosphere which makes it very difficult for the president to do his job.

But what a huge political risks these options bring. What Democrat would want to be seen cutting off funding for troops in the field? Or bringing down members of the president’s cabinet in the middle of a war? Or creating a ferocious partisan atmosphere which leads to political paralysis?

Two years before a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e last thing the Democrats want is to open themselves up to accusations of being defeatist or incompetent on national security.

I talked to a senior American diplomat at the weekend – one not involved in Iraq or Middle East policy. He was deeply pessimistic about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 the short to medium term. “We’re adrift,” he said.

The elections seemed suddenly to fade in significance. America’s foreign-policy crisis – and it is thought to be a crisis by many in the diplomatic and intelligence communities – won’t be solved by emboldened Congressional Democrats.

Adam Brookes is the BBC’s Pentagon correspondent.

Saddam, Hitler and Bush
Gavin Esler
6 Nov 06, 05:25 PM

Two facts, two figures, and one big question stick in my mind this US election.

Fact One: the United States has now been at war in Iraq longer than it was at war against Hitler during World War II.

Fact Two: Saddam Hussein has been an American enemy for more than 16 years, far longer than Hitler.

Now the two figures: 15 and 6. It will take a switch of 15 House seats for the Democrats to take control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in Tuesday’s mid-term election vote, and a switch of six seats for the Senate to change hands.

And now the Big Question: What does the Iraq war have to do with the precise number of seats which will be won and lost on Tuesday?

Many American commentators say this election is a referendum on the Bush presidency and on the conduct of the Iraq war – which is true, up to a point.

One of the best attack weapons for Democrats has been to say that the Republican candidate “votes with George Bush 97% of the time”.

Some Republican candidates are running away from George Bush like scalded dogs.

But Mr Bush has been campaigning as though his own political future depends on Tuesday’s result – which it does, up to a point.

And two days before the vote – no doubt entirely coincidentally – we learn Saddam Hussein is to be executed. The verdict may well help Mr Bush.

Almost all the pundits and pollsters agree that the Democrats will gain control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94. The Senate is thought more likely to stay with the Republicans.

And so those of us trying to predict what might happen are left speculating how far the Democrats will feel empowered – if they win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 to launch a series of inquiries into the conduct of the Iraq war.

Presidents at the end of their second term – Reagan with the Iran-contra affair, Clinton with Monica Lewinsky – often find they are bedevilled by hostile Congressional investigations.

But my gut instinct is that instead of being hobbled by all this, Mr Bush may well be liberated.

A Democratic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would give Mr Bush the kind of opposition he has so sorely lacked for the past six years. Mr Bush would be forced to seek bipartisan consensus – no bad thing during wartime.

And of course after Tuesday Mr Bush never needs to worry about leading the Republican Party in any election ever again. The end of the Bush presidency may begin on Tuesday, but my guess is – to quote Ronald Reagan – you ain’t seen nothin’ yet.

Gavin Esler presents BBC TV’s Newsnight programme

让我们去海布里吧 – Let’s go to Highbury!

October 30th, 2006

“Let’s go to Highbury!”

于是我们开车出发。

顺着布莱克本路一直开下去,在海布里路口右手边,看见了那个海布里公园,我们然后向右拐到海布里路上,一直开到了阿士伯顿区,在阿士伯顿火车站附近…….

这不是在伦敦,而是在墨尔本,我们也不是去看球赛,而是去买电脑的配件。
……
早上

A:“你看了今天的新闻了吗?”
B:“是不是美国又有飞机幢楼那条新闻?”
A::“噢,我不是说的那条新闻,我说的是英国队守门员丢的那个球!”

于是A和B一起看球赛视频:同球门后边的那些人(摄影师?球迷?ball boy?。。。)一起笑翻!
……
中午

上超市买东西,又看见那种筒子上印有足球运动员的土豆片,虽然为了健康,尽量少吃Junk food, 但因为画面上的永伯利,又忍不住买了一筒。
……

晚上

“今天晚上吃什么?”
“嗯,晚上有球赛,还是做猪肚子吧(虽然绝对非健康食品)!”
“还得换上那双红的袜子,阿森纳今天主场。”
……

就这样,无意识中,每一天,阿森纳都会时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海布里也似乎近在咫尺(虽然在地球的另一半,但得天独厚的墨尔本,在地理名称上模仿了伦敦,于是也更加深了我们的这种幻觉)!

作为一个球迷,足球,或更确切地说,阿森纳就这样无时无刻地沁入了我们的生活!似乎有一半的时间,我们生活在足球的痴迷中!

墨尔本的气候居然也很配合一个阿森纳球迷的心情!

作为南半球一个“一日四季”的城市,季节与世界大部分地区颠倒不算,一天中经常还能享受四季“风光”。近年来,由于人类加害自己的“绿屋效应”,我们更加经常地春夏秋冬搞不清,今年尤甚!比如上个星期,曾经36度,有史以来最热的10月的一天,但第二天最低气温6,7度,最高也不过是17度!屋子里的冷气和暖气,在这一两周中,交换使用!周六晚球赛前,一国内朋友打电话来,谈话间,因为想搞清时差,就问:“你们那里到底是什么季节?该夏天了吧?”可能是这几日温度太低之故,什么季节又有些糊涂,所以不得不思索了一下,然后回答道:“嗯,好像还没有,应该还是晚春,因为还没有改夏令时呢 ……”可是赛完球,无意看到了电视新闻节目,提醒大家,12点时,请将钟表的指针拨到1点……当时室外温度已经降到了5度!

莫斯科几乎冰冻的球场,将我们的热度降到零下,雷丁4-0的狂热,又将我们带回炽热绿荫,随着昨天的1-1被逼平,球迷身边的温度又在下滑…

我们就是这样,长此以往地经受着这种冷热的处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定需要冷热处理;

球迷是怎样成长的?也需要自觉自愿或不自觉不自愿地经受另一种冷热的处理:

享受和折磨,看来是球迷的责任和权利。

足球对于我们来说,绝对已不只是娱乐了,它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带给我们的除了赏心悦目,趣味颖然,和时不时的狂喜外,还有失望,悲哀,沮丧,甚至愤怒,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也许会一直这样下去…

那天,谈起了去伦敦,在一旁的五岁的小侄女问:“叔叔为什么要到伦敦去?”

答:“去看阿森纳踢球呀!”

小侄女又问:“阿森纳是什么?”

答:“一个足球队。”

小侄女又问:“足球队是什么呀?”

答:“就是十几个人在一起踢足球呀!”

小侄女又问:“叔叔老是看他们,他们是叔叔的朋友吗?”

犹豫了一下后,答:“是啊,他们都是叔叔的朋友!”

岂止是朋友,阿森纳俱乐部的教练和球员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地位,远比一般朋友重要的多!作为球迷,球队给我们带了了常人不能享受到的乐趣,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多了许多其他人所没有的,息息相关的亲人,多了一个特殊的家……

作为枪手的球迷,我们可能真是特殊的一群,一群不可自拔的,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生活在足球狂热中的信徒,一群理想化的人,一群依然傻乎乎地相信忠诚,依然傻乎乎地追求美和纯真的人…

最近很忙,任务压身,不想再为阿森纳“浪费”太多的时间,但好像上了瘾一样,欲罢不能!几次想退出“江湖”,但几次没有成功!

球队对我们生活,工作带了了不少负面的影响,我们后悔吗?

昨天晚上细想时,似乎有一点,但今天早上起来,还是那一句话:让我们去海布里吧!

Let’s go to Highbury!

(我们有了新的家,但在新家门口,我们依然看得见海布里,对我们这群出生在海布里的阿森纳子弟们来说,海布里永远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