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原创版·2004年·第二期)
小小
小小2岁时,被人称为“小普通人”,因为他有句至理名言:“奶奶说广东话,奶奶是广东人,我说普通话,我是普通人。”
小小3岁时。夏日傍晚,爸妈常带他到附近清华大学校园里玩儿。一天在路上碰上一邻居阿姨。
阿姨问:“小小,上哪儿去呀?”
小小:“上清华大学!”
阿姨打趣道:“哟! 那么小就上大学啦!上什么系呀?”
小小稍加思索:“黄梅戏!”
作为黄梅戏迷的爹妈听后格外欣慰。
小小4岁时。爸爸给哥哥听写生词,小小在一旁玩儿。
爸爸念“玛瑙,…”
小小质疑:“什么玛瑙?豆腐脑吧!”
小小7岁时。来澳洲一年后,他英语和汉语的水平已经差不多了。
一天下雨了,看见屋外一人在溜狗,小小不以为然地说:
“下着雨,还走狗!”。
英文中“溜狗” 是“walk(走) dog(狗)” 。
燕燕
小燕燕3岁了,说汉语常常从英语中直译,时间和地点状语有时也放在句后。比如,“坐在…上”英文中无论是坐在椅子上还是坐在人身上都可通用。于是常听她说:“我看电视要坐妈妈!”之类的话。
吃饭时,爸爸夹了一块肉问她要不要,她一本正经地说:“不谢谢!”
问了几次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她直译了一句英语中谢绝的礼貌用语:
“No(不), thanks(谢谢)!”
奶奶教了小燕燕一首孟浩然的诗 –“春眠不觉晓…”,在幼儿园,一位华裔老师听她背了这首诗。
老师说:“燕燕真棒!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燕燕回答:“奶奶!”
满头褐色卷发的小燕燕,学了三首古诗后,已会活学活用。
爷爷逗燕燕:“燕燕一头卷毛,爷爷一头白毛”
燕燕似懂非懂:“‘白毛浮绿水’ 啊?”
燕燕不仅会背三首古诗,还学会了为诗改词。
“两个黄鹂鸣翠柳,… ”
第二天改为“两个皇帝…”,
第三天改为“两个狐狸…”
菲菲
菲菲3岁多,在爷爷奶奶的灌输下,中文说得一点儿也不比英语差。几周前,给她买了一辆玩具三轮车,一个小孩骑,后面还可以带一个小小孩儿。她的几个小朋友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看到后,也买了同样的车。菲菲不无遗憾地说:“他们家都有两个孩子,我们家就一个。”
奶奶说:“那就让你妈妈再要一个小弟弟吧!”。
菲菲说:“我要嘟嘟!”
嘟嘟是菲菲幼儿园小班的一个中国小男孩儿
奶奶跟爷爷说:“嘟嘟倒是很好玩儿,胖嘟嘟的,一见人就笑。”
菲菲说:“那我们买嘟嘟吧!”
奶奶笑道:“小孩儿不能买,是生下来的,让你妈妈生一个 吧!”
菲菲急了:“妈妈不用生啦,嘟嘟已经在幼儿园了!”
菲菲看见电视里警察把几个人推进囚车。
菲菲问:“警察为什么把他们关起来?”
妈妈:“他们无家可归,是小偷,偷东西了。”
菲菲:“他们都是坏人吧?”
妈妈:“也不都是,有的小偷是因为穷,没有房子住,没有饭吃”
菲菲很同情的样子:“那我长大以后挣钱给小偷买房子!”