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出国,到了墨尔本大学念学位。墨尔本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在澳洲,可以称为是一个相对的“历史悠久的”多元文化城市了。地处市中心附近的墨尔本大学,旁边有一条著名的意大利街 -莱岗大街(Lygon Street)。以意大利餐馆,咖啡馆,皮萨店和各类高中档服装店著名。
后来才发现,聚餐,不光是有丰富食文化的中国留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其实也是澳洲学生们最常组织的活动形式。于是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在那几位师兄师弟(只有一位师妹)的带领下,吃遍周围各类餐馆!记得第一个餐馆是土耳其餐馆,吃了烤肉,烙饼等,有些像北方的饭食,估计和新疆人的饮食习惯可能差不多(没去过新疆,纯属瞎猜)!然后一个印度餐馆,许多的咖喱!吃到第三个时,我们那位年轻的导师也一同加入。
那是学校附近的一个意大利餐馆, 他们几位MS是常客。 落座后,个人很熟练地点了个人的饭食。(同他们一起吃饭,点菜点饭总是让我头痛!几年以后,还是如此,实在看不懂菜单!)轮到我了,我只好挑了一个菜单上唯一认识的名字,Spaghetti 意大利面 。自己还很得意,到了这里,居然还可以吃上自己喜爱的面食!何况这意大利面,也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偷学去的,改头换面,面条的宗旨总还是一样的,所以不会不爱吃。可是等到意大利面端上来后,偶就有点傻了,突然想起来这里是不会提供筷子的! 面盛在盘子里,我右手拿刀,左手拿叉,不知如何下手!好在导师也点的是意大利面,于是就虚心从师,模仿导师的动作,试图解决那盘面条!嘿嘿,这恐怕是导师给我的第一个最有用的技术指导了!
只见导师左手叉子叉住几条面后,熟练地将叉子逆时针旋转,右手的刀子功用如同泥瓦匠的抹子,贴在叉子旁边,将面条捋顺,于是面条就整齐地卷在叉子上,然后导师举起叉子,很文雅地将一叉面条塞入口中!看着容易做起来难,我很费劲地模仿着,勉强能将面条送到嘴里,心想,导师吃意大利面的技巧想来也非一日之功,没想到在吃的技巧上,这年轻的导师也堪称吾师!这多多少少让俺们这些民以食为天的中华学子不太服气!(哼!) 那顿饭我吃得最慢,还颇为狼狈地将西红柿酱溅得到处都是!以后跟他们一起去意大利餐馆,再也不敢点意大利面了,虽然意大利面,已成为我最爱吃的面条的品种之一!我只敢点一些短小的 pasta, 虽然也是面食,但不是面条了,而是类似面疙瘩,或类似一节一节电话钱之类的东西,右手持叉,即可解决!
从吃面,吃土耳其,吃印度咖喱,吃西餐等多元餐饮文化的十几年经历中,发现中西餐如此不同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 西方厨师忒懒; 懒到连肉都不愿细切,血呲呼啦地就端到了吃客面前,西方吃客习惯了这种待遇,于是就右手拿刀,左手拿叉,桌上还整整齐齐,像手术室护士眼前的托盘上的医疗器械一样,摆着一溜刀,叉,勺等等…然后对眼前的食品进行再加工,几经周折,最后方能将食品送入嘴中!而中国吃客,懒到只用一双木棍(或竹棍,或塑料棍),来对付所有美味佳肴! 食不厌精的孔夫子教导下的中国吃客,实实在在是被惯坏了,惯到许多人连吃面时多用一支羹匙,都嫌麻烦!
多年来,吃面条无数,写面条只有这一次,这次是因为看到中华食面的艺术,能在澳洲发扬光大,才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