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转载’ Category

往事回忆(二十一)我经历的北平地下党(转载)

Friday, May 18th, 2018

作者:张大中

“这是一本口述史,作者叙述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十一年地下党工作的经历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知识分子运动的反思及“文化大革命”中秦城冷月七年零四个月的监狱生活。育英中学第一个党支部的成立;北平地下党的秘密活动点;平西抗日根据地妙峰山交通站;保定、满城地区开辟的秘密交通线;充满传奇色彩的安全转移;中山公园音乐堂流血事件;轰动一时的沈崇事件;燕京大学校园里开辟出国统区中的解放区;北师大“四九血案”;是一部表现大批知识分子、进步教授学者和青年学生冒着生命危险,追求真理,追随革命,为了理想的实现而奋斗的历史画卷。”

有兴趣者可在网上查看全文:中共党史出版社 

其中第六章,第八章,第九章,有作者回忆当时在晋察冀一分区的经历,节选部分如下:

第六章 疏通血脉——开辟保定地区秘密交通线

1942 年初,刘仁、刘慎之派我和张一峰到保定地区开辟秘密交通线。当时刘仁分管交通处。开辟保定地区秘密交通线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2初到1943年4月由我和张一峰。第二阶段:1943年4月到1944年3月由我和侯儒林。这两个阶段,我先后协助张一峰、侯儒林负责秘密交通线的工作,同时我还负责联系北平地下党的工作,经常化装进城。第三阶段:1944年3月,侯儒林调往易县,负责易县交通线的工作;保定地区交通线由我直接负责,新派来的李勤协助我。与此同时我继续负责联系北平地下党的工作。

* 一、开辟保定地区秘密交通线(1
* 一、开辟保定地区秘密交通线(2
* 一、开辟保定地区秘密交通线(3)
* 一、开辟保定地区秘密交通线(4)
* 一、开辟保定地区秘密交通线(5)
* 二、隐蔽在人民中间及联络方法
* 三、粉碎敌人一网打尽的阴谋

  一、开辟保定地区秘密交通线(1

为什么要开辟新的秘密交通线呢?
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北平、天津、唐山和铁路系统的党的地下组织由设在敌占区的平津唐点线工作委员会领导,使用的交通线是社会部建立的经北平近郊妙峰山、房山的两条秘密交通线。1941年初,中共中央晋察冀北方分局成立城市工作委员会后,鉴于平津唐点线工作委员会遭受破坏的教训,决定不在敌占城市设立统一的领导机构,而由设立在根据地的城市工作委员会实行“异地领导”、“多头联系”、“单线联系”的方式开展敌占城市的工作。于是,建立秘密交通的工作就被提到更为重要的地位……。

为什么选择在保定建立交通线呢?

首先,原来的两条交通线非常难走…….
再者,原来的两条交通线都不够安全。……1941年4月就发生过“八个孩子”在去根据地的路上遭敌逮捕的事件。当时雷炎等八名青少年从海淀西北旺出发,由民兵接力带领,绕小道、爬梯田,跋山涉水日夜兼程,走了六天才到达斋堂。不料,敌人突然袭击把他们逮捕了。

 一、开辟保定地区秘密交通线(2    

由于交通困难,有些青年在去根据地的路上被敌人逮捕;有些在北平已经暴露的同志不能及时转移到根据地去,只能在城内东躲西藏。由此而来的后果是,按照地下工作的组织原则,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同志必须迅速躲藏转移,以至有的同志曾因此而失掉组织联系。更令人焦虑的是,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不能及时传达到北平,而北平党组织的情况也不能及时汇报到城工委。
保定的地理环境与上述两条交通线明显不同。
首先,保定离晋察冀根据地比较近,这中间只在满城有一条敌人的封锁线,进出方便。满城县境大部分是平原游击区,部分是边缘山区,一过满城就比较安全了。接着往山里走,进去就是晋察冀根据地的腹地——平山县。
其次,保定是中等城市,是伪河北省省会所在地,来往人员多,城乡联系多,当时城里人和农村人穿的服装不一样,城里人到一般小县城很是惹眼,而到保定这样的中等城市则不然。保定日常生活用品很多,农产品城乡交易比较活跃,小商小贩和进城买东西的农民很多。北平、天津来的人,来到保定并不惹人注目。
临近的山里养蜂养羊,出蜂蜜,出羊皮、羊肉,出柿子、核桃、大枣等山货,都需要运进保定进行交易,乡下需要的日用品也得从保定买回去。城乡贸易带动城乡人口的对流。我们这些人混在来往的客商、小贩和农民之中并不显眼。
当时说,交通线是党的血脉,血脉不通,工作很难做。有了交通线,血脉就活了。    
我们从1942年春天搞起。我们通过晋察冀第一分区地委书记王国权、组织部长牛树才的介绍,在满城县委驻地东赵庄设立了交通站。这个交通站也是我和张一峰工作和住宿的地方,是秘密交通线的枢纽。    
    有了交通站,还要建立若干个秘密联络站,这样才能以点连线,构成一条秘密交通线。
满城县县委书记石金奎是本县郄庄人,他足智多谋,而且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人送绰号“济公”。经石金奎介绍,确定把秘密联络站建立在保定近郊的蛮子营村。我们在当地第五区区委(书记牛彬,宣传委员石金庚,区长赵锡武)和村党支部的帮助下,选定了秘密交通员,并以他们的家庭为秘密联络点。
蛮子营是个什么地方呢?
从保定火车站一出站口就是四里营,出四里营就会看见在火车道边上竖着个警察阁子,那是日伪警察的检查口,下火车的第一关就是要通过这里的检查。然后往西三四里地就到了水碾头村。过了水碾头村是小车村,不进小车村村里绕着从村边过去,就到了蛮子营村。这一带是游击区,蛮子营东距保定仅十四五里。我们的人白天在保定下火车,一两个小时就到了蛮子营。蛮子营一带出产蔬菜、莲藕、荸荠,那里有一片一片的莲花池塘,夏季风景秀美;满眼荷花,香气弥漫。蛮子营还种水稻,稻田里唱响蛙声一片。如果不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里将是多么富庶美丽的田园啊!

……

第八章 秘密交通线上遇到的种种险情

    我们满城秘密交通站设在抗日根据地里,有时和满城县委住在一起,有时和晋察冀一分区地委住在一起。秘密交通线上的交通站、点都在游击区、接敌区。最接近敌占区的交通点(堡垒户)在水碾头,距保定只有几里路。来往的地下工作人员就是从保定市下火车,经过这些站、点进入根据地的。我们为了做好交通站、点的工作和接送来往的地下工作人员,经常活动在游击区、接敌区,我还不断进入北平城,要时刻警惕着敌人的突袭,时刻准备着应对各种突发的敌情。危险甚至牺牲,也时刻伴随着我们。

    * 一、遭遇与误会
二、蛮子营遇险(1
二、蛮子营遇险(2

 一、遭遇与误会

1943年夏季,我从北平联系地下党返回时,在由保定到蛮子营的路上,刚过水碾头,后面跟上来十四五个巡逻的伪军。我就当做什么也没看见,和原先一样从容不迫地往前走,心里迅速盘算着怎样应对。
领头的伪军赶上来,用枪一指:“站住,干什么的?”
我说:“我是看朋友的。”
那家伙不信:“看朋友的?伸出手来看看!”
我张开手掌,那家伙眯着眼像看手相似的来回看。他这是看我有没有握枪磨出的手茧。接着又要我“撩开裤脚!”他这是看我有没有扎绑腿的痕迹。那时八路军是扎绑腿的。结果是什么也没有看出来,认定我不是八路,就说:“蛮子营一带村里白天没事,晚上可有八路军,你不如今晚住到我们炮楼里,明天再去。”
我连忙说:“谢谢,那我就不去蛮子营了,我回北平。”说罢扭头向保定方向走去。走了一段回头一看,巡逻的伪军晃晃悠悠朝北面白马场的敌人据点走去了,我骂了一句“这帮笨蛋!”
我回到水碾头堡垒户家里躲了一阵,然后就向西直奔蛮子营。
1943年大扫荡之后,我常带着高深从北平回根据地。有一次,我们先到蛮子营,晚上王洛宝送我们,走到宋家屯一带碰上了区小队,我们就和区小队联系,约定当晚和他们一起穿过封锁沟回根据地;联系好后,王洛宝就回蛮子营了。傍晚我们分散在各家吃派饭,我和高深派在一家,忽然枪响了,日伪军进村了。区小队就和伪军噼哩啪啦地交上了火。一时不明情况,我们怎么办呢?我先把高深藏在老乡家的粮食缸里,盖上盖儿,我叮嘱他千万别出声。我掏出手枪躲在门后面,注意情况的变化。
过一会儿枪声不响了,全村静悄悄的。我很快走到街上去了解情况,老百姓说没事了,是遭遇战,打跑了。区小队与一股日伪巡逻队遭遇了,黑灯瞎火的交手一阵,谁也不敢恋战,各自撤走了。区小队向西边走了。这样一来我们与区小队失去联系,怎么办呢?这一带的路我比较熟悉,就带着高深连夜又回到蛮子营,过了几天才回到根据地。
在游击区、接敌区,敌我活动频繁,遭遇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当地军民警惕性都很高,弦绷得紧,有时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自家人,发生误会。1944年春,我在保定市南面于家庄、方顺桥两个小火车站建立新的交通线后,决定自己走一趟,以了解沿途的情况。这次我穿着徐伟的北京大学黑色学生制服,戴着黑色制服帽。从方顺桥下车,刚进了东村的村口,迎面快步而来的村党支部书记慌忙地说:“哎呀,你怎么这身打扮呀?远远看上去活像个伪警察,民兵早在房上埋伏好了,拉开枪栓瞄着呢。要不是我认出来,他们就搂机子开火啦!”
还有一次我从北平返回根据地,身穿长衫,头戴礼帽,夜间跨越封锁线地带。黎明时分走到一个山坡间,被一位站岗的八路军战士拦住,盘查讯问,不准通行。一定要问清楚我是干什么的。我这身打扮一时也解释不清,只得说:我什么也不跟你讲,只要见了你们首长,我就说实话。这位战士带我去了团部,正在吃早饭的第三团团长肖应棠见到我,哈哈大笑,说:闹了半天原来是你呀!快坐下,一块吃饭吧。

    二、蛮子营遇险(1

1943年秋冬,敌人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了一次大扫荡。从规模上看,这是最大的一次。这年9月16日至12月15日,敌调集4万余人的兵力,对北岳区进行历时三个月的“毁灭扫荡”。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第一阶段,敌以1.7万余人,采用分进合击和长距离奔袭的战术进犯我中心地区各要点,目的是寻找我主力决战,和以重兵进行“清剿”,实行“三光”政策,毁灭我根据地。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为第二阶段,敌以9000余兵力转向滹沱河、沙河和唐河沿岸产粮区,目的是对我根据地一面“清剿”,一面抢粮。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为第三阶段,敌在我军民日夜打击下,遭到重大伤亡,开始分批撤退。在反“扫荡”中,我军(包括民兵)共作战560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1.1万余人,攻克敌据点204座,炸毁火车18列,坦克3辆,汽车244辆,击落飞机1架,缴获山炮1门、枪支800余支。与此同时,我军民也付出重大代价,伤亡2427人,敌屠杀群众6674人,烧毁房屋54700余间,许多村庄变成瓦砾。
在我军反扫荡的过程中,我党、政、后方机关、华北联大、剧团、报社分散隐蔽在小山庄,有的遭遇敌人包围,很多人牺牲了。
在反扫荡一开始,我跟侯儒林商量,我们跳出来,到敌后游击区活动,住在蛮子营一带,这样可以避开敌人的锋芒。此外,还有两个好处,一是这里距离保定近,与城里联系方便,可以始终与城里保持联系。二是如果城里的人突然闯来了,我们会告诉他敌人在扫荡,暂时不要去根据地了,避免城里的同志出问题。
9月,我们跳出来了。敌人进攻的第一阶段,我们安全地度过了。敌人进攻的第二阶段,10月中旬以后,敌人部队调头转向滹沱河、沙河和唐河沿岸产粮区,特别加强了对敌占区和游击区的“清剿”。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实行突袭。敌人突然之间包围村子,把全村男女老幼集中起来,挑着刺刀,架着机枪,牵着狼狗,威逼百姓,谁是共产党?谁是八路军?当场拷打逼问。区委不断向我们传达斗争形势。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各方面传来的消息,昨天敌人突袭了哪个村子,死了多少人;今天敌人突袭了哪个村子,死了多少人。
我们的活动也更加频繁,今天住这村,明天住那村;今天两人在一起,明天两人又分开,不断转移。我有时住在水碾头,有时住李家巷。白天不能活动,藏在老乡家,昼伏夜出,晚上转移。一到晚上就能听到各方面的消息。非常艰苦,非常紧张,随时有可能与敌人遭遇。10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我和侯儒林投宿到蛮子营,一住下就听说最近敌人可能要向这一带偷袭,但是具体偷袭哪个村子也没个准儿。所以我们商量,我俩不能住在一家,如果住在一家,一个是山西人,满口老西儿话,一个学生出身,满口北平腔,万一让敌人撞上不好解释,必须分开住,分散危险。

二、蛮子营遇险(2)

当晚侯儒林去李家巷住在李洛常家,我就住在蛮子营杨森家。
前面我说过,杨森作为乡村的知识分子,有文化,性格憨厚,乐于助人,在村里有着很好的人缘。他家住在村东头,院子比较大,一溜大北房;西房养着牲口。房子的东面是一亩地的果园,种着梨树,有一个水井。家庭比较富庶。杨森的父亲熟识文墨,擅长诉讼文书,乡里谁家要打官司,都得求他书写诉状,因此他也算是一方圣明。杨森的姐姐杨淑蓉识文认字,也是共产党员。
杨森家救过我的命。1943年春天,我患了疟疾,发烧打摆子。游击战争年代,医疗条件很差,得不到应有的治疗,一会儿好一会儿坏,身体非常虚弱。有一天,在杨森家梨园的井边坐着聊天,有杨森和他姐姐。我突然感觉自己头晕,全身无力。当时我想,我怎么刚参加革命就离开这个世界了?太早了太可惜了。想着想着就没有了知觉。等我再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杨森姐姐家的炕上,他们找来农村的医生,又掐又治,喝了糖水。瞧我渐渐恢复了知觉,杨大姐说:“谢天谢地,快吓死人了!”
我说:“杨大姐,你们救了我一命啊!”
那一天我住在杨森家,我和杨森全家时刻注意着村里的动静。第二天一大早,杨大姐出外倒尿盆,神色慌张地跑回来在我耳边儿说:“坏了,外边一片黄,都是日本鬼子!”
我立刻抽出手枪,问杨大姐:“你看有空儿能冲出去吗?”
她说:“不行啊,满满泱泱的,没空儿。”
看来冲是冲不出去了。杨大姐出主意说:“就在院里藏下吧。”
我脱下八路军服装,换上城里的制服、皮鞋,戴上礼帽,把手枪藏在炕洞里,准备好北平的居住证。我说:“大姐,咱们按时做饭按时让烟囱冒烟,当做什么也不知道。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杨大姐就动手烧火,我拉风箱她熬粥,摆上小炕桌,放上碗盛上粥,一个小碟盛着腌茄子,做出要吃饭的样子。平时我挺爱吃这饭菜,今天一点没有胃口。
这时候,透过玻璃窗看到三五个伪军闯进来了。我们起身迎出房门。伪军见我主动迎出来,先是一愣,接着哗啦搂响了枪栓,枪口冲着我,神色紧张地问:“干什么的?”
我看他们挺紧张,自己反倒不紧张了,微笑着回答:“我是从城里来的,基督教信徒,昨天刚到,来会教友的。”说着掏出北平居住证给他们检查。这几个伪军翻来覆去看了半天也没找出破绽。
杨大姐从鸡窝里掏了几个鸡蛋捧给伪军,说:“老总,家里没什么好的,这个您就带着吧。”几个伪军互相瞧瞧,把鸡蛋揣兜里,背着枪走了。
我们返回屋里继续吃早饭。刚端起碗筷,透过玻璃窗,又看见两个日本兵端着刺刀闯进来。
我们又迎出房门。这回杨大姐先拿出一小竹篮鸡蛋给那两个鬼子。两鬼子把竹篮一拨拉,冲我举着刺刀哇啦哇啦乱叫。我在中学学过日语,这会儿跟鬼子怎么说他们也听不明白。我就蹲在地上拿树枝又写又画,汉字、片假名,连比划带解释,他们总算明白个大概:我是北平的学生,信仰基督教,来这里会教友。
两个鬼子似乎弄明白了,互相点点头,看来是相信了,抬腿开路,临走没忘了提走那篮鸡蛋。
我们进屋接着装做吃早饭。过一会儿,响起了枪声。事后得知,敌人把全村百姓押往村北头空地集中。村党支部书记王瑶(王洛宝的叔伯弟弟)乘敌人不注意,抽身钻了胡同。日本兵发现立即朝他开枪,王瑶不幸中弹,他带着枪伤继续往前跑,日本兵追到一个院子里,他坚决不屈服于敌人,日本兵用刺刀将他杀害。王瑶壮烈牺牲。
日伪军把全村人集合起来,架着机枪,牵着狼狗,挥着刺刀,逼问谁是共产党,谁是八路军。村里很多人知道我此刻就在杨森家住着,他们却不约而同地严守秘密,始终没有透露我的任何信息。
敌人在村子里折腾了一整天,闹得鸡飞狗跳。从各家抢来粮食牲畜,杀猪宰羊,架上大锅,又煮又烧,大吃大喝,直到傍黑才带着抢来的粮食和东西撤走。
那天敌人也突袭了李家巷。侯儒林住李洛广家,敌人进村后,李洛广家院墙根儿上戳着一垛一垛的高粱秸,李洛广就叫侯儒林藏身在高粱秸后边。敌人进院搜查,翻箱倒柜,用刺刀往高粱秸里乱戳了一通,赶巧刺刀都贴着他身边捅过去,居然没有伤及他。在李洛广一家的掩护下,侯儒林躲过了敌人的搜查。
敌人走后,我和侯儒林见了面,一商量,马场村没有敌人的据点,今晚就住马场村吧。这样,我们就在马场村李洛常姑姑家住了几天。
    12月底,反扫荡胜利结束,我们返回周庄。正赶上一分区召开反扫荡总结大会,看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又得以相见,大家互相亲切握手。杨成武司令员作了总结讲话,我们在下面听着,回忆着几个月来惊心动魄的经历,感觉自己一下子成熟了许多。日伪如此猖狂的扫荡被粉碎了,我们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对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我们更加充满信心!    

第九章 宋汝棼和北京大学党支部

    * 一、建立北京大学党支部
* 二、抗战胜利之际主动出击

   一、建立北京大学党支部

原由我担任支部书记的育英中学支部的同志,1941年暑假从育英中学毕业,一同考入燕京大学。这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队封闭占据了燕京大学。我受命执行任务经平西抗日根据地,到晋察冀分局城市工作委员会工作,王湘、韩叙、潘超去了晋察冀。留在北平坚持地下斗争的原育英中学支部的同志有宋汝棼、饶毓菩、徐伟等。宋汝棼转入北大工学院,饶毓菩转入北大医学院,徐伟转入北大法学院。
1942年12月,我受刘仁派遣潜入北平,根据当时的情况,建立了新的支部,支部书记宋汝棼,组织委员饶毓菩,党员徐伟。
支部建立后,宋汝棼要求到根据地学习,亲身体验根据地军民的抗日生活,学习党的文件。同时,提出这种要求的还有薛成业等。我考虑到,他们自从参加革命以来,一直在城里工作,那里敌伪统治非常严酷,在地下状态的环境中学习文件极为有限。一般的学习就是听我的口头传达,偶尔带给他们一两件手抄的文件。我同意他们的要求,叫他们一放寒假就出发,寒假结束开学之前返回北平。并分别向他们交代了行期和接头暗语,路线是保定——蛮子营——周庄。据宋汝棼后来回忆,他到达保定后投宿在一家骡马大店,跟秘密交通员刘忠(王洛宝)接头时,宋汝棼看着手表问:“你的表现在是9点吗?”刘忠回答:“你的表错了,现在还刚刚8点。”
1942年放寒假后,在刘忠和武装交通员的护送下,宋汝棼他们如期到达了晋察冀第一分区所在地易县周庄,第一分区司令部、一地委就驻在这里。此时,我们的交通站也设在这里。为什么把宋汝棼、薛成业留在周庄培训学习?我的考虑是,宋汝棼、薛成业在北平城里掩护条件好,易于长期隐蔽;培训结束后他们将分别回到城里继续坚持自己的工作。如果去阜平城市工作委员会的培训班学习,路途较远,来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寒假结束前有可能回不到北平。派遣回城易于暴露。留他们两人在周庄,则避免了这些问题。
我们交通站安排宋汝棼、薛成业住在一家地主的厢房里,叮嘱他们白天尽量不要到村里走动,以免被可能潜入根据地的汉奸特务发现。学习内容有整风文件《改造我们的学习》、《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由张一峰讲课,他讲得很认真,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我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学习心得以及根据地的见闻,和他们座谈交流。
晋察冀地委组织部长牛树才在我们建立秘密交通站的工作上曾给我们很大支持和帮助,这次又请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讲授了对敌斗争策略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其间还去第一军分区听了杨成武司令员作的形势报告,他从苏德战场讲起,讲到抗日战争局势、晋察冀以及第一分区的斗争情况。能够聆听杨成武司令员的报告,对于长期在北平坚持地下工作的同志们来说确实很难得。    
    当时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屋内的取暖方式是灶火连着炕洞,在做饭时用灶火同时烧炕。他们住的是厢房,没有炉灶就不能烧炕取暖。吃的是小米粥和咸菜。即使如此,革命的热情互相感染,他们始终情绪饱满,休息时就亮开嗓子高唱抗日歌曲。这种无所顾忌尽情高唱抗日歌曲,对于在敌伪统治下从事秘密工作的同志来说,简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享受。培训期间,交通站也设法改善生活,春节那天吃的小米面饸饹,事后多少年再见面,每每提起来也觉得香甜依旧。
这次培训,使宋汝棼和薛成业在革命理论和革命方法上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回到北平以后,以新的姿态独立开展工作,很快打开了新局面。

宋汝棼任书记的支部主要是在大学生中,重点是在北京大学学生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成为包括工学院、医学院、法学院、文学院的北京大学党支部……。

……北京大学支部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发展的党员、抗日积极分子(包括去晋察冀的)约有50多人。

《足球之书》(两章)

Wednesday, November 1st, 2017

转自:全民阅读

作者:叶梓

《一个稳重老成的青涩少年”的足球记忆》

1991年的夏天,正在看心理医生的英国作家尼克•霍恩比,终于有机会借助这次诊疗的机会梳 理一下自己多年来的超级球迷生活以及沉浸其中的情感世界。正是这个有着 阴差阳错色彩的机会,让他开始着手写作《极度狂 热》。可是,连他自己都 没有料到的是,这一次充满忧伤的纸上回忆,不但让他踏上了一条畅销小说作家的人生之路,还在几年后获得了“威廉希尔体育图书奖”。

其实,这并不是霍恩比的初衷。

但人生就是由一次次的阴差阳错纠结而成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所以说,当此书被贴上小说而且是畅销小说的标签时,霍恩比也是无可奈何的。根据为该书撰写过精彩导读的牛二平女士分析,继《极度狂热》之后,霍恩比创作过两本货真价实的畅销小说,分别是《失恋排行榜》和《男孩•男人》,这两本书在相继拍成有着好看情节的故事片之后,人们开始理所当然地认为 《极度狂热》也是一本畅销小说。显然,这样的认定是不科学的。严格地说,这是一册回忆录, 一册关于成长、关于足球的回忆录。

当然,也可以说成是霍恩比的一次追忆逝水 年华。

在这册由70余篇日记组成的回忆录里,每一 个文字,都没有离开过阿森纳球队。这又是为什么呢?1968年的秋天,当他第一次被父亲带进足 球场时,就注定了与这支球队有着解不开的结,注定了他们在将来的岁月里一起快乐、一起悲 伤。当然,这种荣辱与共的经历,也时时绕不过 俱乐部与球迷之间的种种纠葛,更加绕不过一个 小小少年的成长。这个过早地承担着父母关系不和、家庭缺少温情的孩子,他的周末,除了足球 场就会没有地方可去。这种不幸的经历,反而让他与阿森纳球队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了,并且逐渐 成为阿森纳的铁杆球迷。再后来,父亲离开他的身边,母亲为了培养他的阳刚之气,也常常鼓励 他去看球,但是,此时的霍恩比,已经是一个心理年龄远超了身体年龄的稳重老成的少年,对他 来说,每一次看球都是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因此,青春的迷茫、理想的破灭以及摇摆不定的生 活态度,都能在海布里球场,找到相对应的事物。

这也就是这个自称为“老成稳重的青涩少 年”的足球记忆。

而他的“老成稳重”,体现在《你在电视上 看到我了吗?》之中——这篇记录1971年4月10日阿森纳与南安普敦的一场球赛的日记里,霍恩 比自叙了对足球的理解: 我最需要的,是有一个可以让没有理由的不 开心茁壮生成的地方,一个我能够沉默、苦恼和 郁闷的地方,我有许多的伤感,在观看我的球队 比赛时,我可以释放这些伤感,让它们稍微透口 气。

如此的伤感,一直陪伴着这个孩子的成长。 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他在阿森纳俱乐部的发展中,也渐渐长大,结识了不少喜欢足球的朋 友,他的女朋友也成为了阿森纳的球迷,在繁复的球场里挨过打,亲眼目睹过血色的惨案,人间 的光明与黑暗,都在这里一一经过时,他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喜欢足球:“我们并不是缺乏 想象力,我们也不是过着悲惨和贫困的生活;只 是现实生活比较苍白,比较无味,没有那么多可 能的、预料不到的极度狂热。”

这也正是足球能够让我们所拥有的。

于是,多年后的霍恩比就会面临一道自己出给自己的难题: 我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痴迷的性 格。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什么这种关系会 从学生时代一直延续近四分之一个世纪,比我用自由意愿建立起来的其他任何关系都要长久?”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关系在经历了种种阻隔之后,依然生生不息。对这种极度狂热的人生状态的追问与思考,正是霍恩比回忆的旨意——而他最终的旨意则是对人生的追问,对人生价值的追 问。

本来,我对畅销图书有一种天然的排斥 感——畅销书是一次性消费,只提供简单的快 乐——但《极度狂热》是个例外,因为它与足球 有关,与一个少年的成长有关——我们每个人都 是一天一天长大的,所以很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 通过别人的回忆来实现自我的回忆——不一定为 了忆苦思甜,但完全可以重温成长的快乐。当我 基于这两点而在铺天盖地的资讯信息里找来《极度狂热》细细翻阅时,才发现《极度狂热》其实为我们言及了一个沉重的话题。这也是它不同于普通畅销书的地方。有意思的是,一直享受着畅 销小说待遇的《极度狂热》在1997年、2005年分 别在英国和美国改拍成电影时,完全卸下了主人 公回忆时的精神失重,而摇身变成了一出情节跌宕起伏的爱情大戏。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改拍的 同名电影,经由编剧洛厄尔•冈茨和巴拜卢•曼戴 尔之手,地点从英国的海布里球场转换到了美 国,足球也换成了棒球。

书籍与电影之间的距离,有时候实在是太大 了。大得让你想象不到。

(《极度狂热》,[英]尼克•霍恩比/著,北 方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2009 年9月第1版)

==========================

《在散漫的编年史中反思和觉醒》

要说《足球往事:那 些阳光与阴影下的美丽与 忧伤 》,还得先从《拉丁 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这 册书说起。

新闻记者出身的乌拉 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撰写的《拉丁美洲:被切 开的血管》这册书,是以 爱情小说和海盗小说的方 式来谈政治经济学的,作者的目的,如他本人所 言,“是为了和人们交谈,是以一个非专业作家 面对一个非专业读者的方式,向人们揭示被官 方历史掩盖和篡改的历史,即战胜者讲述的历 史。”

显然,《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是他的 一次私人观察。

而《足球往事:那些阳光与阴影下的美丽与 忧伤 》同样也是记者、作家及骨灰级球迷数职 兼于一身的加莱亚诺的一次私人观察。当然, 这次持久的观察,更像是一次对足球往事的回 忆——不是流水账式的回忆,而是散漫的编年史 式的回忆。从现代足球运动的发端开始,直到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为止,百年有余的足球史,都 能从他的私人回忆里找到点点滴滴精彩的瞬间, 而且,一个个球星的诞生与陨落也穿插其间,显 得丰满圆润有血有肉。这些球星,既有尘封于记 忆深处的纳萨奇、埃里科、多明戈斯、莫雷诺、 巴博萨,亦有我们现在依然熟悉且常常作为足球 谈资之一的贝肯鲍尔、贝利、马拉多纳、巴乔、 齐达内、罗纳尔多。更有意思的是,时不时还有 一段散轶在故纸堆里的足球往事,让你能触摸到 历史的心跳。比如,他在书中写到的1942年纳粹 德国占领乌克兰时关于一场基辅迪纳摩队与希特 勒卫队的足球友谊赛,就能让人一下子记住那11 名为了尊严而战最终被处死的球员。他们的纪念 碑至今还是乌克兰人民的圣地,但这段往事的价 值并非就此了结,而是佐证了这样一个事实:足 球的诞生不是为了锻造某一位球星,而是为了享 受愉悦与激情。

作为作家的加莱亚诺,有能力卸下这些往事 的官方表情,叙述得充满人情味,甚至带着一股日常生活的气息,尤其是对一个个进球如数家珍 的场景叙写,让人仿佛踏上了一列华丽的追忆之车。当然,他更会游刃有余地去适时点评一番。 他在提及马拉多纳时,说“为自己的双腿开价,付出的是自己的灵魂”,他说巴乔时如此评价:“他的双腿似乎有自己的思想;他的双脚似乎依靠本能射门; 他的双眼似乎能预见进球”——如此精准地评论球员,且带着浓烈的感情色彩,我还真是头一次见。

如果我们现在能在一场球赛中听到这样的解 说,该有多好——可惜的是,我们听到的解说不是把“这就是足球”重复上N次,就是某某某完 成了一次“世界级扑救”——世界级的扑救咋这么多!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册书完全可以作为中 国足球解说员的普及指导用书。

当然,它的意义还不止这些。

成长生活在乌拉圭的加莱亚诺——虽然有过 12年的流亡生涯,并且他的名字列入了阿根廷军事政权的死亡名单——自然会秉承了这个国度 伟大的足球传统,像所有的乌拉圭孩子一样,他 也梦想着自己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然而,梦想 的破灭不但没有影响到他对足球的热爱,反而让 他最终拥有了一份“旁观者清”的清醒与理性。 当然,这份清醒与理性是和他当年写作拉丁美洲 的灾难史一脉相承的。因为在资深球迷加莱亚 诺——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称呼,请允许我以此 传达我对他的敬意吧——深刻的眼睛里,足球不 止是一场场有着输赢的比赛,而是一项能够带来 身体愉悦的运动,更是一种深深地渗透在人类血 液里的文化基因。所以,他在面对编年史式的足 球往事时,没有停留在细节和进球的精彩瞬间 上,如同他对拉丁美洲的审视没有停留在那片丰 饶的土地上盛产黄金、橡胶、咖啡一样。并没有 杞人忧天的他,已经在文字中开始为被工业化的足球担心,为足球成为一种职业之后必须屈从于利益法则的怪圈而焦虑。

这也正是我们很少与漂亮美丽的攻势足球相 遇的原因,我们看到的,是为了输赢,“大家都在退守,几乎没有人突前。他们筑成一座钢铁 长城,守卫着己方大门,只有一名‘平原游击队员’在前场游弋,伺机反击”——这也正是加莱 亚诺诙谐而不失讽刺的叙述。

此外,我还一直记着他在《移动的药箱》里 的一段话:

在不择手段都要取得胜利的生产率法则的重 压之下,很多焦虑而痛苦的球员成了移动的药坛子。 这是多么令人耳目一新且犀利无比的一个比喻!

而这个比喻,恰恰是所有球员必须面对的一 道难题,是足球运动发展到今天的一个悲剧式缩影。事实上,与“药坛子”息息相关的是,当下 足球运动的职业化与商业化已经让应该由足球带来的身体享受、精神愉悦、心灵冲动全部消失殆 尽了,剩下的只是越来越完善的联赛机制和可以用数字计算的球员身价了。

这也正是加莱亚诺在《足球往事:那些阳光 与阴影下的美丽与忧伤》里的反思与觉醒。如果 我没有猜错的话,书中副标题里为什么会出现 “忧伤”一词,其意义也大概在于此吧。

(《足球往事:那些阳光与阴影下的美丽与 忧伤 》,[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著,广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汉字真伟大【转帖】

Tuesday, March 10th, 2015

 

汉字真伟大,蕴含了这么多为人处事哲学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其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更在于,它除了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留存方式外,还蕴含了伟大的哲学思想!

富:一半是福,一半是灾。

诱:秀美的身影,动听的言辞,温柔的陷阱。

傀:失去自我,任人操纵,最终变得人不人,鬼不鬼。

舒:不断舍弃,不停给予,这是多么舒畅的境界。

忌:一“己”蒙“心”,还能容得下谁呢?

冢:一点小错,弄得家破人亡。

另:貌似酷“男”,头脑空空,不学无术,遂以“另类”标榜。

仆:无论“公仆”还是“私仆”(保姆),都一手叉腰站在你面前,显得高人一等,而“主人”反被晾在一边。

品:一口,一口,再来一口,怎么样,味道好极了吧!

值:“人”要站得“直”才能有身价。

位:坚持立场的人,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乡(鄉):从前“乡”下以青壮年男子(郎)为主;而今,他们都外出打工做生意,乡下没“郎”了。

功:成功=工作+努力!

赖:懒汉不用心,不思进取,只想不劳而获。

悲:心头想入非非,结果必然可悲。

智:聪明就是每天知道多一点,每天把“知”当成头等大事。

忍: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什么办法?

谊:言谈适宜,能增进彼此的感情。

方:万人出点子,自有好方法。

劣:只有低劣的人,才会设法“少”出“力”,到头来,就只能差人一等。

汉字的顺序【转帖】

Wednesday, October 15th, 2014

photo

对牛弹琴 …

Wednesday, August 6th, 2014

看了这些视频后,实在怀疑“对牛弹琴”是不是也像“空穴来风”,“无毒不丈夫”之类的成语谚语一样,因历史的变迁而被歪解? 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古时候牧童骑在牛背上总是吹着笛子... 看来牛对音乐的鉴赏是古今中外,全都喜爱? 

 

 

它们来了!

背景视频中,坐在椅子上吹号的那位,演奏的是爵士乐,是新西兰创作型女歌手洛德(Lorde)的《贵族(Royals)》 歌词可参考博客:http://yaoimusic.pixnet.net/blog/post/190415498-%5B%E6%AD%8C%E8%A9%9E%E7%BF%BB%E8%AD%AF%5Dlorde—royals

 

 

美国爵士乐队在法国的音乐会

英雄猫

Thursday, May 15th, 2014

 

猫和狗的对峙中,这次,猫绝对是胜者!

4岁的杰里米在自家车道上骑自行车玩得正高兴,邻居家的狗不知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对他突然袭击,杰里米家的小猫塔闪电般地向狗扑去,救了自己的小主人…

他家车道上的摄像机纪录了整个过程

杰里米的爸妈是看到摄像后,才知塔拉救了他们的儿子,惊讶而感叹,杰里米的妈妈说:“塔拉奋不顾身,救了我们的儿子,我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5年前,塔拉“收养了”杰里米的父母,从公园跟着他们来到了家里。当杰里米出生后,塔拉继而“收养”了杰里米,陪伴他一起睡在摇篮里…

杰里米腿上的伤口缝了10针,不过现在没事了,他赞扬小猫塔拉:“她是英雄!’”

 

 

秦怡:一丝不苟的优雅【转帖】

Wednesday, April 16th, 2014

录制节目后,已经是午后两点多,还没有吃饭的秦怡,又被围着合影。不愠不怒,始终微笑,后台的热闹更能让人感到秦怡的魅力。工作人员都在门口,包括保洁大姐都默默地站着,像个小影迷一般,等着看这个也许是她从小看到大的“明星”,等着看这个周总理口中“中国最美丽的女演员”。

对于80后、90后的年轻人来说,记住秦怡多半不是因为她的银幕形象,而是每一次她上电视访谈节目时,出现在我们面前她自己的形象——永远是一丝不苟的优雅。就像这次,鹤发红唇,峨眉淡扫,一袭黑色连衣长裙、架一副明亮的金丝眼镜,任你是谁,一个90+的老人,以这样的气质出现在你面前,不回头不注视才是不可能的。

 

太美丽的烦恼

记得小时候曾经看过一个节目访谈,一个与秦怡熟识的导演说起一个段子:一帮朋友去公园看孔雀,唯独秦怡走到孔雀面前时,孔雀开屏了。于是大家以后就有了一个美谈,说秦怡的美让孔雀都嫉妒了。录节目时才知道,关于美丽的故事,岂止这么多。

年轻的时候,秦怡上的是老上海的洋学堂。因为天生丽质,常常有男生趴在教室窗外偷看,因而还被学校训育主任以影响其他学生安心读书为由劝退。放学回家路上也常有男生给她递信件或者尾随她回家,可见秦怡从小就是个十足的美人胚子。

兴致来了,秦怡还聊到自己十几岁时的情窦初开。“喜欢过一个小学同学。他对我也很好,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他去了美国,我们没能在一起。”后来的故事更为传奇,就像是拍电影。“后来他从美国回来,我还给他介绍了一个女演员当女朋友呢。”秦怡谈起这些往事,已经是在享受一段醇厚的友情了。没有更多的奢望,平静如常又优雅随性地老去,也许这正是她的美始终如一的秘密。

 

秦妈比鲁妈苦

上帝是公平的,这个女人,上天给予了她超越常人的美,却也用超常的磨砺考验了她的人生。

在秦怡走过的90多年中,她上过战场,16岁只身离家投身革命,从此再也没有见到大姐和父亲,后来文革中母亲离世也未能最终尽孝,而痛苦的婚姻、丈夫的早逝和儿子的精神疾病更是让这近一个世纪的时光变得更为坎坷,在无数次打击中她甚至还得过癌症。一次在上海公演话剧《雷雨》时,秦怡饰演鲁妈。中午排练完,别人都吃饭,她还要去精神病院给儿子送饭,回来再补妆吃饭。同班的演员不禁感叹:“秦妈比鲁妈苦啊。”

外人听来,这是多么心酸的一幕。我甚至能够想到那个画面,那个忙碌生存顾不得自己美丽的女人。不过秦怡却依然是淡淡地叙述着,连腔调都不曾颤抖或改变一点。你会怪上帝对她太过苛刻,连一个相依为命四十多年,让她操碎心的儿子都不给她留下。然而曾经对媒体说过“儿子去世后几乎不能活下去”的她,现在也在慢慢的习惯与适应中,留给大家一个坚强依旧的背影,让人感叹她的韧性。

 

值得抵得幸福

当主持人问秦怡,自己觉得这辈子幸福吗?秦怡老师略微想了想,以老人看透岁月沧桑的淡然口气说道:“幸福倒说不上,毕竟幸福一种相对松快的感觉。但我这一辈子,也活得很值得。”

 现如今有一个流行词叫“女汉子”,用来形容特别能抗事儿又独立的女性。让人惊讶的是,青年时的秦怡就显露出了这种“女汉子”性格。小时候的秦怡最喜欢的运动不是一般女孩子喜欢的什么跳绳,居然是单杠双杠、爬竹竿、跳平台,“我能从单杠上跳到双杠上,也能从双杠上跳到单杠上。会跳平台还对我演戏有帮助,出演《铁道游击队》时,我坚决不用什么替身,自己从房顶跳下来。”

也许正是一种从年轻时就有的倔强和不服输,让秦怡在挫折面前反而遇强更强。即便如今已经是91岁的老人,她的生活依旧忙碌而精彩。她常常写作到深夜,坚持创作剧本;每天要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访;依旧渴望着塑造代表自己的好角色。除此之外,她还渴望继续学英语,哪怕记不住单词仍希望试一试。她酷爱电影,几十年如一日,就连年轻人常看的恐怖片她也会看,而最令人没想到的是,吸血鬼的片子她也看,“演得那么好,恐怕生活中真有这种事情。”单纯又可爱的老人,让人又徒增了亲切感。

一个人生活的秦怡,没有在无所事事的虚耗中回忆往事,而是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安排得充实饱满。能够自己做的家务,她都不假手钟点工。没有绕膝之乐,没有大家都享受的天伦,她是一个自己给自己找乐的人。她让我们年轻人都感受一种自愧不如的心气儿,这心气儿引领她走出过多少人生的黑暗地带,一直抵达平静安详的晚年。

看着秦怡,我会想到美国电影《兔子洞》里的一段话。失去亲人的痛苦,“永远都会跟随着你,但它的重量会慢慢变轻,总有一天你会接受。直到最后,就像你在兜里放上一块儿砖头上路。”她把生活的苦痛都变成内在的修为,所以她的美能够穿越时间而不改。(摘自《天下女人》)

超强英语水平【转帖】

Saturday, March 22nd, 2014

这是很早以前的一段笑话:

 

八十高龄的邓小平访美,开记者招待会时,翻译因午饭吃了块半生不熟的牛排闹肚子,去方便一时回不来,美国记者想趁机考考邓小平的英语水平,便用英文问邓小平: “请问您知道美国第一任总统叫什么名字?”

邓小平听不明白,心想按中国人的习俗,见面应该先问姓,便沉着冷静地操着四川口音说:”我姓邓(Washington,华盛顿)。”

美国记者认为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便又说:”请问,您夫人和孩子到美国都干了些什么?”

邓小平想问完了姓,该问名了吧,就回答说:”小平(Shopping,购物)” 。

记者们接着问:”那么他们乘什么交通工具去购物呢?”

邓小平又按中国习俗,认为他们在问自己的年龄,就回答:”八十(Bus,公共汽车)。”

记者们一片哗然,都觉得邓爷爷的英文不错,而且这样的高官访美,夫人和孩子去购物都只是乘公交车,看来大陆官员比台湾官员要廉洁,于是问了个关于台湾的问题:”您认为台湾的下一任总统会是谁?”

邓小平实在听不明白,等来等去,翻译就是不来,便无奈地回答:”你等会(李登辉)” 。

记者们再次哗然,这么敏感的政治问题也用英文回答得如此轻松,真了不起!又问:”那李登辉后边呢?” 

邓小平更听不明白了,只好用四川话应付:”随便(水扁)” 。

当邓小平说完李登辉以后台湾的总统是陈水扁以后,又有记者问他说:“请问邓先生,那陈水扁以后台湾的总统又是谁呢?”

当时邓以经很不耐烦,已经不想再谈了。他举起酒杯说:“好了,我们不谈了,大家饮酒,饮酒。” 

四川口音,“饮酒,饮酒。” 又获得记者们的鼓掌。

邓小平真是厉害。他不但知道蒋经国以后台湾总统是李登辉,还知道李登辉以后是陈水扁,陈水扁以后是马英九。“英九,英九。”

记者们觉得一般的英文根本难不倒他,翻译估计也快要来了,便抓紧时间问了一个很难的问题:”您觉得二十年后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会是什么?”

邓小平心想这些美国记者们咋这么不识趣,人家明明不懂英文,还要没完没了地用英文问个不停,于是只好沉下脸来反问

“啥事(SARS)哦?~~~~”

二十年后的美国人惊呆了!  

高!真的是高!

可爱的汉字【转帖】

Thursday, February 27th, 2014

   

「晶」对「品」说:「你们家都没有装修喔?」           

 

「夫」对「天」说:「我总算盼到了出头之日!」         

 

「熊」对「能」说:「怎麼穷成这样啦?四个熊掌全卖了!」         

 

「丙」对「两」说:「你家什麼时候多了一个人,结婚了?」         

 

「乒」对「乓」说:「你我都一样,一等残废军人。」         

 

「兵」对「丘」说:「兄弟,踩上地雷了吧,两腿炸得都没了?」         

 

「王」对「皇」说:「当皇上有什麽好处?你看,头发都白了!」         

 

「口」对「回」说:「亲爱的,都怀孕这麽久了,也不说一声!」         

 

「也」对「她」说:「当老板罗?出门还带秘书!」         

 

「日」对「旦」说:「你什麼时候学会玩滑板了?」         

 

「果」对「裸」说:「哥们儿,你穿上衣服还不如不穿!」         

 

「由」对「甲」说:「你什麼时候学会倒立了?」         

 

「巾」对「币」说:「戴上博士帽就身价百倍了!」         

 

「口」对「囚」说:「你中央有人也照样进去!」         

 

 笑过之后,你会发现几乎每一条都是真理!

世界上最快乐的小动物

Tuesday, February 25th, 2014

澳洲短尾矮袋鼠(Quokka)可能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小动物,连睡觉时都在微笑,似乎好梦连篇…

 

 

 

quokka

 

 

 

 

 

quokka1

 

 

 

 

 

 

 

quokka3

 

 

 

 

 

 

 

quokk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