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April 16th, 2021

再谈听书(九)金庸与大仲马

Friday, April 16th, 2021

转自:墨村二平新浪博客

开始听书,首先想到的就是补课金庸,我的听书系列从金庸武侠评书开始,看来要以金庸武侠小说结尾了。

维州疫情还是处于四级封锁,因此听书也就继续找轻松的题材。接着听的是《三个火枪手》(又译为《侠隐记》、《三剑客》等)。虽然没读过原著,情节不是十分熟悉,但看过电影《三剑客》,想来原著也应该是比较轻松的。

首先在维基百科上搜索了一下《三个火枪手》词条。在“影响”栏目里,得知此书还有两个续集,三集统称为《达达尼昂浪漫三部曲》。而这一栏目的其余内容,让我格外感兴趣:“本书是对金庸先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金庸曾对池田大作说过,“在所有中外作家中,我最喜欢的的确是大仲马,从十二三岁时开始喜欢,直到如今,从不变心”。在所有大仲马作品中,“《侠隐记》一书对我一生影响极大,我之写武侠小说,可说是受了此书的启发”,“《三剑客》教会了我怎样活用历史故事”。”

金庸先生,这位中国武侠小说的泰斗,之所以写武侠小说,居然是受了此书的启发!

因此,怀着极大的兴趣听完了《三个火枪手》。

从听金庸武侠评书开始,听了所有能在网上找到的金庸著作之后,又听了梁羽生的主要著作,古龙的小李飞刀系列听了很多版本,因他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是自己最喜欢的武侠小说之一。

武侠大家的作品与传统武侠评书不一样,少了许多评书的套路,多了对人物性格、心理的描述。比如当阿飞受骗与武林第一美女林仙儿同居时,在描写他俩吃饭细节时,古龙写道,阿飞细嚼慢咽,而林仙儿吃得很快,体现了两个人因环境不同形成的习惯的不同,其实也是可以看出两人品行性格的差异:阿飞独处山野,食物来之不易,因此珍惜食物,而为人敦厚,性格沉稳,因此吃饭时细嚼慢咽;而林仙儿心怀鬼胎,不安分,内心焦躁,吃饭三下五除二,赶紧吃了饭,继续干坏事。

但我不是太喜欢古龙的其它小说,可能是因为其中的女性人物,经常是反面主角,比较变态,所以开始听书时就没有继续听古龙。但在听完了喜欢的世界名著之后,无聊之余,就重复听了梁羽生的天山系列(那时金庸著作已经听不到了),最后,把在喜玛拉雅上所能搜索到的、免费的古龙武侠小说,逐一听了一遍。

(在此声明,只听免费书,并不是怕付费,实在是搞不懂国内怎么付费,我们的手机是没有“红包”功能的,网上付费只能用信用卡,但比较胆小,网上这方面猫腻太多,所以至今也不敢用手机操作网银。)

古龙的小说不像传统武侠,比较通俗,比较现代,也比较诡异……。他本人写起书来可能是天马行空,随手而得。他在小说中所用的文学典故,多半都是我们在中学时读过或熟知的。

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就比较文气,文学水平比较高吧,但觉得不是太适合听书,如果只是靠听,有些书,恐怕连书名都听不懂,比如《剑网尘丝》、《幻剑灵旗》等,而他书中的一些诗词文赋,很多也不是自己熟悉的。


最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可能“活用历史故事”是主要原因吧。金庸著作,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渊博的知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熟识,使他作品的境界超越了其它所有武侠。
想起最近在听梁冬、徐文兵讲解的《黄帝内经》时,梁某人的惊叹(也许是故作):“金庸好有文化哟!”那是在讲到《素问 – 异法方宜论》时,徐老师指出金庸书中人物起名很有讲究,比如《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系列中五位武功登峰造极的绝世强者的名号: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等,就与《黄帝内经》中的五行学说和中医六艺契合。如东邪黄药师,距东海桃花岛;东方,五行属木,岛上遍布桃花;五色为青,黄药师身着青袍……。

(题外话:很喜欢他俩的合作,非常认同徐文兵老师的许多观点,因此听书中学到了很多,终止写这一系列,也是因为,学到东西需要消化,而梁冬跳跃式思维的打岔和装傻式的引导,也是挺有意思的。)

喜欢金庸武侠,自然也喜欢他书中人物,男一号多半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性格憨厚朴实,身手技艺高超,而女一号则聪明伶俐、美丽动人……。

所以在听了《三个火枪手》之后,觉得在金庸的所有武侠小说中,除了他的封笔之作,都很难看到《三个火枪手》影响的痕迹?倒是古龙小说的风格,与火枪手比较达嘎(搭界)。 

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是他武侠小说中的另类,从中很容易看到《三个火枪手》的影子,准确地说,在浪荡红尘的韦小宝的身上,很容易看到(并非是那三个火枪手的)主角达达尼昂的影子。

这部著作,比较不像金庸,比较“出格”,我在听了《鹿鼎记》之后,曾发感叹:“对老先生借韦小宝之口的各种粗野和出言不逊颇为惊讶”(见《从读书到听书(下)》

《三个火枪手》是大仲马根据他人的回忆录写的,据说经过三位作风完全不一样的作者之手…。1844年的一部著作,至今已经有了无数的书评,就不再罗嗦。 

有兴趣的读者或听众可以将《鹿鼎记》与《三个火枪手》或《达达尼昂浪漫三部曲》对照读一读或听一听,一定会发现金庸先生所说不假,在先生最喜爱的,也是最后一本武侠小说中,韦小宝的形象、行为、以及他的浪漫史,比起达达尼昂来,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鹿鼎记》也被倪匡等称为金庸的巅峰之作,对此书,读者的看法走了两个极端。

 
不是太喜欢《鹿鼎记》,但在听了《三个火枪手》之后,觉得金庸先生以此书封笔,实在是挺感人的。他因《三个火枪手》而开始的创作之路,硕果累累,成为一代文豪、武侠大家,却不忘初心。以《鹿鼎记》封笔,也许是金庸先生对大仲马的最贴切的致意、最深沉的怀念与感恩?

先生以一部非传统武侠回报大仲马:“从十二三岁时开始喜欢,直到如今,从不变心”;

但也许,金庸先生只是想证实一下,人生若只如初见,会是什么样子?

总之,个人觉得,金庸先生以一部最接近大仲马的著作谢幕,准确演绎了什么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先生已仙去,不能对众多谬论给予评判,他留在世间的,除了一部部经典,就是无数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的感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