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原创’ Category

往事回忆(六)一分区(1)

Wednesday, August 24th, 2016

转自我的新浪博客

写到这里,发现自己对当时晋察冀一分区的历史了解太少,需要回顾一下抗战初期这个地区的大事记。需要顺着历史的脚印,更多地去了解那个时期我们前辈们经历的艰难和考验,理解他们的追求,坚持和成功,以期进一步理解他们日后面临各种形势和困难时的抉择,理解老一辈人之间在战火中建立起来的友谊……。

1937年8月25日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原红军第一军团,第5军团和第74师合编为陆军115师,林彪为师长,聂荣宗为副师长,罗荣桓为政训处主任;10月下旬,115师向南挺进,聂荣臻奉命留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创建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其麾下有杨成武的一个独立团,一个骑兵营,两个连及一批军政干部;11月7日,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下属四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

关于一分区在39年,40年的军事状况,军队的概况,军事行动等,言信在他的晋察冀一分区军事研究的系列博文中,有非常详尽和生动的图文介绍。而对一分区党政情况介绍的不多,主要原因可能是因史料的匮乏吧。

父亲是在1939年由曲阳县委调任一分区的,任地委副书记及组织部长,很难查到那一时期一分区地委的活动和状况,只是在言信的一系列研究中,看到过一些。

比如,1940年5月底,长期以来为一分区老人们津津乐道的那次军政文体运动大会

1940年上半年,是一分区狼牙山抗日根据地创建以来,最强大的时候,1940年5月30日那次大会,是为了庆祝抗战三周年,总结经验,奖励先进,在河北省易县,北娄山村召开的。这次大会当年的正式名称为“五州运动大会”,是一次检阅军政文体的运动大会,是“一分区力量达到最高点的一次大检阅……官兵们都穿上新发下来的夏季军装,衣帽整洁,斗志昂扬”

往事回忆(六)一分区(1)

       这是沙飞拍摄的抗大二分校运动会入场式

主席台上除了杨成武等军队领导外,还有一分区地委和专署的主要领导人:王国权,李耕涛,牛树才,杨士杰,梁正中,白文治等。从名单上可以看出,这些地方领导,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知识分子干部,多是在青少年当学生时,就参加了革命的。其中王国权上过大学,还在日本留过学。

李耕涛和父亲在抗战初期,两次共事。1937年李耕涛曾为曲阳县这个“晋察冀边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的县委书记,而父亲当时是县委组织部长;1938年4月李耕涛调往冀中后,父亲继任曲阳县县委书记。父亲调任一分区不久(1939年10月),1940年李耕涛也由冀中调往一分区任行署专员。他到一分区时,恰好赶上这次文体大会。

作为后代,上述这些前辈中,我印象最深的可能是王国权,大概是在1956底年,父亲安徽被整后调到上海时间不长,记得还住在上海大厦,一日,王国权(和夫人常玉林?)带着4,5岁的儿子来访,当时他要出国,说是要带上我们姐妹中的一个,还问他的儿子喜欢哪个姐姐,想带谁一起去外国……现在想起来,当时可能就是逗着我们玩?不过那时还信以为真,有点好奇,但也有点害怕跟他们出国。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是因为父母舍不得,我们之中的一个才没有被王国权带去国外,呵呵。那次应该是王国权赴东德大使馆上任之前,为什么会在上海,就不得而知了。

当时一分区党政领导人中,之所以知识分子干部为多,与聂荣臻、杨成武的惜才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杨成武比较偏爱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这从一分区地方领导的任命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但据说杨成武对跟他时间很长的文化不高的干部也都非常照顾,他的“顾旧”是他很得人心的原因之一。

父亲从安徽降级到上海之后,一次杨成武在上海见到父亲时,很有些打抱不平地说:“这些事你为什么不跟我们讲呢?一分区大家都在问你呢!” 后来,当我们有机会接触杨成武或赵志珍时,他们见到我们时的感慨和慈祥,也让我们体会到父辈间在战争岁月中凝结的深沉友谊。

文革中,父亲曾跟我讲过:做组织工作,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拉帮结派……尽管与一分区老领导,老战友之间感情笃厚,但在党内纷争中,父亲一直坚持把私人感情与工作分开。这就是为什么父亲在安徽遭遇困难时,没有去找任何老领导和老战友?

长期做党的组织工作,这应该是父亲的一贯原则吧?

往事回忆(五)抗战初期

Thursday, August 18th, 2016

转自我的新浪博客

战争时期地区范围内的史料,保存下来的绝大部分是军队的活动和历史,而地区行政部门和政府的资料,相对少了很多,再具体到妇女干部,史料更是难寻。

 
在网上搜索母亲的名字时,发现有关抗战时期的资料除了她所任职务外,没有找到任何具体内容: 张文秀 -河北平山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平山县妇救会主任,县委妇女部部长,北岳一分区地委妇女部部长、妇救会主任,晋察冀边区抗联妇女部部长及组织部部长等职…….
在母亲的其它简历中,甚至连当时是哪个县的妇救会主任和县委妇女部部长都没有写明,根据当时母亲是从井陉师范参加革命的,估计也有可能当时是任井陉县的妇救会主任?但网上无论是有关平山还是井陉县抗战历史的网页中,我都没有查到确切答案。
 
等有时间,还会继续搜索,估计比较困难,需要从一些其他人的回忆录或史实研究中去找了。
 
=========================
 
而父亲抗战时的资料相对就多了一些,主要是父亲所在晋察冀一分区是抗战时期,聂荣臻、杨成武领导下的一个很重要的地区。
 

据记载,1937年9月下旬,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奉命率师政治部、骑兵营、教导大队和686团第六连在阜平一带发动群众,开辟抗日根据地。9月底,时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中共晋察冀临时省委军事部长的王平被派往阜平发动群众,创建晋察冀根据地。

自曲阳党组织遭到破坏以后,与组织切断联系的曲阳进步青年们一直注视着全国抗日形势的发展。9月下旬的一天,父亲的朋友到上庄子村找到父亲,一进门就激动地说:“共产党来了,就在阜平!”父亲听后,二话没说,立即站起身来,抓过一件衣服披在身上,说:“走!到阜平去!“  就这样,他们一人一骑,连夜赶往阜平。150多里的山路,凌晨就到达了阜平境内,找到了115师政治部。当时罗荣桓准备以阜平为中心,向东南部开辟抗日根据地,急需一批领导抗日工作的干部,而周围地区的一些抗日知识青年,也都闻讯陆续奔往阜平。罗荣桓见到他们自然非常高兴,马上为他们布置了抗日任务。
   听父亲讲过这一经历,但现在记不清是谁去上庄子村找的父亲了。当时赵建庵等其他曲阳青年也都奔往阜平寻找八路军,但应该不是赵建庵,而是早期加入共青团的同学?赵建庵是在阜平山区找到了八路军一支队队长朱仰兴他们,而父亲他们是见到了罗荣桓(见前面博文)。

10月中旬,时机成熟,“罗荣桓派政治部的七八个干部和一个班的战士,把王平送进县衙门”。于是,王平就任阜平县县长兼保安队队长,成了八路军敌后抗日的第一个县长,华北第一个民主县政府由此诞生。“在此期间,八路军115师骑兵营随罗荣桓的115师政治部机关在冀西活动,不断对日军展开进攻,他们收复一个县,王平就以“动委会“(战地动员委员会)的名义派一个县长,收复一个区就委派一个区长,先后委派了曲阳,望都,唐县等县县长……”。

1937年10月2日,日军占领曲阳城,并储备大量军用物资,作为其南进石家庄、西出太原的兵站。10月中旬,115师挺进队一部,从阜平挺进曲阳,18日攻克曲阳城,据河北网络电视台文章中说,这是我八路军出师以来解放的第一座县城(从日本鬼子手中夺回的第一个县城)。

37年10月,父亲被任命为曲阳县的城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参加了组建中共曲阳县委的工作。10月底,参加并筹建了“晋察冀边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曲阳县抗日政府”(阜平是不是应该算晋察冀边区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
   37年 11月,李耕涛任曲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县委书记),父亲任县委组织部部长。

1938年2月,日伪军对曲阳发动了“二月围攻”,曲阳军民在县委领导下,顽强作战,粉碎了日伪的进攻。
    38年4月,李耕涛调任冀中公署主任,父亲继任曲阳县县委书记。
    38年10月16日,日伪军再次占领曲阳城。曲阳地区处抗日根据地和敌占区的中间地带,既是北岳区抗日根据地的南部门户和前沿阵地,也是敌人西出太原,南下石家庄,进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咽喉要寨,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因此,抗战初期,曲阳成为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的焦点地区,造成了曲阳抗战的惨烈局面。
  在曲阳县抗日政府领导下,曲阳军民为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1939年10月,牛树才任中共北岳区一分区地委组织部部长、代理地委书记,晋察冀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六、七年前,除了上面一行简介外,找不到史料中有关父亲抗战时期在晋察冀的任何记载。在网上搜寻,也只找到了一篇有关抗战的回忆中提到了父亲的名字,这篇回忆与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有关。当时在网上读到了采访余药夫前辈的文章,讲述了1941年他是如何救助跳崖后受伤的葛振林、宋学义的。这篇回忆文章最后提到:”下山后,余药夫见到地委组织部长牛树才,说了这件事……“。

最近在新浪读YANXIN(言信)这几年写的关于晋察冀一分区军队史学研究,里面有很多“干货”,尤其是那些《老照片图文故事》系列,十分珍贵,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当年一分区军队风貌,为我们讲述了许多幸好还没有被忘却的感人故事。虽然他主要是研究军队史,但在他的数篇文章中,也提到了一分区的地方领导,提到了父亲以及一些熟悉的名字,因此打算仔细读一下他的有关研究,顺着所能得到的一些信息,去进一步了解当时父辈们的一些活动。

        近年来,互联网上鱼龙混杂,泥石俱下,竟然还出现了诋毁狼牙山五壮士的言论,因此,更加想了解与晋察冀一分区那段时期有关的抗日历史。YANXIN写的数篇关于狼牙山战斗和五壮士的博文值得一读
 
葛振林(右)、宋学义(左)康复归队,1942。

 1942年,葛振林(右)、宋学义(左)康复归队

 
1942年4月初,宋学义,葛振林与李圆忠道长

1942年4月初,接到赴抗大二分校学习命令的葛振林、宋学义,临出发前,奉首长的命令,专程来到狼牙山棋盘陀道观,向有救命之恩的李圆忠道长辞行

 
狼牙山五壮士的见证人还有上幅照片中的这位李圆忠道长。尽管五壮士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但参与救助葛振林,宋学义的余药夫前辈的回忆,以及一分区第一个报道五壮士的钱丹辉前辈的纪录(当时一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才是最有权威的?

世界上最纯最真的眼睛

Friday, March 20th, 2015

第一张是自家的小天使,除了最后一张,以前转的照片都找不到了…..

(以前转的都是蓝眼睛,咱家那个也不纯黑,所以补充了一个别人家的纯真黑眼睛,呵呵)

 

 

Mk 2008(12-5)

 

 

 

 

 

 

 

 

 

 

 

 

 

photo (7)

 

战争,没有胜算的反恐?【原创】

Saturday, January 31st, 2015

自从小布什们借着一个不存在的理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动了推翻侯赛因政府的所谓反恐战争后,12年来,世界变成了什么样子?
那是一场从第一天开始,就遭到世界上70%人类反对的,为了石油的战争。
当初人们反对,就是因为我们大多数都明白,这种侵略性的所谓反恐战争是很难赢的!

果不其然,在美国推翻了那些被美国扶持的独裁政府之后,恐怖分子乘虚而入,恐怖武装迅速增强,恐怖活动日益蔓延…
(而老百姓们…这个地球上12年来,增加了多少难民?据联合国难民署报告,去年一年中就有四十多万人申请难民,与前年相比增加了20%!)

被恐布分子绑架的人质,一个个失去了生命,恐怖组织气焰嚣张,恐怖活动此起彼伏…

而当参战国为数不少的年轻人开始跑去加入恐怖武装时,所谓的反恐战争,真的在fight a lost battle了!

恐怖分子滋生的土壤是仇恨,而战争为他们创造了最适宜的环境,当民族,宗教之间的仇恨日益加深时,恐怖分子如鱼得水!
只有杜绝任何形式的侵略战争,减少民族,宗教,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加强种族和解,宗教共荣,才有可能减少和抵制恐怖活动

下面让我们看看澳大利亚发生了那起人质事件后,推特上发起了一场名为#Iwillridewithyou(#让我与你同行#)的运动
这才是民意,也许反恐应该从这里开始

为了避免公众有可能将气愤发泄在同样是穆斯林的其他澳大利亚居民身上,
推特上Rachael Jacobs 发一个帖子:

“……在车上,坐在我身边的穆斯林妇女默默地取下了她的头巾。下了车我追上了她。我说‘把它带上吧,我和你一起走。’她开始哭泣,拥抱了我有整整一分钟,然后独自走开了。”

Tessa看到这条新闻之后立刻贴出了自己的上班路程,如果有身着伊斯兰服装的人担心自己的安全,她愿意和他们同行:

“如果你经常乘坐373路公交往返于Coogee和Martin广场,穿着宗教服装,并且觉得可能会不安全的话,@我你的行程,我会与你同行。”

Tessa:“要不然来一个标签吧。#Iwillridewithyou(#让我与你同行#)怎么样?”

很快这条标签就在twitter上流行了起来,有更多的人贴出了他们的行程:

“早上8点14分会从Marrickville去Wynyard。#让我与你同行#”

“早上9点04分从Blackburn去Southern Cross。(或者是9点10分,如果我迟到了的话)#让我与你同行#”

“我每天不会走很远上班。会搭红线从Redfern去Wynard。如果你需要我,#让我与你同行#。让我们一起打败种族歧视&骚扰。”

…..

#让我与你同行#也传播到了澳大利亚的其他地方

“我一般不搭乘交通工具。但是如果你需要任何人的陪伴,我愿意在堪培拉#与你同行#。你如果在Tuggers附近需要搭车,也没有问题。”

“这不限于悉尼吧?在阿德莱德的任何人,如果你需要从Paradise去市区,我都愿意#与你同行#。”

有人开始给愿意参加#让我与你同行#的人发放贴纸

….

在澳大利亚的穆斯林很感激这个活动

“谢谢你们保护了我的姐妹。#让我与你同行#”

“我是一个穆斯林,我想拥抱每一个转发这个标签的人。#让我与你同行# 很温暖,人性仍然存在。”

“在恐怖袭击发生以后,当一个穆斯林是一件困难的事。#让我与你同行#让这个身份变得不那么痛苦。谢谢你,澳大利亚!”

…..

“#让我与你同行#真的太美好了。在这样的悲剧中看到了光明和善良。作为一名澳大利亚人我很自豪。”

….

=========================================

让我与你同行
也许,我们能一起营造出一个美好一点的世界?

天使在人间【原创】

Wednesday, January 28th, 2015

Image1 (1)Image1Juliet 2007 (1) Juliet 2008(S.H.)

Micky 2008 (3) Micky 2008(S.H)

“中华儿女”的概念…【原创】

Friday, November 14th, 2014

最近在微信上看到一篇《中华儿女当自强》,看后,觉得作者似乎对"中华儿女"这个概念搞得有点不清楚?”中华儿女“或“中国人”并不是一个民族概念,绝对不只是指中国的汉人?“中华儿女”或“中国人”应该是相生相息在中华国土上的所有民族的人们的统称吧?

文中谈到蒙元之恶,满清之恶…在中国历史上,蒙,满确曾为侵略者,但几千年下来,这些“入侵”者,也成为了中华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康熙微服私访这样的杜撰故事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诗圣李白是中国人,但他很可能来自少数民族,纳兰性德的诗词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经典,纳兰性德是满族人,但他也是一个中华儿女!

中华是个多民族的国度,其实从历史演变上看,汉族真的一点也不纯,也许大部分都是混血儿,汉族甚至可以说是不同少数民族逐渐相互同化出来的一个民族?

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不仅是自立自强,还有宽容和大度,后者可能是其它民族所不理解的。比如欧洲那些P大的国家,其实原本都可能是出于同一民族,他们为了P大一点的土地,几百年来互相残杀不可开交…..
又比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本是同根生,却相煎如此之急,追溯起来,不就是亚伯拉罕的两儿子之争吗,没想到一直不能容忍到这种地步?
觉得大汉民族主义的病根可能是源于对历史的不了解?西方反华,支持藏独,疆独也是因为对中华民族的不理解,大汉民族主义,为诟诬汉族的那些人找到了借口?那些为了P大点地盘,几百年自相厮杀的民族,怎能理解几千年来在偌大中华土地上,居然能相生相息那么多的民族,怎能理解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那种大度,包容和宽厚呢?

以下是08年的一个帖子,自己在自己地盘上(博客)的一篇吊丝闲扯,居然引起学霸专家的注意,并予以严厉斥责…(红字为最近刚在《非诚无扰》上学到的两个现代汉语词汇,不知用得对不对)

不过觉得自己写的都是大白话,贴出来,可以阐明一下自己一贯的看法。
当然,错误之处还是欢迎学霸们批判指点的。

文中很多”据说”(此处= ),一些历史虽经他人考查,但也不是很清楚,更何况一篇博文,不是论文,若不喜欢就不要看了

============================================

在国内时,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些有关中国人称谓的意义,可能是因为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不会接触到这个问题?

而到了国外,唐人街,华人,中国人,汉语,华语,官话,国语等名词经常出现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好奇的外国人有关中国的一些问题,有时,一个名词,一个故事,一件小事,都让我们觉得有必要去复习一下中国历史,去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

Mandarin – 是到澳洲后第一个引起注意的,有关的一个英语单词。

在国内学了一点点英语,只知道这个词的中文意思是橘子,所以刚来时,当听到大学一个讲师朋友问我是说广东话还是“橘子”时,有点糊涂,只好回答说:我说的是北京话,也就是普通话,并解释说是就是官方通用语言等等…

估计那位化学系讲师可能也是第一次听到“普通话”这个词,被我的一通解释搞糊涂了,也就忘掉了“Mandarin”的原意。

现在打算出国留学的年轻人可能不会像我当时那么无知,但不知道是不是能立即将Mandarin和普通话联系在一起?

因为查了一下网上字典,这个词的解释是:中国官话,国语,满清官吏 ……

这种解释对国内的学生来说,好像还是不太明确,因为“国语”和“官话”是海外华人对普通话(北京话)的不同称谓。台湾人称北京话(普通话)为国语,而香港和其他东南亚的华人则称北京话为官话(老人们)或华语。

比较讽刺的是,主张台独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李秀莲之类,还有阿扁们,在澳洲也是管北京话叫“国语”的!

清朝达官贵人是满族人,被尊称为满大人,据说()这就是Mandarin一词的来历。

注意”据说”二字:这种对Mandarin的注解,是在大学兼职教授成年人中文时,取自我们应用的一本澳州某大学中文系专家们编辑的教材。实在没有想到,这篇08年一时兴起写的帖子,4年后居然还有学霸朋友予以关注,并认为这种解释“有以讹传讹之嫌”,因此在句中加了一个“据说”
其实我们当时教中文为了加强印象,会跟学生讲一些”传说“或”据说”。比如以前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印第安人来自中国的“考证”,不知当时作者是不是故意“以讹传讹”“误导视听”,但很明显这个解释是调侃英语的一个杜撰。作者解释说:因为当时美洲被误以为是印度,到了那里的中国人彼此祝愿在“印度之地安康”,久而久之,将自己称为“印地安”,我们教中文时,在解释印,地,安这些单词时,也曾“引经据典”谈起这个故事,那些澳州成人学生在说笑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些生词的理解。“满大人”当然也是异曲同工了

统治了中国295年的清政府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将北京话定为正式官方语言的,没有能力去考察,但那些满清贵族们的京片子溜着呢,我们电视剧中看康熙看雍正看乾隆,好像大家都是满口北京话,当然电视剧中也比较正式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满文也比比皆是,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满文的实用价值逐渐消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们在文化上也就逐渐被同化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因此尽管几千年来,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很大一部分都是少数民族,但因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我们经常都会忘了这点。

在比较近的五个朝代的1000多年中(公元907年到1911),辽,金, 元,明,清,有四个是少数民族统治。而且明朝的朱元璋据考证,可能也是回族人,这点,好像经当代国学大师,历史学家周有光先生考证后已被确认?周先生的主要论据是:朱元璋的马皇后是回族(回族一般不会与外族通婚,我想朱元璋不是回族,也一定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他的所有大将 沐英,常遇春,蓝玉……也都是回族,郑和也是回族,郑和下西洋的一个目的就是为成祖和自己到麦加朝圣,明武宗颁布过《禁猪令》!明代瓷器上阿拉伯纹甚多…(以上可参看

(以下可参考

1 辽:女真族(公元907-公元1125,共218年)

2 金:女真族(公元1115-公元1234,共119年)

3 元:蒙古族(公元1206-公元1368,共162年)

4 明:统治者可能是回族(公元1368-公元1644,共276年)

5 清: 满族(公元1616-公元1911,共295年)

 

另外 :隋 和 唐 都是鲜卑人和汉人的混血儿…

中国历史上真正由汉人统治的统一的朝代可能只有汉代(公元前了),还有一个只维持了20多年的西晋。

唐朝呢?唐太宗李世民好像就是汉人和胡人(鲜卑族人)的混血儿,鄂伦春人是鲜卑族人遗留下来的一个分支,当时几大姓氏就包括了鲜卑族的李姓,他们的祖先可能要追索到南北朝时的北魏(公元386年建国,定都大同)……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经考证也可能是胡人(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他身上好像有突厥人的血液,这可以从他两个子女的名字得到证实。他的儿子叫“颇黎”,这在汉文中无法解释,其实这是突厥语“狼”的音译。狼是估厥人的图腾,用颇黎作人名像汉族人用“龙”取名一样。李白的女儿叫“明月奴”,在今天的维吾尔族中叫“阿衣努儿”的女孩子很多,“阿衣”是月亮,“努尔”是光,明月奴,月是意译,奴是音译。而李白本人长的眼睛正是突厥的眼睛特征….

李白的血统是需要考证才能搞清的,因为离现在太远,加上那时中国各民族也分得不那么清楚,而另一位中国伟大诗人纳兰性德的满族血统就不需要考证了。

很怀疑那么长时间,还有没有纯血统的“汉人”? 张王李赵遍地刘,中国最大姓氏之一的李,可能都有鲜卑族人的血统?

几千年下来,“汉人”这个概念,其实已经逐渐模糊,我们这些生长在中原的“汉人”们,可能都是混血儿?

中华民族的确是一个融合了许多不同民族的民族,现在还有56个民族在中国大地上和平共处。

因为统治者是少数民族,所以相信没有人会说几千年来,那些少数民族的文化被灭绝了什么的。即便说那些少数民族被同化了,也觉得不太合适,因为“同化”这个词,现在也被一些人用来指责为中国的“汉人”“侵略”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手段?

有时想想作为“汉人”,被误解也真有些冤枉,因为几千年来,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那些侵略并统治的,很多都是一些少数民族!

外国人可能不能理解这点,我在教成年人中文时,拿出了中国朝代年表以示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可还是有学生不相信

我曾有一学生是犹太人,他谈到犹太人特别能保持他们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所以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犹太人,唯独中国找不到,他认为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太强。虽然很早以前(900多年前),就有犹太人来中国定居的记载,在开封还有一犹太人聚集地 – 教经胡同(据说由脚筋胡同而来,因为犹太人杀牛先挑脚筋)。

这个学生还讲了一个不怎么可笑的笑话:一位犹太人在中国的餐馆吃饭时问道:什么地方都有Jews(犹太人),为什么这里没有?服务员听见了插嘴说:有啊,我们这里有orenge Juice(橘汁),apple juice(苹果汁),还有…
(英文中“犹太人”的发音与“汁儿”类似)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犹太人血统,因为当年犹太人移居的地方好像离我们老家也不不远,而我们家几代人都是个子高,皮肤白,鼻子大…

不过开封那个教经胡同最后一个犹太人后裔家庭姓赵(又占了百家姓的一大姓),从姓氏上看,和我们不大一样,所以我们也可能像李白一样,有突厥人的血统,和那些土耳其、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哈萨克人沾亲带故?

(最近网上看到有将北京话和希伯来语比较的文字,还是挺有意思的,什么“俺”,“丫头”,“鸭蛋儿”,“别介”,“甭”,“胡同”,“捻儿”,“坷垃”,“疙瘩”…这些很常见的用语,居然在希伯来语中,都可以找到发音和意义上极其相似的对应的词汇,中华文化在同化其它文化中,也在被同化着…)

当然中华文化的同化性,不是中华文化的罪过,被少数民族统治过几千年的混血的“汉人”,绝对不像当初大不列颠的英国人那样有侵略性。美国的印第安人和澳洲的土著人,当时就被那些英国人屠杀得一塌糊涂。而澳洲的土著人,现在生活条件还不如非洲黑人,因此澳政府曾遭国际人权组织的斥责,而那些被挤到荒凉中部的土著人,至今还不得不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奋争…

从对台独藏独疆独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不仅是许多西方人有一个误解:认为中国人就是汉人(可能是因为中国语言叫汉语,中文叫汉文),就是我们这些中国人自己,有时也搞不太清楚汉人,唐人,华人-“中华儿女,中国人”这些称谓的真正含义?

 

童趣【原创】

Wednesday, December 25th, 2013

 

duzhe(a)

 

duzhe(b)

 

 

 (读者·原创版·2004年·第二期)

小小

   小小2岁时,被人称为“小普通人”,因为他有句至理名言:“奶奶说广东话,奶奶是广东人,我说普通话,我是普通人。”

    小小3岁时。夏日傍晚,爸妈常带他到附近清华大学校园里玩儿。一天在路上碰上一邻居阿姨。

     阿姨问:“小小,上哪儿去呀?”

      小小:“上清华大学!”

      阿姨打趣道:“哟! 那么小就上大学啦!上什么系呀?”

      小小稍加思索:“黄梅戏!”

      作为黄梅戏迷的爹妈听后格外欣慰。

     小小4岁时。爸爸给哥哥听写生词,小小在一旁玩儿。

     爸爸念“玛瑙,…”

     小小质疑:“什么玛瑙?豆腐脑吧!”

     小小7岁时。来澳洲一年后,他英语和汉语的水平已经差不多了。

     一天下雨了,看见屋外一人在溜狗,小小不以为然地说:    

     “下着雨,还走狗!”。

     英文中“溜狗” 是“walk(走) dog(狗)” 。

 

燕燕

 

       小燕燕3岁了,说汉语常常从英语中直译,时间和地点状语有时也放在句后。比如,“坐在…上”英文中无论是坐在椅子上还是坐在人身上都可通用。于是常听她说:“我看电视要坐妈妈!”之类的话。

        吃饭时,爸爸夹了一块肉问她要不要,她一本正经地说:“不谢谢!”   

        问了几次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她直译了一句英语中谢绝的礼貌用语:    

        “No(不), thanks(谢谢)!”

    奶奶教了小燕燕一首孟浩然的诗 –“春眠不觉晓…”,在幼儿园,一位华裔老师听她背了这首诗。

    老师说:“燕燕真棒!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燕燕回答:“奶奶!”

    满头褐色卷发的小燕燕,学了三首古诗后,已会活学活用。

    爷爷逗燕燕:“燕燕一头卷毛,爷爷一头白毛”

     燕燕似懂非懂:“‘白毛浮绿水’ 啊?”

     燕燕不仅会背三首古诗,还学会了为诗改词。

    “两个黄鹂鸣翠柳,… ”

     第二天改为“两个皇帝…”,

     第三天改为“两个狐狸…”

 

菲菲

 

      菲菲3岁多,在爷爷奶奶的灌输下,中文说得一点儿也不比英语差。几周前,给她买了一辆玩具三轮车,一个小孩骑,后面还可以带一个小小孩儿。她的几个小朋友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看到后,也买了同样的车。菲菲不无遗憾地说:“他们家都有两个孩子,我们家就一个。”

      奶奶说:“那就让你妈妈再要一个小弟弟吧!”。

      菲菲说:“我要嘟嘟!”

      嘟嘟是菲菲幼儿园小班的一个中国小男孩儿

      奶奶跟爷爷说:“嘟嘟倒是很好玩儿,胖嘟嘟的,一见人就笑。”

      菲菲说:“那我们买嘟嘟吧!”

      奶奶笑道:“小孩儿不能买,是生下来的,让你妈妈生一个 吧!”

      菲菲急了:“妈妈不用生啦,嘟嘟已经在幼儿园了!”

      

      菲菲看见电视里警察把几个人推进囚车。

      菲菲问:“警察为什么把他们关起来?”

      妈妈:“他们无家可归,是小偷,偷东西了。”

      菲菲:“他们都是坏人吧?”

      妈妈:“也不都是,有的小偷是因为穷,没有房子住,没有饭吃”

      菲菲很同情的样子:“那我长大以后挣钱给小偷买房子!”

林阿姨

Saturday, March 31st, 2012



林阿姨走了,她安详地在歇息中离开了我们。在我们这些被年轻人称为阿姨的晚辈心中,刚过了90岁生日的她,似乎走得太早。睿智,乐观,幽默的林阿姨,是应该可以过了百岁的。

林阿姨走了,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个与这个博客有关的永久遗憾。

最后一次见到林阿姨,是在她88岁生日不久,过生日那天,林阿姨特意打电话来邀请,说她非常希望我能参加,但我因脱不开身,没有应邀,但与阿姨约好,过几天再去看她。

那天下着小雨,林阿姨冒雨给我们开门,心里很是有些过意不去。坐下来时间不长,阿姨就就说:“二平,我给你请隔壁的一位墨尔本大学的同学过来吧?”

我觉得有些奇怪,以前怎么没有听说她有这么个邻居,林阿姨笑着说:“她也是北京来的,还是和你同一届毕业的博士生。”心中越加奇怪,因为当年毕业时,只有我一个中国女生。虽然外边还下着雨,但好奇心让我同意阿姨到“隔壁”去请那位同学。

不一会儿,林阿姨笑眯眯地回到客厅,手里举着一本东西说:“你的同学在这里呢!”

接过来一看,原来是她老人家将我的几篇博客打印了出来,每篇文章都配有精致的插图装饰,第一页,就是回忆毕业典礼的那篇,阿姨指着文中的那个毕业照说:“这就是和你一起毕业的那个同学!”

为林阿姨的幽默和关注感动,很希望将这本博客带回来,但考虑到她花了不少时间打印装订,只有这么一本,心想也许阿姨自己想留下,在离开时,就没有好意思拿走…

现在想起来,也许林阿姨当时就是为我准备的?我没有拿走,是不是她会觉得我不领情?不禁感到懊悔和遗憾。

每当亲人离开我们,在给我们留下无数美好的回忆时,也总会给我们留下许多的懊悔和遗憾

跟林阿姨的女儿提起此事,她说在整理东西时,会帮我留意一下…

真的很希望能拿到这本林阿姨亲手装订好的博客,作为永久的纪念。

R.I.P 林阿姨!

———————————————————————————————

照片是在林阿姨家后院照的。

豪爽好客的林阿姨,喜欢在家里大摆宴席,招待朋友,记得那次是我中学好友胜临刚从国内回来,为林阿姨和焦阿姨(胜临的姨)带来了政府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为这些抗日战士颁发的纪念勋章。

但在这次整理照片时,才发现那天正是2005年9月18日

”澳大利亚人“的自私和羞愧

Friday, January 28th, 2011

Shame, as an Australian

Shame, we are so selfish!

虽然这个博客没什么人看,还是忍不住要更新一下,因为这几天对增加水灾税在澳洲各阶层及媒体引起的反响实在无语。

澳洲遇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水灾,作为一个澳洲公民,虽然在墨尔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但每时每刻都为这次在大水灾中遇难的昆斯兰人惋惜,为水灾中涌现出的那些无私的人们所感动,特别是那个为了弟弟放弃了生的机会的十来岁的男孩子…

水灾损失的严重是可想而知的,重建昆斯兰受灾地区需要57亿澳元($5.7 billion),为此政府提出了要对中,高收入的公民增加一次性的水灾税。

注意:这个税收仅对中,高收入的澳洲人,而且还是一次性的(12个月内收齐)。

ABC上有一相关新闻:《Economist quashes flood levy concerns》,税收甚微,本人觉得都不值得一提:

对年薪60,000澳元收入者(澳洲平均工资),水灾税增加的一次性税收仅为50澳元;而年收入超过100,000澳元的个人,水灾税也不过是一次性的250澳元。

意即:在今后12个月的期限内,中高收入的澳洲人每周多交给政府0.96元-4.81元,每天几毛钱而已!

但某些人开始担心“这会进一步抑制消费支出-will dampen consumer spending furtherr“,好笑不好?

悉尼人(那个代表着他们的政府)说:这对我们悉尼人来说不公平;

维省人(那个代表着我们的政府)说:收上来的税应该也有我们一份

想起了国内四川大地震时,各大城市马路上那长长的,等着献血的队伍….实在想不通澳大利亚人怎么会为了这点钱有那么多的担忧(concerns)?

其实我们心里很明白,这只不过是那些政客们的政治游戏,所以感到羞愧的不是我们,应该是他们!

Shame on them!

最阴冷的一天

Thursday, July 22nd, 2010

以下截自一份邮件:

—————————————

“xx 你好!

….我们明天进住新楼,这几日买家具,联系接电话,付费电视,宽频连网…的确忙得很。

你们又逢暑假,有机会出去旅游避暑,对整顿心情一定大有好处…购书的事也不是很着急,天气那么热,就更需要悠着点了。

而我们这里除了忙,有时还有其它事添乱…

…北京那么热,而我们这里昨天是今年最冷的一天,早上3.5度,我们的心情也像气温一样,也是一年来最阴冷的一天,早上起来,发现院子里鸡窝发生惨案…

也是因为搬家,平常负责管理的爷爷要去新屋看家,就把两个鸡窝重新整建了一下,以便没有时间喂食时,鸡鸭们可以自己吃食,平常他起得早,看见那只狐狸好几次,我起得晚,鸡窝离得远一些,大家也没有听见什么动静,待我出去喂食时,鸡窝惨状目不忍睹,6只鸡全被咬死,肢体七零八落,后来才发现是狐狸挖洞钻进了鸡窝…最心痛的就是那只跟了我们5,6年的漂亮的大公鸡,大家心里都很难过


大公鸡很勇敢威武,责任心很强,连吃食都让着母鸡们,而对任何比它大的敌人,或假想敌,它都会主动进攻,包括给它们喂食的爷爷,爷爷腿上留有被公鸡踢伤的伤痕,也包括那只欺软怕硬的狗狗,狗狗见了公鸡就只有抱头鼠窜…而对比它小的,决不持强凌弱…

所以我们家除了小猫,任何人手里没有什么东西低档的话,都不敢靠近它,若是在白天,小小狐狸绝对不是公鸡的对手,无奈晚上小鸡们夜盲,卑鄙而残忍的狐狸乘机“屠城”…那一窝鸡无一幸免,TNND,其实一只鸡就够狐狸饱餐了,这只野兽却残害了所有的鸡…

在这里养鸡已经养成了宠物,养宠物总是会面临失去它们的这个问题,所以现在觉得宠物是能不养,就不养,即便会下蛋。不过,爷爷倒是曾想把被狐狸咬死肢体完好一点的小鸡拿来炖汤的,但被我们一致否决,最后他把那6只鸡集体埋在了鸡圈里一棵洁卡蓝达树下,上面压上了一些锯下的树干,以防那个杀鸡凶手返回…

爷爷很务实,说出话来,都有点像狐狸了,埋了之后,居然有些惋惜地说:“那小鸡的肉真嫩”,还说了至少3次!

哦,还有一只小母鸡和三只鸭子幸存,因为关在另一个鸡窝里,这是几只母鸡中唯一下蛋的,是后来人家送的,因为来的时间不长,不太合群,就经常和我们收养的三只鸭子关在另一个鸡窝里,幸存下来。若是失去了这只几乎每天下蛋的小母鸡,估计爷爷就没有心思吃鸡肉了…

一下子写得太多,不过写出来心情就好多了,等有时间copy到我那个很久没有更新的博客的上去,不要浪费了感情和时间…

多保重,祝心情好!….”

———————————————————–

补充:明天就进住新屋了,等搬家停当后,一定再继续,把这两年宠物的故事作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