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真善美’ Category

圣诞节的随笔

Wednesday, December 26th, 2018

最近整理资料,见到了父亲 五十多年前写的几页随笔。

那年圣诞节时,单位给我父亲送了两盆花,花师傅介绍说是圣诞花,当时父亲不知道此花也叫一品红,因此对西方传统宗教节日对共产党人的影响,颇为感叹,曾草书随笔几页:

 
 
 
 
 
 
 在随笔中父亲提到,巧得很,圣诞节也是我弟弟的生日。弟弟从小就很认真地对待自己,生日前一天,提出要求,过生日时要吃面。

父亲当时因两年前突发心肌梗塞,已辞掉了领导职位,虽然重病在身,但为祖国建设出力的雄心依旧:
“仍然觉着前途很远,任务很重,正在青春,正在壮年”!

 读后,父辈的为国献身、他们的自强不息,让自己深感惭愧!

时代不同了,远在异国他乡,随乡入俗,三十年来,圣诞节对我们来说,只是又一个公共节假日,但几页五十多年前的随笔,却让这个圣诞节有了更多的沉思和感慨。

世界上最纯最真的眼睛

Friday, March 20th, 2015

第一张是自家的小天使,除了最后一张,以前转的照片都找不到了…..

(以前转的都是蓝眼睛,咱家那个也不纯黑,所以补充了一个别人家的纯真黑眼睛,呵呵)

 

 

Mk 2008(12-5)

 

 

 

 

 

 

 

 

 

 

 

 

 

photo (7)

 

天使在人间【原创】

Wednesday, January 28th, 2015

Image1 (1)Image1Juliet 2007 (1) Juliet 2008(S.H.)

Micky 2008 (3) Micky 2008(S.H)

童趣【原创】

Wednesday, December 25th, 2013

 

duzhe(a)

 

duzhe(b)

 

 

 (读者·原创版·2004年·第二期)

小小

   小小2岁时,被人称为“小普通人”,因为他有句至理名言:“奶奶说广东话,奶奶是广东人,我说普通话,我是普通人。”

    小小3岁时。夏日傍晚,爸妈常带他到附近清华大学校园里玩儿。一天在路上碰上一邻居阿姨。

     阿姨问:“小小,上哪儿去呀?”

      小小:“上清华大学!”

      阿姨打趣道:“哟! 那么小就上大学啦!上什么系呀?”

      小小稍加思索:“黄梅戏!”

      作为黄梅戏迷的爹妈听后格外欣慰。

     小小4岁时。爸爸给哥哥听写生词,小小在一旁玩儿。

     爸爸念“玛瑙,…”

     小小质疑:“什么玛瑙?豆腐脑吧!”

     小小7岁时。来澳洲一年后,他英语和汉语的水平已经差不多了。

     一天下雨了,看见屋外一人在溜狗,小小不以为然地说:    

     “下着雨,还走狗!”。

     英文中“溜狗” 是“walk(走) dog(狗)” 。

 

燕燕

 

       小燕燕3岁了,说汉语常常从英语中直译,时间和地点状语有时也放在句后。比如,“坐在…上”英文中无论是坐在椅子上还是坐在人身上都可通用。于是常听她说:“我看电视要坐妈妈!”之类的话。

        吃饭时,爸爸夹了一块肉问她要不要,她一本正经地说:“不谢谢!”   

        问了几次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她直译了一句英语中谢绝的礼貌用语:    

        “No(不), thanks(谢谢)!”

    奶奶教了小燕燕一首孟浩然的诗 –“春眠不觉晓…”,在幼儿园,一位华裔老师听她背了这首诗。

    老师说:“燕燕真棒!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燕燕回答:“奶奶!”

    满头褐色卷发的小燕燕,学了三首古诗后,已会活学活用。

    爷爷逗燕燕:“燕燕一头卷毛,爷爷一头白毛”

     燕燕似懂非懂:“‘白毛浮绿水’ 啊?”

     燕燕不仅会背三首古诗,还学会了为诗改词。

    “两个黄鹂鸣翠柳,… ”

     第二天改为“两个皇帝…”,

     第三天改为“两个狐狸…”

 

菲菲

 

      菲菲3岁多,在爷爷奶奶的灌输下,中文说得一点儿也不比英语差。几周前,给她买了一辆玩具三轮车,一个小孩骑,后面还可以带一个小小孩儿。她的几个小朋友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看到后,也买了同样的车。菲菲不无遗憾地说:“他们家都有两个孩子,我们家就一个。”

      奶奶说:“那就让你妈妈再要一个小弟弟吧!”。

      菲菲说:“我要嘟嘟!”

      嘟嘟是菲菲幼儿园小班的一个中国小男孩儿

      奶奶跟爷爷说:“嘟嘟倒是很好玩儿,胖嘟嘟的,一见人就笑。”

      菲菲说:“那我们买嘟嘟吧!”

      奶奶笑道:“小孩儿不能买,是生下来的,让你妈妈生一个 吧!”

      菲菲急了:“妈妈不用生啦,嘟嘟已经在幼儿园了!”

      

      菲菲看见电视里警察把几个人推进囚车。

      菲菲问:“警察为什么把他们关起来?”

      妈妈:“他们无家可归,是小偷,偷东西了。”

      菲菲:“他们都是坏人吧?”

      妈妈:“也不都是,有的小偷是因为穷,没有房子住,没有饭吃”

      菲菲很同情的样子:“那我长大以后挣钱给小偷买房子!”

哇,这小东西怎么那么可爱?

Thursday, August 27th, 2009

歪解品牌【原创】

Tuesday, August 25th, 2009

外文产品的名称,以普通话的角度去看,有些起得很好,最典型的就是可口可乐,音译加意译,无可挑剔。而有些似乎在当初起名儿时,完全没有考虑到中国市场。

俺们是从北京来澳州的,最初来时,为了便于记忆,经常用汉语拼音去读一些英语词汇,第一次在广告上看到名牌车Porsche时,读起来居然蛮带北京味儿:破儿死车,不过看见下面这款活泼可爱的新型号,觉得似乎它是想以其可爱的外表,让我们这些歪读其名的家伙于心不忍?:L

比较过分的是最近看到一个名牌炉灶,其英文品牌为Miele,在汉语拼音中,Mie和Le结合的词组最容易想到的是什么?作为炉灶的品牌,完全不需要一点想象力,也着实会让人想歪了(广告图中看起来还像是一个中国厨房?)。

  

而法国名牌香水的英文读音(不过也许是澳洲人的读音),让人听起来,第一联想到的却是两种实在和香不沾边儿的东西,而且,居然也带点北京味儿:Shi Niao er;)

感叹黛玉

Friday, May 18th, 2007

在我看来,陈晓旭的黛玉是最接近原著的黛玉,感叹!!!

四大名著的深远影响 – 《西游记》

Wednesday, July 26th, 2006

前日关于“闲云野鹤”的胡言乱语中,提到了《红楼梦》中的妙玉,因而在枪手论坛上引起了一些坛友发表了自己读《红》的心得,有些朋友也很自然地提起了四大名著

自己属于不认真读书之列,属于思想不深刻之列,属于懒惰随意之列……只是在“逍遥派”期间,写过读书笔记。以前和以后,读书多是走马观花,读书也一直纯属娱乐!

因此,除了《红楼梦》重复读过之外,只有《水浒传》读过一遍,《三国演义》看不懂,基本没读,《西游记》也读不下去,这好像与一些现今的年轻人对四大名著的看法不相上下,而面对那些现今认真读过四大名著的年轻人,实在觉得汗颜!

因此可以看出,今日的标题是故意的哗众取宠,但的确是因为一件小事,使我感受到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深远的影响!

无独有偶,在论坛上大家谈到四大名著的当晚,快十点了,孙女小燕子哭着从爷爷的屋里跑出来!小家伙哭得泪流满面,她的眼泪一向来得很快,而且总是噼里啪啦的,很伤心的样子!于是问她怎么了?她咽呜着说不出来,爷爷解释道,是因为看《西游记》电视剧看的!

前两天,爷爷把卫星电视接到了他的睡房,每晚9:15时,不知哪个中国台在演电视剧《西游记》,小家伙居然看上了瘾!

小燕子的妈妈是捷克人,在家里,她妈妈坚持跟她说捷克话,我们坚持跟她说普通话,因为我们人多势众,因而小燕子的普通话讲得很标准,可能也有遗传的优势,因她爸爸从事的是广播事业。她的口音很标准,几乎和北京长大的小孩不相上下,只是其中夹杂些因为爷爷的潮州口音,而传染上的一些咬字不清,比如“羊”和“盐”分不清,比如“床”和“船”分不清等等……爷爷曾经说过“到超市去买羊”,而让大家摸不着头脑!小燕子也曾经指着云边的月亮说:“奶奶你看,象个小床在水里”,月亮象床在水里比月亮象船在水里,好像更难以理解!不过对爷爷误导小孙女普通话一事,还是十分警惕的,于是当即给于了纠正。后来就听到过小燕子给爷爷解释这两个字的不同,她对自己能纠正爷爷的普通话当然十分得意!

一下子又扯远了,还是接着说前天晚上的事吧!

原以为因电视剧演完了,她没有看够,才会哭泣,但在进一步询问下,才知是因为电视剧演到了唐僧将孙悟空赶走后(不知是哪一次),就告一段落: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可是小孙女不明白这句话,以为电视剧演完了,孙悟空不会回来了,那个伤心呀,怎么也听不进去(或听不明白)我们的电视剧明天还会继续,孙悟空还会回来的解释!

无奈之下,爷爷只好采取欺骗手段:“奶奶不是给你买了个 Barbie 娃娃的电话本吗?明天咱们给孙悟空打电话,他就会回来了!”这样才平息了小燕子的不快,睡觉去了。

第二天早上,就是昨天一早,小燕子拿着那个写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和她自己的电话的玩具电话本,让奶奶写下孙悟空的名字(汉语拼音),然后猪八戒的名字,不知道沙和尚叫什么,于是小燕子问:“还有一个人呢?叫什么名字”,
奶奶说:“是唐僧吗?”
小燕子反问:“那个穿红衣服的呀?”
奶奶说:“是啊!”
小燕子说:“不要他,傻乎乎的!”

原来她还在为孙悟空被唐僧赶走而愤愤不平!

拿着写了唐僧的三个徒弟的名字,还有孙悟空的“电话号码”的电话本,上了车,高高兴兴去幼儿园了。奶奶开车,小燕子一路上还在跟爷爷在车后座讨论《西游记》:

“爷爷,你给孙悟空打电话,他今天晚上就来咱们家了!”

爷爷逗她说:“在澳大利亚,孙悟空也说英语,你让奶奶打电话吧!”

奶奶英语比爷爷的好,奶奶只好答应,也逗她说:“孙悟空怎么那么好啊?你都成了她的fan了!”

小燕子虽然没有听太明白,但还是说了一句很总结性的话:“孙悟空打坏人,还把他赶走,那个穿红衣服的傻!”

估计是领会了爷爷给她解释时话中的精髓!

“是啊,打了妖怪,打了白骨精,还把他赶走,唐僧还没有咱们小燕子聪明呢!”- 爷爷继续打趣;

说到白骨精,小燕子又不明白了:“是’脑白精’吗?”

这就是跟着爷爷看卫星电视中国台的结果!

看着小燕子到幼儿园举着电话本,对那位会说普通话的园长兴奋地讲述,奶奶要给孙悟空打电话,孙悟空今天晚上要到“咱们家来”;看着她继续用英语给其他不懂汉语的老师讲述打电话的事,深深感叹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影响力!

以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于是让小燕子的叔叔给她从网上定购《西游记》DVD。

叔叔说:“我还正想买一盘来看看呢!”
奶奶有点奇怪:“你怎么还对这个感兴趣?”
“我只看过一遍,当然不是那个来澳州以后看的日本的,那里面的唐僧居然是个女的演的!买就买最早的电视剧,我在中国时看的那个。”

叔叔来澳州时只有8岁,也已经是孙悟空的粉丝!

此时却有些困惑了,不知这是因为名著的影响力,还是电视的威力,但无论如何,看来《西游记》的故事,很容易被具有善良和爱憎分明天性的孩子们所接受!

对不起,大家看到这里,可能才知道上了当:原来此帖题目是那么地言不及义,此帖内容完全是在胡言乱语!

“闲云野鹤”的胡言乱语

Monday, July 24th, 2006

在社会比较宽松的今天,“闲云野鹤”式的性格或生活,成了一种赞美。

当这个成语也用到自己头上时,就多留了一份心思,还上“百度”特意地查了查,发现一个还算全面的解释:

成语发音: xián yún yě hè
成语释疑: 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成语出处: 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州亦难添,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
成语示例: 独有妙玉如闲云野鹤,无拘无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可是那条成语的示例,却让我多了心!

虽然妙玉是刘心武(这位因他的《班主任》而让本人佩服不已的作家)在《红楼梦》一书中最喜欢的人物; 虽然世人对妙玉的清高和孤傲有许多的赞美; 但曹雪芹对妙玉的描述,她那种“孤”到世界上几乎没几个人她惜得搭理,“芳”到见谁都嫌谁脏的清高,让人觉得有些过分,有些做作,有些另样的媚俗!真不知道,刘心武一个大老头子,怎么会在妙玉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说过:“我从妙玉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我觉得,曹雪芹对这个生命的解释,让我觉得最能接受。”

妙玉对世俗的厌恶,本来也让人同情,但就她处理刘姥姥喝过茶杯那一幢事儿(见注),使我对她的“清高”,很有些反感,要知道刘姥姥可是我认为的,《红楼梦》中,一个最值得尊敬的老人!

虽然本人读《红楼梦》和读其他小说还不太一样,对那些结社吟诗的章节会多看几遍,但还是属于娱乐性的,绝对没有要在此探讨《红学》的意思,也没有对曹雪芹将这个词用在妙玉身上有什么异义,只是细想起来,觉得这个曾经用到妙玉头上的成语,居然会用到自己头上,有点暗暗好笑而已!

从小自由散漫,班主任(刘宗武老师 – 这位对我们一生影响很大的中学老师,他最近的去世,始终让我们许多学生觉得难以接受)对我的评语中居然用过“好逸恶劳”这样非常严重的词汇!“不食人间烟火”也是年轻时最常被扣在头上的帽子。拿到博士学位后的不务正业,老了才成为足球迷的不为人解,可能都和从小的“自由散漫”和“好逸恶劳”有关。

退休后,自然觉得如鱼得水:因为不奢求,所以觉得经济上有了自由,还有大把的自由时间,可以随意支配。于是经常上网上得下不来;于是可以不择时间地点地打瞌睡;于是看小说可以经常地看到天亮;于是可以撂下一家老小(和16只宠物),与球迷小儿子一起旅途劳顿24小时,奔赴伦敦,为了在海布里看一场比赛;

在伦敦的旅馆里,为了不吵醒晚睡的儿子,可以将浴室作为了自己的“办公室”,将马桶作为椅子,将一把椅子作为桌子,放上笔记本电脑,继续上网,浏览球迷论坛,忙得也不亦乐乎;最近发现,越来越经常地,可以头不梳,脸不洗地冲出门外,送孙女上幼儿园或快速购物!仗着自己的发型梳理不梳理也看不大出来,仗着自己习惯于素面朝天,洗漱与否,也看不大出来,若无公务,就可以这样,一天也不打理自己……

“闲”到这个地步,“野”到这个程度,想来也很够水平?突发奇想:如果超凡脱俗的妙玉,遇到我这样又“闲”又“野”的老太婆,那我们这种现代化的“云”和“鹤”岂不要遭到比刘姥姥更惨的待遇?

========================================================
(注):刘姥姥到妙玉的拢翠庵吃茶,妙玉为了表现自己“清高”,让把刘姥姥吃过茶的茶杯搁在外头,好心的宝玉让妙玉把茶杯送给刘姥姥,宝玉的举动,体现了他的善良和理解,妙玉虽然同意,但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流于言表的对刘姥姥的鄙视之意,实在让人觉得太不厚道!

吃面点滴 (一)

Sunday, March 19th, 2006

春夏秋冬,天南海北,想到哪写到哪!

身兼数职,除了打理财务外,既是秘书又是司机。昨日送老板去开会,会后,小老板又被那位以色列合伙人请去吃半生不熟的牛排,我则乘机到购物中心闲逛,然后坐在快餐厅,在中餐处要了一碗海鲜汤河(河粉)。一有机会就来吃汤面,也称得上是他们的老主顾了!

没有几分钟,面就做得,当我开始有滋有味地欣赏那位大厨的手艺时,才看见斜对面一位金发碧眼的女士,熟练地操动着筷子和勺子,一样有滋有味地在欣赏同一个大厨的汤面的手艺,不过注意到她的是面而不是粉。那熟练程度,比我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突然觉得好笑,本人爱好汤面已是小有名气,这位年轻的老外,吃面居然如此熟练,真让我们这些从北方面食国度来的人汗颜!

用筷子和勺子吃面,其实还是来澳州后才学会的,应该是广东人的一种科学而文明的习惯。因为这样吃面,可以静悄悄地吃!在北方,吃面只需一双筷子,像韩国人,日本人一样,吃时就可以发出稀里呼噜的声响!我们知道在西方,吃饭弄出响声,就是缺少饭桌上的修养,很遭忌讳。本人并不是因为崇洋媚外,才推崇勺筷兼用的吃面方法,而是因为比较喜欢安静,对任何噪音,包括吃饭时的噪音一向不太喜欢。即便在国内,也尽量减小进食时噪声的分贝!不过至今我们家还只是我一人吃面时勺筷兼用,其他人,不是只用筷子(老的),就是只用叉子(小的)!面食的老祖宗们,吃面的技巧竟比不过一个洋人,怎不汗颜?

面吃得只剩下1/3时,突然从眼角处瞅见右边座位上又来了两位女士,虽然不是金发碧眼,但也是地地道道的洋人,这两位居然也在勺筷兼用地对付着每人面前的一碗汤面!动作虽然不如碧眼金发那么纯熟,但吃面的姿势也颇为自然优雅!不由突发感慨:汤面,这种曾被我认为是国粹之一的主食,居然已被这么多的澳洲人接纳,并能如此自然地将中西方文化结合在吃面的艺术上!

吃了这顿面后,居然还浮想联翩起来!

喜欢吃汤面(北方人称面条儿),可能是从小养成的一个习惯。那时家里的一位阿姨是保定人,她的公公原来是开面馆的,因此她擀得一手好面条儿,面长且细,切好后码放在那里,整整齐齐,如机器压出来一般,看起来好看,吃起来好吃,比机制面好多了!当时很羡慕阿姨擀面时的麻利动作,于是不知怎么也学会了擀面条,虽然不如阿姨擀得像面馆的那么专业,但已相当不错。那时,身怀擀面绝技,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已属凤毛麟角!文革中,阿姨被造反派赶回保定后,我就经常为我酷爱吃面条的父亲擀面,父亲曾十分感慨地说:“没想到我的这几个饭来张口的儿女中,居然还有一个学会了擀面!”

第一次出国,来到澳洲悉尼附近的一个小城市 – 纽卡索。当地华人很少,纽卡索大学的中国来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来来往往,一共也不过5-6人。因而大家常在一起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一个节目就是聚餐!有时在各家,有时在餐馆。

聚餐,恐怕也是全世界中国留学生最经常组织的活动!我们几位不像当时其他一些留学生们那么节俭(80 – 90 年代中期),经常下饭馆,吃喝玩乐!次数多了,于是就吃出些门道和花样,还组织了一个什么牛蹄筋协会,每餐必点蹄筋!本人因吃面的嗜好,而荣获面条皇后的桂冠!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