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墨尔本春秋’ Category

林阿姨

Saturday, March 31st, 2012



林阿姨走了,她安详地在歇息中离开了我们。在我们这些被年轻人称为阿姨的晚辈心中,刚过了90岁生日的她,似乎走得太早。睿智,乐观,幽默的林阿姨,是应该可以过了百岁的。

林阿姨走了,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个与这个博客有关的永久遗憾。

最后一次见到林阿姨,是在她88岁生日不久,过生日那天,林阿姨特意打电话来邀请,说她非常希望我能参加,但我因脱不开身,没有应邀,但与阿姨约好,过几天再去看她。

那天下着小雨,林阿姨冒雨给我们开门,心里很是有些过意不去。坐下来时间不长,阿姨就就说:“二平,我给你请隔壁的一位墨尔本大学的同学过来吧?”

我觉得有些奇怪,以前怎么没有听说她有这么个邻居,林阿姨笑着说:“她也是北京来的,还是和你同一届毕业的博士生。”心中越加奇怪,因为当年毕业时,只有我一个中国女生。虽然外边还下着雨,但好奇心让我同意阿姨到“隔壁”去请那位同学。

不一会儿,林阿姨笑眯眯地回到客厅,手里举着一本东西说:“你的同学在这里呢!”

接过来一看,原来是她老人家将我的几篇博客打印了出来,每篇文章都配有精致的插图装饰,第一页,就是回忆毕业典礼的那篇,阿姨指着文中的那个毕业照说:“这就是和你一起毕业的那个同学!”

为林阿姨的幽默和关注感动,很希望将这本博客带回来,但考虑到她花了不少时间打印装订,只有这么一本,心想也许阿姨自己想留下,在离开时,就没有好意思拿走…

现在想起来,也许林阿姨当时就是为我准备的?我没有拿走,是不是她会觉得我不领情?不禁感到懊悔和遗憾。

每当亲人离开我们,在给我们留下无数美好的回忆时,也总会给我们留下许多的懊悔和遗憾

跟林阿姨的女儿提起此事,她说在整理东西时,会帮我留意一下…

真的很希望能拿到这本林阿姨亲手装订好的博客,作为永久的纪念。

R.I.P 林阿姨!

———————————————————————————————

照片是在林阿姨家后院照的。

豪爽好客的林阿姨,喜欢在家里大摆宴席,招待朋友,记得那次是我中学好友胜临刚从国内回来,为林阿姨和焦阿姨(胜临的姨)带来了政府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为这些抗日战士颁发的纪念勋章。

但在这次整理照片时,才发现那天正是2005年9月18日

立春?

Friday, September 4th, 2009

身在澳洲,但谈到季节时,在脑海深处依然会链接到24节气,这时,我们必然会有些春夏秋冬搞不清了。

大前天,一个住在附近的好朋友邀大家做春饼,因为这里九月一日,是春季的第一天。我因为有个检查眼睛的预约,未能赴宴,只是在去医院以前,到朋友家转了一圈打个招呼,才发现那天也是她的生日。

春饼,生日,在脑海深处又链接到一句古诗词,于是上Google查找有关诗句的出处,准备发一个邮件祝贺其生日。但因为记忆隐约,很难查找,搜索结果第一页出现的多是什么春饼店的广告。:L

(自从Google独霸搜索引擎市场后,搜索的结果越来越不准,出现在最前面的5个结果,多半都是spam…)

但发现许多立春左右过生日的人,都会做春饼贺生日的,因为饼也有团团圆圆的意思,在加上春意盎然,应该比西式的生日贺卡和蛋糕好得多?贺卡相当表面,还有些浪费,而生日蛋糕又不太健康。

后来终于用微软新的搜索引擎http://www.bing.com/ ,找到大诗人陆游的一个立春贺生日的词,另外还有那句脍炙人口诗句的出处,另一首立春词,很喜欢的那一句是:“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呵呵,真是如此,虽然只是一人过生日。

陆放翁真是很豪放,但在将下面两首词转发给春饼宴过生日的朋友时,突然疑惑:九月一日,怎么会是立春?:o

感皇恩

(伯礼立春日生日 )

春色到人间,彩幡初戴。正好春盘细生菜。一般日月,只有仙家偏耐。
雪霜从点鬓,朱颜在。

温诏鼎来,延英催对,凤阁鸾台看除拜。对衣裁稳,恰称球纹新带。
个时方旋了、功名债。


木兰花

立春日作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唐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祝生日快乐!

四海清明,五洲同祭

Saturday, April 4th, 2009

一年一度,秋风骤起,枫叶泛红,小草转绿,万里之外的异乡,那初秋潇潇细雨中,点点滴滴的,多是游子的思乡泪…

渔歌子 清明秋

隔千山,离万水,寒食时节秋风起。
海云间,山月里,两处茫茫难寄。
手足情,父老意,秋夜幽梦如旧日。
枫林西,泪无止,祭酒一杯同醉。

蓝桉乡,清明夜,维州山景静如画。
碧烟中,冷月下,枫林祭酒初罢。
何为乡,处作舍,四海同祭常事也。
魂北归,梦南下,故人总将心挂。

秋日清明,隔海同祭

Sunday, April 6th, 2008

随着一阵阵秋风,枫叶开始泛红,周围山坡上的小草逐渐转绿…

万里之外的故乡,在那暮春纷纷的细雨中,点点滴滴的,也是游子的相思泪?

 

渔歌子秋日清明

隔千山,离万水,寒食时节秋风起。
海云间,千嶂里,两处茫茫难寄。
手足情,父老意,秋夜幽梦如旧日。
枫林西,泪无止,祭酒一杯同醉。

无家可归者的一点和谐旋律

Thursday, July 5th, 2007

以前的一篇帖子,在这里再放一下
======================================================

昨天在墨尔本的《The Age》报上看到了一篇报道,很些感动;

在去年10月一个炎热的下午,Hard Knocks合唱团在富林达火车站外边演唱,这伙人没有一点儿音乐细胞,他们的所谓演唱还不如说是很热心地喊叫,但居然还吸引了一大群的围观者,而且到后来,几乎所有的围观者都跟他们一起唱了起来!

这是一群无家可归者组成的合唱团,他们通过这次演唱,募捐到了669元钱,准备在圣诞节时,出一盘他们自己圣诞唱词的CD。但说实在话,他们的声音真是很难听!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合唱团指挥-原澳大利亚歌剧院演员乔纳森说。

自打那次火车站外的“表演”以来,六个月中,他们成功地制成了那个CD,还在墨尔本市政厅举办了一次爆满的音乐会,他们与一位有名的歌唱演员同台表演,音乐会非常的成功!后来他们的演出还上了商业电视10频道的节目,而ABC电视台也一直跟随他们,制作了一部名为《Hard Knocks合唱团》的纪录片。

乔纳森原来是澳大利亚歌剧院的男高音,2001年,在听说了一个无家可归者组成的合唱团的故事后,深受启发,于是他在悉尼组织了一个《街头合唱团》。他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其实每个人都能唱歌,只是水平不一样罢了,就象不同的汽车一样。有的人天生就像是跑车,而有的人可能天生是运货车,但每种车都是各自不同的用途。”

乔纳森的许多歌剧界的朋友对他此举感到不理解,因为参加墨尔本这个合唱团,不需要任何条件,而且这些人除了没有一点基本训练外,许多人还都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生理上的残疾,吸毒,酗酒,或其他心理问题,而且基本上个个都脏脏兮兮…这个现有40名团员的合唱团,在组建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麻烦。

但乔纳森说,几个月来,这些人在音乐和人格上的进步,让他觉得再多的困难也是值得的。当人们对某一件事感兴趣时,他们就有可能做好这件事。这个合唱团,不仅使它的成员们增加了很多的自信,而且为他们找到了在合唱团之外的,其他方面的生活目标。

墨尔本的这个唱词班已经有了一些动人的成功故事:约瑟芬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单身母亲,现在在TAFE( 澳大利亚一种独特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注册了全天制的音乐课程。而患有恐旷症的凯特,是一个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她也曾参加了富林达火车站外的那次表演,现在,她的独唱,得到了10频道编导们的交口赞扬。另一位来自约塔•约塔土著地区的男子,现在又重新拿起了久违的画笔 …

合唱团员的举动,有时也让其他参与者深受感动。一次,ABC电视拍摄组的一个成员住院生孩子,当时,合唱团一个成员站出来,很平静地说:“如果我们大家愿意的话,每人可以拿出点钱来,我可以为她去买一个贺卡和礼物。”于是休息时,大家纷纷从口袋里掏出可能是他们仅有的一块钱,两块钱,五毛钱,几分钱…放在了演奏的钢琴上,合唱团指挥乔纳森当时心里感叹道“唉,这是一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但他们却如此愿意尽其所能,给予他人!”

在这个合唱团组建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而最主要的是,这些好心人对合唱团的成员表达了充分的信任:“其实,你只需要为他们伸出双手,对他们说,‘我相信你,对你很有信心’,给他们这样一个机会,他们就会看到,也许对他们来说,还有可能享受另一种不同的生活。这就是这个合唱团所能作到的。”

春夏秋冬搞不清!

Saturday, October 7th, 2006


[昨日中秋]

周三晚上,儿子问:“是不是该开冷气了?”
我看了看温度计,室内温度27.5度(摄氏),“不用了吧,夏天最热时,咱们室内温度控制在28度以下,现在可能还用不着开空调。”

周四晚上,儿子问:“是不是该开暖气了?”
想起了前一天晚上的对话,我们都笑了起来。我又去查了一查温度计,室内温度只有18度 – 比我们最冷时,室内保持的温度(20度)还要低2度!

因为在南半球,又因为在“一日四季”的墨尔本,经常搞不清季节,搞不清我们是在春夏秋冬的哪一季,最近墨尔本市区温度的跳跃(最低5度-最高30度),也有点太过分了!上周附近山区夜间温度降到了2度,州长第二天宣布那个地区为灾区,因为庄稼都冻坏了!

不过昨日中秋节,国内正值秋季是毫无疑问的,但北京前两天的温度居然也超过了30度!

看来“绿屋效应”已不光是科学家们的预测,它已经真真实实地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了!

除了不知是应该开冷气还是暖气外,去年,澳洲昆士兰地区风灾,据说毁掉了那里所有的香蕉园,于是我们已好个月没得香蕉吃 – 因为1公斤香蕉的价格从2元左右,暴涨至12元左右(对此非常的耿耿于怀)!

真搞不清楚以美国为首的(以澳大利亚为唯一成员的)对京都协议(Kyoto Treaty )的抵制是出于什么目的?为了那些石油财团的利益,布什政府的愚蠢已经害世界不浅,紧跟美国现政府的澳洲政府(两个世界上人均制造破坏嗅氧层污染最多的国家)居然在这个问题上还要助纣为虐!

写到这里,撇开联想到当今世界混乱的不快,静下心来想一想,澳洲10月,应该是正值春日?

每天坐在电脑前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天气预报,否则不知该穿哪个季节的行头!

今天的天气预报是:晴;气温 最低7度,最高26度 – 还不错!

遗憾的是明天周日,预报的最高温度只有16度!

蓝色的梦

Wednesday, May 31st, 2006

旅澳-留学-生涯

(二)蓝色的梦

第一次出国,是作为访问学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只身来到了澳大利亚东部海岸,一个离悉尼很近的小城市-纽卡索。纽卡索据说是世界上市中心距海岸最近的一个城市。小城的美丽和人们的友善,使我至今想起来,依然感到亲切和温暖。

刚来时,住在纽卡索大学的海外学生宿舍。可能是来自英国的传统吧,在澳洲,一些大学称这种宿舍为学院。习惯了北京的喧哗,夜晚,周围的那种万籁俱寂,居然让我觉得窒息(一种可能是在真空中才会有的感觉),加上学院的一些使我感到不自在的英式礼仪和食宿的昂贵,我很快就从那里搬了出来,在大学附近,在一位年近60的达森太太家里,租了一个小小的房间,一直住到离开纽卡索,度过了非常愉快的几个月。

那几个月中,有许多值得怀念的地方,但最触动心灵的回忆,是达森太太院子里那棵3,4米高的花树 – 洁卡兰达!

当她开满如烟似雾兰紫色的花时,当她的落花铺满小院时,我仿佛又进入了一个蓝色的梦…

人多在追求,人多有梦想,每个人的梦,都可能有着不同的颜色,我也不例外。我的梦,经常呈现着海的颜色。

而且我似乎也在不停地追逐梦境,这些追求似乎没有止尽,但是不是因为有追求就没有满足呢?对这个问题,我倒是一直有着肯定的答案。所以在走过来的几十年中,总是能自圆其梦,总是能找到我梦中的那块蓝色的净土.

好像这些梦都是起源于一个电影,初中时看的一个电影:“红帆”。

最近读了许多小朋友的文字,同是中学生,觉得那时候的我们好像幼稚得多。在学习雷锋,学习各类英雄的间隙,小时候读过的西方或俄国的公主王子的故事还是在脑海中时隐时现,而自从深深地被《红帆》所感动之后,我的梦想就老是带着海的蔚蓝。中学时代就这么懵懵懂懂地,幸福地从我身边溜走…

文革开始了,一夜间,我们都似乎变了,文静怯弱,温顺随和的我居然敢与大多数同学对立,居然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滔滔不绝。但在几个月的狂热之后,许许多多的疑问,使我成了逍遥派(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这么一个美好的词汇,在文革中所含的贬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在书籍和诗画中,在残缺的文化和艺术中,我似乎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海湾。我热爱 那海 浪 的 雪 白和 那 波 涛 的 碧 蓝,在 这 儿 ,我第一次 真正体 会 到了平和 生 活的 美 好和 精 神自 由 的 内 涵,那似乎是我精神生活中的避风港,第一个驿站。

随之而来的,汹涌彭湃的上山下乡浪潮又将我们席卷至内蒙。在那里我又一次进入过一个蓝色的梦……

干草和牛粪是我们的主要燃料。农闲时,男生赶着马车去草原深处连夜打草,女生赶着牛车去草原检牛粪,一般都在冬季。但第一次去大草原,却好像是夏天,现在想起来,和在梦中一样,我们突然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海洋 – 一望无际的马莲花,在微风中泛起波浪。不记得当时是因为被眼前蓝色的花海所震惊,还是被草原的微风所陶醉,那种幸福和温暖的感觉让我眩晕,我当真觉得我应该在那里呆一辈子……

但人们的追求真是无止无境,因此…… 梦虽然依旧,但醒来时,世事的纷扰,会让我将它忘得一干二净。

在达森太太的那棵如烟似雾的洁卡兰达树下,我又拾起了遗忘了很久的蓝色的梦!

枫叶红了,小草绿了,桉树依旧是蓝色

Saturday, April 29th, 2006

旅澳-留学-生涯

(一)墨尔本春秋

墨尔本的秋天,那么美!枫叶红了,小草绿了,而那些桉树们,依然保持着它们特有的蓝色,在那蓝绿色精细的树叶间,逐渐吐出浅紫色或浅黄色的花蕊…

当夜色临近,这些红绿蓝的草木在经常出现的更加绚丽的晚霞映照下,让人陶醉,让人早早地进入了梦的境界。

很多年前,在一个这样的初秋的夜晚,在墨尔本大学礼堂的讲台上,身着罗马教皇似的金碧辉煌礼服的校长,将一纸证书授予我这个据说是文革后,墨大第一位完成博士学位的来自中国的女生,对那一纸证书,我没有太多的激动,但却有生以来第一次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

上个月的某一日,偶尔瞥了一眼搬家后一直放在桌边小书架上镜框中的证书,发现那历历在目的情景,居然是发生在许多年前同一天!也好像第一次发现,那一时刻,在时间的长河中,已不知不觉地流淌得很远,很远 ……

望着证书旁边的毕业照,又一次体验到了当时的那份自豪;但也感觉到往事如过眼烟云,已逐渐在眼前消失…

有了一种写作的冲动:虽然久居海外,笔头生疏,但自从学会了网上博客后,发现小小键盘,可以帮我,浩瀚Google(或百度)可以帮我,为什么不写一写呢?写一写那第一次踏上异国国土时感受的文化冲击,写一写数不清的美好而愉快的留学生活片断,写一写我所遇到的那些形形色色的可爱的人们…可写的很多,但我知道,从我的笔下(键盘下)流淌出来的记忆,绝对已经经过筛选,因为我是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记忆只选择了美好留下,我也没有办法。

南半球的澳洲,很多东西都是倒过来的,对我们留学生来说,最初的,最有影响的“倒过来”,恐怕就是季节了! 悄悄地说一句话老实话,那么多年了,谈到季节,照旧还是按国内的说法,始终还没有搞清所居地墨尔本的季节 – 墨尔本的春和秋!一年之计照样是在于春;在澳洲的秋天照样怀念的是清明时节的春雨纷纷;尤其是在成为了伦敦一个足球队的球迷后,谈到季节更加绝对地按北半球,有时还按英国的足球赛季,除了感觉到温度的变化,知道是冬天还是夏天外,那两个最有诗意的季节:春和秋,始终搞不清!也经常听其他国内来的,已久居澳洲的朋友春秋季节在问:“墨尔本现在是什么季节?”,他们也和我一样,在谈到墨尔本的春与秋时,绝对找不到北! 我们可是真正地名副其实地“找不到北”!如果你相信风水的话,什么房子的方位啦,什么门窗的朝向啦,统统倒过来,统统地搞不清爽!

还是回到季节问题吧,造成墨尔本春秋混淆的原因有很多,自己体会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那些可爱的小草:
在南半球种类频多的万种植物中,只有野火烧不尽(因干燥,夏季的澳洲山火频繁)的小草,总是春风吹又生!总是在澳洲干燥的夏季(国内的冬天)变得枯黄,而在澳洲的秋季(国内的春天)变得绿绿葱葱!而其他植物(除了枫树类),恨不得一年四季都是那个样子,这就给了我们许多的错觉,看到变绿的草地时,自然想到了春天…

第二个原因:墨尔本“一日四季”的气候:
随时随地,墨尔本的天气就会变脸,在炎热的40度高温下,一种海风,温度就下降到20度,下降了一半,大家都体验过,一点也不夸张。
“说风就是雨”,在墨尔本,这种说法也不大成立,毫无迹象,也可能晴空突然阴霾,暴雨倾盆,也可能瓢泼的同时,另一半天空,变得阳光灿烂!
冷热处理,是当时对我们这些初来乍到者最普通的考验。后来发现,我们需要很大很大的衣柜,因为换季换下来的衣物,最好不要装箱,否则会经常地翻箱倒柜找不到合适的衣服来穿。

时间长了,许多事都习以为常,只是还是搞不懂墨尔本的春秋。

虽然枫叶红了,但小草转绿,那桉树,无视季节,依旧是美丽的蓝色 – 我们却时时怀念起故乡纷纷的春雨,和千里之外的亲人们……

“Sunny England ” – 伦敦之行二(松鼠和天鹅)

Thursday, April 20th, 2006

… 一座漂亮、雄伟的古城堡矗立在山坡上,那是齐格菲尔德王子的宫殿。静谧的湖上几只美丽的天鹅在飘游着。小松鼠玛格丽达忽然发现有一只白天鹅头上戴着金冠,她感到又是惊奇又是羡慕。这时王子带着侍从也来到了湖边,王子完全被那只戴金冠的白天鹅吸引住了…

这是经典名著Swan Lake《天鹅湖》动画片开场的一幕。

去过伦敦的几大公园之后,才明白为什么英国童话中,松鼠和天鹅经常是主要角色。

从澳洲来,自然会将伦敦的与我们的所住地墨尔本相对比,动物也必然是比较的内容之一。

人们想到澳洲,必然想到袋鼠,可是我从来没有对袋鼠有过好感!主要原因是袋鼠的好斗!两只巨型袋鼠打将起来,你死我活,拳打脚踢,让我想起了人类野蛮的体育活动 – 拳击!而且袋鼠会对表示友好的人类进行突然的攻击。我的一个朋友,初到澳洲,在一个以袋鼠多而著名的高尔夫球场上,走的距一只袋鼠近了一些,被踢到肩部,回家后肩部疼痛,还发烧好几天!

虽然人不可貌相,动物亦是如此,但对彰头鼠脑袋鼠的形象,也不看好!一次,我们请一位从国内来的老朋友吃饭,问她想不想吃袋鼠肉,那位朋友听后脸色都变了:“哎呀,千万不要,和大老鼠一样!”

同样命名为鼠,但那只海布里小松鼠,有多可爱!而且我们见到的所有伦敦的小松鼠都那么友善和可爱!

松鼠加上美丽的天鹅们,使伦敦的公园充满了幻想和浪漫!

在墨尔本市区也能看到天鹅,但只限于个别的地方,比如想看黑天鹅(或白天鹅),要到墨尔本皇家植物园才可看到一些。而伦敦公园天鹅的数量,绝对是墨尔本所不能相比的,以白的为主,有时也能看见黑色的。

下面是我们那几天在伦敦拍摄的一些照片:

可爱的松鼠

美丽的天鹅

幸福的伦敦人

“Sunny England ” – 伦敦之行一(阳光明媚,烟花三月)

Saturday, April 15th, 2006

本人就出过两次国。第一次出国留学到澳大利亚,没想到会在此定居,成为澳洲公民。这次伦敦之行,是去中国和澳州以外的第三个国度,所以应该算是第二次出国了,虽然只是一次两周之旅,但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当乘坐的澳航Qantas飞机在伦敦机场安全着陆时,机舱中响起了一阵掌声,这似乎是近年来形成的一种习惯,26个小时的航程顺利结束,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虽然疲惫,但看来却兴致勃勃。这时幽默的机长操着澳洲口音,对乘客们说:“Welcome to sunny England!” 其语气中所含的善意但明显的讽刺,引得机舱内一片笑声!

阳光明媚,烟花三月

机长的这句话,似乎给我们的伦敦之行带来了好运!

Sunny 好像应该与伦敦答不上茬。雾都,是从小就灌输给我们的,关于伦敦如何阴雨寒冷的概念。但第一次亲临伦敦,就彻底打破了我对这个城市的成见。

在这两周的时间中,伦敦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虽然不能用一句话来完整地描述,但漫步在伦敦的街头,公园,游览城堡,宫殿时,总是不自觉地想重复那位澳航机长的这一句“Sunny England”!

Sunny – 如果翻译成“阳光灿烂”,似乎只适合于澳洲而不是英国,但如果翻译成阳光明媚,用它来形容我们那两周的伦敦,却是再恰当不过了!

在此就不说那三场球赛的大胜使我们的心情如何地阳光了,先放上一些照片,与大家分享一下阳光明媚,烟花三月的伦敦!


Regent’s Park
摄政公园是伦敦
中心区4大公园
之一,据说原为
亨利八世的一处
狩猎林地

*
*
*
*
*
*
*
*
*
*
*


St. James’s Park
正对着白金汉宫
的圣詹姆斯公園

*
*
*
*
*
*
*
*
*
*
*
*
*
*
*



Hyde Park
海德公园
*
*
*
*
*
*
*
*
*
*
*
*
*
*
*
*

Kensington Palace within Kensington Gardens
在肯辛頓花園中的肯辛顿宫前庭院一角 ,两只鸳鸯在池边晒太阳

Windsor Castle
温莎古堡三月天

两位游客
(图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